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的存在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溫”,但同樣,禮貌掩蓋了一個人的真實想法:
表面上,一個人對你是有禮貌有禮貌的,實際上可能只是一種“虛假”的禮貌。其實他不是很喜歡你,甚至討厭你。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讓成千上萬的路人填寫資訊。在人際交往中,他們最討厭別人的態度。結果,輕蔑、漠視、歧視這些詞高居榜首。
其實每個人都害怕被人鄙視,被人看不起。這源於一種基本的“存在感危機”。在古代,被鄙視的人往往意味著“不值錢”,而不值錢的個體則被群體拋棄,難以生存。
雖然現在沒有這種“生存危機”,但是被人看不起還是很煩的。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對你說這些話,不要表面上看起來有禮貌,給你面子,這其實是一種鄙視的表現。
“我比較直”——開口傷人
真正簡單直白的人不會說這句話。說這些話的人往往佔據道德制高點,肆意評判你,甚至以“說話直”、“我是直男”的名義詆譭你。
背後的心理是一種鄙視和不屑。對方不在乎這句話會不會傷害你,不在乎你的感受,只想表達自己的觀點,你無法反駁。真是自由自在,隨心所欲。
一點點教育,一視同仁,懂得尊重的人絕對不會當面說傷人的話。這其實是一個人的基本禮貌。
“我做這件事是為了你好”——我心裡沒有你的平等
“我這麼做是為了你好”是一種噁心的“言語技巧”:明知自己內心拒絕,一定要強行去做。
這樣說話的人,本質上也是一種“鄙視”,也是一種隱藏得很深的鄙視:否定你的能力。覺得自己比你優秀。
很簡單,當你給老闆商業建議時,你會說我是為了你好嗎?事實上,你絕對不會對一個明顯比你高,比你混得好的人說這話。
所以當一個人這樣和你說話的時候,你可能知道對方對你的看法。
“不要怪他,他是這樣的”——表面保護,實際上偏見
在人際交往中,最被鄙視的就是各種標籤帶來的偏見。比如“她是女生,邏輯可能不太好。”“他沒有學歷,考得好很正常。”
在這種情況下,表面上可能是一種“託詞”和“保護”,但實際上肯定是一種不屑。
最大的鄙視,不是對你有看法和情緒,而是根本不在乎你,覺得你一點價值都沒有。結論:
當然,遇到這樣的人,要明白對方不是自己熟悉的人,不要再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