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許世友與粟裕,是革命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名將。對於他們之間的傳奇故事,其實大多數人都已經耳熟能詳。
兩人解放戰爭時期,一個是華東野戰軍代司令、代政委,而另外一個則是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司令員。算起來也是上下級關係。可我們平常看到的故事是,許世友對粟裕的指揮不大服氣,長期以來這種說法有不少,而且多半還都是以許世友這個舉動為榮。
許世友的女兒許華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曾提到這一點:
“流傳最廣的就是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不服粟裕的指揮。這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我父親十分尊敬粟裕將軍,與他的關係也非常好。”
許世友與粟裕
兩人性格完全不同,這也源於兩人的過往的經歷不同。
粟裕早年求學時期學業非常出色,1923年還曾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後來因為學校進步校長遭到迫害,他們這些學生也被迫轉移到了武昌葉挺的24師教導大隊之中。自此以後粟裕走上了戰場,並逐漸成長為功勳赫赫的戰將。
而許世友則不然,他自幼在少林學過功夫,後來在家鄉參加農民運動,作為一個武人出身的將軍,許世友經常乾的事情便是率領部隊勇猛衝鋒作戰。
粟裕與許世友,是解放戰爭時期才建立起來的聯絡。
兩人土地革命時期,一個是紅一方面軍,一個是紅四方面軍。
粟裕曾參加南昌起義,後來跟隨南昌起義的部隊上了井岡山,早在1926年11月粟裕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許世友早年曾在吳佩孚軍閥部隊裡當兵,後來才在家鄉參加了農民自衛隊,並擔任隊長,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戰時期兩人一個是新四軍,一個是八路軍,也幾乎不大照面。
直至1947年1月,華中、山東兩大野戰軍合併以後,粟裕和許世友才真正在一起有了共事的機會。
1947年3月,膠東軍區所屬的5師、6師以及兩個警備旅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原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任九縱首任司令員。
從這一情況來看,許世友沒有參加過華野合並之初的宿北戰役、魯南戰役,當時兩大野戰軍尚未完全合併。
有不少的文章寫了,粟裕在指揮宿北戰役時,考慮到許世友率領的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戰鬥力強,因而去派九縱進攻整編69師與整編11師間隙的制高點——峰山。
還提到許世友因為不聽警告,認為峰山只有整編69師一個營防守,差點沒有拿下來,粟裕還增派了一個炮營,經過兩次衝鋒才拿下峰山,可惜已經錯過了殲滅整編11師的機會。
經考證來看,參加宿北戰役的是張震率領的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而宿北戰役中負責搶佔峰山的是山東野戰軍第8師,師長何以祥,第8師一貫以打仗勇猛著稱,有“陳軍長袖子裡的小老虎”之稱。而且第8師不僅攻克了峰山,而且還擋住了國民黨軍兩個整編旅的反攻(其實是兩個師的兵力),並且在擊退反撲以後,全殲了國民黨軍預備第三旅。
有人為了講許世友不聽粟裕的指揮,張冠李戴地把一些原本屬於兩人的事兒,強行嫁接扭曲在一起,也不知道目的何在。
九縱組建後,首戰建功是在萊蕪戰役時期。
經過1947年宿北戰役、魯南戰役以後,蔣介石集中了23個整編師,準備發起魯南會戰,南線集中歐震率領的整編十九軍8個整編師的兵力,北線則抽調山東第2綏靖區李仙洲率領的3個軍,採取密集推進的方式,進攻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
華東野戰軍除了2縱、3縱在臨沂以南採取寬正面佈防,吸住國民黨軍外,調動第1、第4、第6、第7、第8縱隊向北移動,原駐紮膠東、渤海的9縱、10縱南下博山、明水一帶。
許世友對萊蕪一戰有過回憶。
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原本是在主力開赴東北以後(組建了東野41軍),地方部隊組建的部隊,膠東本地子弟很多,本身對於故鄉有著很深厚的情感。
