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田見暉教授團隊的青年拔尖人才安磊教授在國際著名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BC)線上發表了題為A proteomic atlas of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s at the ovine maternal-fetal interface reveals the role of histone lactylation in uterine remodeling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綿羊作為模型,不僅建立了首個胚胎附植期間母胎對話的蛋白質圖譜,更率先揭示了孕體利用糖酵解產生的乳酸作為妊娠訊號,透過增強母體子宮組蛋白乳酸化,促進子宮向接受態轉變的新機制。
胚胎附植過程中精確的母胎對話是妊娠建立的關鍵。在這一視窗期,異常母胎對話導致的附植失敗,不僅是動物繁殖管理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人類臨床中妊娠丟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由於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思路,此前的工作只能孤立地關注附植視窗期的胚胎或子宮,難以系統研究其中的母胎對話關係,因此該過程的機制研究一直是繁殖和發育學研究的焦點和難點。在該項研究中,團隊利用綿羊作為模型,引入“配體-受體-通路”的整合分析策略,建立了首個孕體-子宮蛋白互作圖譜。團隊不僅利用該圖譜挖掘出多個全新的母胎對話通路,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附植過程中孕體利用糖酵解增強產生的大量乳酸,作為妊娠訊號作用於子宮,以增強子宮的組蛋白乳酸化水平,從而調節子宮接受態的新機制。進一步研究還發現,子宮的組蛋白乳酸化修飾,影響了眾多與子宮接受態建立相關的重要過程。
該研究不僅透過全面解析胚胎附植期間的母胎互作圖譜,揭示了母胎對話的全新機制,並且為最佳化動物繁殖管理方案和制定臨床干預策略,改善自然繁殖或者輔助生殖後的妊娠結局,提供了重要線索。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田見暉教授團隊的青年拔尖人才安磊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團隊博士研究生楊潛穎、博士後劉娟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2017YFD0501905、2017YFD0501901)的資助。
原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1925821012655
供稿: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供圖: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編輯:孟祥慈
責編: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