圖文/積善成德
太極拳入門無捷徑可走,初學者如果想不走偏路,少走彎路,順利進入太極之門,愚以為大致可分為“三步曲”:
一、明師指點,“入門引路須口授”
明師不一定是名師,他的標準就是一個:“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範。”具體說來老師要做好三件事:指明方向;鋪好路,搭好臺階;以身作則。普通老師教出來的學生,齊刷刷的,像一個模子裡出來的,離開老師就無法進步;明師教拳就像園丁植樹,教得活,讓學生紮根,給學生澆水、培土,鼓勵他們融入大自然,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使太極拳後繼有人。
回顧當初,啟蒙老師經常講他自幼習武的故事,我不以為然,誤以為他是在顯擺、吹牛。現在想起來,甚是幼稚。我自己當拳師之後,方才明白那是老師現身說法,意在培養學生自身發展能力。為什麼有的學生跟著老師練習十幾年、二十幾年,不見功夫長進?這是誤人子弟呀!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糊塗廟,糊塗神,不行啊,所以,拜師需謹慎!也有人認為有光碟、有書、有網,可以自學,事實上,此路不通。太極拳是武術,與其他學問有所不同,初學太極拳,須明師口授、引路,才能穩步進入太極門。如果自學,你一輩子也摸不著門。
二、勤恆苦練,“功夫無息法自休”
恩師趙幼斌大師贈我八字箴言:“守誠、處和、持恆、求精。”按照師父的要求,“恆專不驕”,初學太極拳,要學一式鑽一式,研一式有一式的收穫。“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自由就是規範化,不是隨便。由必然王國上升到自由王國,是個飛躍。老師教的“法”,是死規矩、死公式,“脫規矩而不失規矩”,用功日久,一旦掌握了技法運動規律,就能跳出成法的束縛和窠臼,拳技達到上乘水平。所以,學完拳架之後,經常請師父改拳架,千錘百煉。古人云:“修諸於身,其道乃真。”光說不練假把式,必須苦練,功夫才能上身。如果功夫不修到自己身上,就還是師父的。
三、 要有悟性,用腦打拳
初學太極拳,我和一個同齡好友跟啟蒙老師聊天。老師一臉嚴肅地批評我的朋友:“你的拳沒大長進,他進步比你快,知道為什麼嗎?”我的朋友臉紅了。師父語氣加重了:“他打拳動腦子,你沒有!”老師誇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我的啟蒙老師經常向我們強調要有悟性,老師講的動腦打拳,指的就是悟性問題。光靠苦練,有明師指點,還要有動腦思考的精神。拳要練成自己的,體悟和思考就是消化的過程。有了對拳的認識和思考,就能敬畏它,變傻練為巧練,變糊塗練為明白練,思考就是精神參與練拳,達到 聚氣凝神,形神統一的境界。
太極拳初學“三步曲”缺一不可。三者的關係是層層遞進的:第一步,有明師指點是基礎,是基石;第二步,勤恆苦練,下大氣力,是上一個臺階;第三步,用腦打拳,略窺門庭,登堂入室。當然,這只是“萬里長征剛剛走完第一步”。除此之外,對太極拳、對師父要有敬畏之心;對同道要有謙卑之心。太極拳博大精深,“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學拳先做人,教拳也育人。太極拳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它厚重而飄逸,高雅而含蓄,智慧而禮儀,後來者大徹大悟之後,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太極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