2月5日9縱接到命令西進參戰時,本來是凌晨時分,可鄉民們卻自發地趕來歡送,把煮熟的雞蛋往戰士們手中塞,放鞭炮、敲鑼打鼓之聲不絕於耳。
毫不誇張地說,9縱是寄託著家鄉人民無限的期望走上戰場的。
這一戰9縱也確實是打出了彩,他們西進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配合8縱一起殲滅位於和莊的國民黨軍73軍77師,許多戰士們對這一戰都感到十分期待,畢竟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走上主戰場。
原本9縱是配合8縱作戰,可國民黨軍77師提前一步趕到打亂了計劃,9縱根據戰場實際變化,臨時做出部署,令25師主攻和莊的77師,而8縱取道西南進攻,77師首尾不能相顧,9縱25師率先衝入國民黨軍77師指揮部,擊斃了師長田君健,立下了首功。
隨後9縱25師打掃戰場時,意外撞到了從萊蕪逃出的73軍4000餘殘兵敗將,25師一個衝鋒消滅這股敵人,並俘虜了國民黨軍73軍中將軍長韓浚。
戰後許世友嘉獎了25師、26師,表揚了他們的突出功績。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許世友首次在粟裕的指揮下參與作戰。
而讓兩人產生交集的第二次作戰,當屬孟良崮戰役。
孟良崮戰役
許世友所率領的9縱,其實在孟良崮戰役之前,是華野新組建的縱隊。
原華中野戰軍部隊,都熟悉粟裕的打法不奇怪,山東野戰軍的部隊,經過宿北、魯南、萊蕪戰役的磨合,彼此之間熟悉的也都差不多了。
可許世友大概是不熟悉粟裕的打法的,至少光是經過一個萊蕪戰役,還遠遠不夠的。
萊蕪戰役結束後不久,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痛定思痛,決定24個整編師3個兵團的兵力採取加強縱深、密集靠攏、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法,由南向北向魯中山區推進,意圖尋找我軍主力,並迫使我軍與之決戰。
為了調動國民黨軍,以便於尋找間隙作戰,從1947年3月開始,華東野戰軍在粟裕的調動下,積極尋找戰機,以便於調動敵人,便於尋找作戰機會。
可這一次國民黨軍是吃了秤砣鐵了心,面對我軍的行動,竟然是充耳不聞,到4月中旬,國民黨軍打通了津浦鐵路徐州至濟南段,佔領了魯南解放區,並繼續向魯中地區推進。
華東野戰軍在4月下旬發起泰蒙戰役,原計劃是透過打擊泰安的整編72師,調動國民黨軍來援,可這一戰除了全殲國民黨軍整編72師外,未能實現調動敵人的目的。
由於連續一個多月,華東野戰軍一直就是在山野間不斷的來回調動,當時部隊中產生了很大的不理解情緒,尤其是隨著不斷的迴旋,物資也越來越少,生活上的困難不斷加劇的情況下。
1947年5月,在中央的精神下,華野主動收縮到了萊蕪、新泰地區,等候戰機。
蔣介石與國民黨軍徐州指揮所顧祝同認為,華東野戰軍收縮兵力,是無力再戰的表現,要求3個兵團迅速推進。湯恩伯率領的第一兵團為了搶攻,不等另外兩個兵團的配合,就以整編74師為主,自垛莊、桃墟地區進攻坦埠。
原計劃打湯恩伯第一兵團所屬的第七軍以及整編48師,但得知整編74師直撲坦埠的情況以後,華野迅速調整了部署。
許世友的9縱即在被調整之列。
依據1947年5月20日,經許世友批准,聶鳳智所寫的《第九縱隊孟良崮戰役總結》來看:九縱自坦埠出發後,應迅速東開沂水西南地區,會同其他部隊一起聚殲桂系部隊於莒沂地區。
許世友在接到命令以後,立即率領部隊出發。可部隊才開出十幾裡地,許世友就又接到了華野總部的命令,要求其返回原地。
事實上大家可能也明白了,許世友一開始被要求向東開,是為了在戰略上配合殲滅桂系第七軍以及整編48師的,可後來調整為打整編74師以後,九縱任務也就隨即發生了變化,負責控制坦埠以南,尤其是坦埠東南的制高點。
原本是出於戰略的需要,可許世友對此一切都是不知情的,當參謀長接到華野總部打過來的電話的時候,許世友大發了一通牢騷:
“你們只知道在地圖上一卡一卡的,當兵的是兩條腿。”
許世友不知道電話對面是時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粟裕是1948年5月以後才開始任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的)。
粟裕接這個電話時,也有些沒有反應過來,在原地愣了半天神。
也有人覺得,許世友明知道打電話來的是上級,還如此頂嘴,是不服從指揮的表現,也有些人間接上升理解為,許世友不服從粟裕的指揮。陳老總後來還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上,點名批評了幾次。
不過說起來,對許世友來說也確實是有些冤枉。
許世友原本就有些脾氣,舉凡開國將軍中,大多數的將軍都有獨特的個性和脾氣,許世友也不例外。
