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一手爛牌(yslpdcwz)
一個人所處的社會層級,決定了他每天會接觸什麼樣的資訊;
一個人每天吸收的資訊,決定了他會形成什麼樣的知識結構;
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決定了他構建的認知體系層次;
一個人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他未來會處於什麼樣的社會層級;
打破了這個迴圈的人,就能改變命運的封閉迴圈。
有些朋友私信我,說能不能把你的認知體系框架寫成一篇文章,完整地講一下。
很多人看我的公眾號文章,包括加群,都是希望可以提高認知水平。我當然理解這樣的想法,這至少說明很多人,意識到了認知的重要性,迫切地想要提升自己。
不過呢,我很多文章和想法,都是日常的思考和感悟,想到了就寫一下。很多東西,都是動態的,真要整理也無從下手,一天一夜也講不完,更別提一篇文章講清楚了。
而且,我一直建議大家,一定要去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形成自己的東西。別人講得再好,也只能拿來作參考,不是自己思考和感悟出來的,你潛意識裡就不會真的相信,也就無法知行合一。
關於認知,我有一個層級→資訊→知識→認知→層級的封閉迴圈理論。
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所處的社會層級,決定了他每天會接收到什麼樣的資訊;一個人每天吸收的資訊,決定了他的知識結構的形成;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決定了他所構建的認知體系層次;而一個人的認知層次,又決定了他未來會處於什麼樣的社會層級。
老話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對不對?我覺得有八九成對。
在古代,貴族的孩子繼續當貴族,農民的孩子繼續做農民。在現代,大部分工人白領的孩子當工人白領,富人的孩子生下來就是富二代。
八九成沒什麼變化。
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一輩子都在這個迴圈裡轉圈圈。我們所有的奮鬥努力,都是為了打破這個封閉的迴圈。成功了的,自然能改變命運,失敗了,就只能繼續在這個閉環裡轉圈圈。
社會層級→資訊
一個人所處的社會層級,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每天會接觸到什麼資訊。
普通的底層人,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做比較低端的重複性工作,下班了,累了一天,乾點啥呢?當然是放鬆一下,看看電視、新聞,追劇、追綜藝、玩遊戲。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節假日和朋友吃吃飯、喝喝酒、逛逛街,然後再重複一天天的工作,一個月、一年就這樣過去了。然後結婚、生子、吵架、離婚,一輩子就過去了。
在這個社會層級大部分人接收到的資訊,大部分都來自電視、網路,關注的東西大都是明星娛樂、電視電影、社會新聞等等。
這些東西有用嗎?當然有用,它們就像是被精心製造出來的飼料,餵飽一個又一個空虛的靈魂,讓人們的精神獲得短暫的娛樂,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胡思亂想”。
而真正有用的資訊,真正能讓人成長、蛻變,真正能幫助人們實現物質和精神滿足的東西,都被封閉在了另一個世界裡。底層的人很難看到。
有人在生產資訊,有人在傳播資訊,有人在吸收資訊。“你看見的,都是我讓你看見的;你知道的,都是我讓你知道的;你相信的,都是我讓你堅信的。”
資訊→知識結構
一個人每天吸收什麼樣的資訊,決定了他會形成什麼樣的知識結構。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看電視,電視上的每個明星,演了什麼電視劇,唱了什麼歌,主持了什麼綜藝,我都能說出來。我一度感覺自己的知識非常豐富,引以自豪,跟其他小夥伴聊天也能滔滔不絕。
後來上學了,我發現學校裡從來不考這些電視明星題目,我知道的這些“知識”一點用都沒有。於是我開始看書,各種書都看,名著或非名著,小說、雜誌,古詩、古文,能找到的我都看。老師在課堂問的生僻問題,全班只有我回答正確,我就覺得非常爽。
後來工作了,我發現老闆給員工加工資,從來不問你懂哪些書裡的知識,而是看你會不會來事,能不能給公司賺錢。於是我拼命工作,學習怎麼跟同事、領導搞好人際關係,學會了恭維、敬酒,搞辦公室政治,然後慢慢的,也開始升職加薪了。
但是呢,不管我怎麼努力,我發現我也賺不到更多的錢,因為公司裡的薪資天花板就在那裡,幹得再好也就那樣了。
於是我開始自己創業。突然間,當初工作中為了升職加薪學會的那些“知識”,都沒用了。當然,明星、新聞、書本,這些東西更是沒用。真正有用的,是怎麼讓自己在一個產業鏈中佔據一席之地,怎麼開展業務,怎麼開發和維護客戶。
......
一個人每天在吸收什麼資訊,就會形成什麼樣的知識結構。佃農可能會嘲笑貴族五穀不分,鐵匠可能會嘲笑書生軟弱無力,但事實上,這是底層人的悲哀。
關鍵的問題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是你所知道的東西,能給你帶來什麼。
知識結構→認知體系
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決定了他所構建的認知體系的層次。
我把知識分為四類。
第一種是無效的知識。
包括新聞、電視劇、綜藝等等一切媒體制造出來的東西,90%都是無效的,都是假知識。這裡說的假,是假象的意思。你看到的這些東西,都是別人讓你看到的,是已經加工修飾過的表象、假象。這些表象、假象之下,一定存在著另一個真相,另一種真實目的。
再者,即便是真的東西,但當你從新聞媒體上看到的時候,早已是明日黃花,沒有什麼價值了,你看了就是浪費生命。
每天沉浸在網路新聞、影視綜藝或者各種娛樂中的人,他的知識結構不足以支撐他構建高層次的認知體系。這樣的人,分辨不清什麼是真相、假象,就容易落入飼養的陷阱,變成一隻被圈養的肥羊,一輩子在羊圈裡轉圈圈。
第二種是技能類的知識。
這類知識主要是在學校、工作中接觸的。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學校是教授技能和專業的地方,不是教人成功的地方。一個人想要成功,必須要有非常好的家庭教育和自我覺悟。學校就像是工廠,批次生產螺絲釘,保證每一顆螺絲釘,成為有用的螺絲釘。
區別只在於,你這顆螺絲釘的生產工藝,或者生產廠家,是不是比別的螺絲釘好一點。至於學到其他的東西?還是不要做幻想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教你書本知識的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很普通,他們也是萬千螺絲釘中的一枚,他們的知識結構、社會認知水平,也處於社會的中低水平。
更高層次的知識和認知能力,他們也不懂。比如第三種和第四種知識。
第三種是賺錢的知識。
賺錢的知識是沒人教你的,學校裡不會教你,公司裡也沒人教你,如果你的家庭是一般的工薪、農民家庭,那你的父母也不大可能教你,因為他們也不可能懂。
這時候如果你自己也不主動關注、學習,最後的結果,自然就是你繼續父母一輩的衣缽,成為新一代螺絲釘了。
一方面,賺錢的知識,大部分普通人都不可能接觸到,因為他們大多害怕風險,對於所有非工資收入都抱有極大的恐懼,唯恐避之不及。另一方面,時代的快速發展,新的賺錢方式不斷出現、更替,有的人卻依然抱著幾十年前的賺錢思維,當然生存會很艱難。
網際網路時代,自媒體、短影片、直播等等,各種普通人想都想不到的賺錢方式,讓不少敢於冒險、嘗試的人賺得盆滿缽滿,但如果你從來沒接觸過這些知識,只是天天追劇、打遊戲,你永遠也無法想象還能這樣賺錢,再賺錢的行業也跟你無關。
在這種人的認知裡,月薪一萬已經是人生天花板了,想都不敢想。
第四種是關於社會認知與社會執行規則的知識。
這一類知識,普通人在電視、新聞、書本、學校中,甚至在你生活的任何一個角落,幾乎都不可能接觸到。如果不是家族的傳承,很難靠個人瞭解,因為這些東西要經過大量的社會經驗和個人思考。
也有很多厲害的人,很早就對這一層次的知識有了覺悟。這樣的人是幸運的,他們的人生成就,也往往比一般人大很多。大部分人呢,可能一輩子也不會了解世界本來的面目,只會在浩瀚繁雜的資訊流中迷失,在社會底層中轉圈圈。
有的人天生投胎比較好,不需要怎麼努力,就生在社會上層;有的人則一出生就家徒四壁,窮困潦倒。這是生命的隨機屬性,看似不公平,其實最為公平,不需要羨慕嫉妒,也不用自怨自艾。
投胎好的,不需要很高的社會認知水平,也可以帶著童話般的夢想,過著美好的生活。投胎不好的,要是還不去提高社會認知,那人生就比較慘了。
但是現實往往是相反的,天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越是上層的人,越是努力提高社會認知;越是底層的人,反而越是容易沉迷於娛樂、遊戲、新聞,對社會的真相一無所知。
這個層次的知識,要怎麼學習呢?
一方面,你可以多看我這類公眾號的文章,然後結合自己的現狀去反思, 去琢磨,我說的到底對不對。
另一方面,還是要多經歷,多思考。遇到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時,先不要動情緒,而是要思考,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發展,它的內在邏輯是什麼,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人們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事,背後是什麼在主導他們的思維和行為。
只要你善於觀察和思考,你就會發現,你周圍的人和事都逐漸變得透明瞭。
認知→社會層級
一個人的社會層級,決定了他每天接收的資訊;他所接收的資訊,形成了他的知識結構;他的這些知識結構,構建了他的認知體系;而他的認知體系的水平,決定了他怎麼思考,怎麼行事,這也就決定了他未來所處的社會層級。
這個社會層級→資訊→知識→認知→社會層級的封閉迴圈,能夠讓大多數人,一輩子在同一個圈子裡打轉。這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原因。
同時,對於小部分先知先覺的人來說,他們在這個封閉迴圈中,能夠做到螺旋上升,隨著社會認知水平的提升,實現社會層級的上升。
那麼,想要螺旋上升,而不是原地轉圈,轉折點在哪呢?
最簡單最容易實現的,在於第一個環節:資訊。
知識結構、認知體系、社會層級都不是能簡單就改變的,唯一相對容易改變的,就在於我們接收的資訊。打破低層次的人生迴圈,要從過濾無效資訊開始。
就像是一個人每天的飲食結構,決定了他是否營養均衡、未來身體能否保持健康一樣,人每天吸收的資訊,決定了他的知識結構、未來認知體系的水平。
這個改變,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完成的,但長期堅持下去,一定能夠帶來蛻變。
至於怎麼過濾無效資訊,我公眾號之前的文章中都已經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