整個孟良崮戰役中,雖然許世友發了一通脾氣,可還是不折不扣的執行了命令。9縱的5個團雖然未能及時穿插到位(據聶鳳智《第九縱隊孟良崮戰役總結》),可並非是因為許世友不服從指揮而造成的。相反整個孟良崮戰役中,9縱打的非常頑強刻苦。
至於有許多人說,許世友自濟南戰役以後,便離開了一線部隊,沒有參加後來的淮海戰役,也是為了便於協調指揮。
事實上根據《毛澤東軍事年譜》記錄來看,許世友早在1948年5月就已經生病了。
“根據饒漱石的建議,致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徵求對山東兵團、華北軍區有關幹部調整的意見:因許世友病重,提議請考虙以王建安為山東兵團副司令員。”
鍾期光將軍也在回憶錄中明確了這一點:
“濟南戰役前許世友同志正在養病,毛主席指名令其返部加強指揮,戰後再去休養。”
許世友帶病指揮了兗州戰役以後,於當年7月休養。
8月王建安調任山東兵團副司令員,8月25日華野前委召開會議,會議中決定,由粟裕、譚震林統一指揮濟南戰役攻城以及打援的全部作戰。
8月25日,中央軍委覆電華野前委,電文中要求:
“請考慮在許世友同志身體許可情況下,請他回來擔任攻城主要指揮員,王建安同志輔之”。
雖然經毛主席一再要求,許世友也未能立即前行,一直到9月,許世友才在不斷催促下,才趕赴濟南,上任攻城戰役總指揮。
這時濟南戰役的方案已經初步確定,本來是不需要許世友太操心,可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勞心勞力,許世友又是幾天幾夜沒有休息好。因此濟南戰役以後,許世友便又進入到休養狀態,一直到1949年出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
許華山:我父親十分敬重粟裕將軍,和他的關係非常好
從以上具體情況來看,許世友對粟裕,根本也不存在不服從指揮的問題。
許世友的女兒許華山回憶:我父親十分敬重粟裕將軍,和他的關係非常好。
1947年8月,遵照黨中央的指示,華野分為內線、外線兩個兵團作戰,其中留在內線的第2、第7、第9縱隊和新組建的第13縱隊組成內線兵團,又稱東兵團,粟裕與陳毅於8月5日聯名上報毛主席,以譚(震林)為司令,許世友為副司令,黎(玉)為政委”,執行內線作戰任務。
其中譚震林為華野副政委,當時華野跳轉外線作戰以後,內線作戰指揮機構構成中,必須要有一個足夠分量的人留下,譚震林是最合適的人選,而黎玉更不一般,他是華東局副書記,山東縱隊政委、新四軍副政委、山東野戰軍政委、華東軍區政委,曾長期在山東工作,分管財政、糧秣、支前等多項工作。
只有許世友是縱隊司令提拔上來的兵團級幹部。
由於譚震林長期負責政工工作,對軍事指揮不太熟悉,因此需要選擇一個善於指揮打仗的人輔助。按理來說,華野9縱成立較晚,相比來看,不如葉飛、陶勇、王必成等有過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可粟裕仍然選擇了相信許世友。
不久以後,許世友改任兵團司令,而譚震林則改任政委,而這時候譚震林仍然兼任著華東野戰軍副政委,從職務上來看,要高於許世友,但山東戰事的佈局,已經完全交由許世友負責。
許世友也成為粟裕麾下第一個從縱隊司令提拔的將領,也是華東野戰軍第二個兵團司令( 第一個是譚震林)。
而且從後來的戰事發展來看,許世友的確是不負眾望。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許世友指揮了膠東保衛戰,殲滅了國民黨軍6.3萬人,不僅粉碎了敵人對膠東解放區的進攻,還有力的支援了外線兵團的作戰。
開國中將王必成曾經說過一個故事:
1962年的一天,粟裕在上海大病初癒,當年一些華野的老部下都前往看望他,許世友、陶勇、王建安、王必成都去看望他,一行人思來想去沒什麼事,於是決定一起去打獵。
韓先楚一槍打中了一隻野兔,其他的野兔受驚逃竄,王必成在一邊大喊:“打,打,打那隻最大的公兔。”
可大家誰也沒有打中,這時候粟裕抬手一槍,打中了那隻為首的跑得最快的公兔。許世友、韓先楚拍手叫好,許世友更是感慨地說道:
“厲害!厲害!我曾經想找機會跟老首長比試槍法,這次見了老首長的神威,我甘拜下風。”
難道許世友連一隻野兔也打不中嗎?恐怕或許也不盡然吧。
許世友對粟裕的敬重,其實是體現在小事上。
許世友曾在廣州、南京軍區先後擔任司令員,每次粟裕前去,許世友都是畢恭畢敬地接待。
據許世友的女兒許華山回憶,1969年九大召開前夕,許世友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時粟裕打來的。
原來粟裕的母親由於不習慣北京的氣候,一直是住在南京的,粟裕給許世友打電話,是拜託許世友能夠關照一下。
許世友在電話裡,對粟裕仍稱粟總長(粟裕曾任總參謀長),放下電話以後,即命令李文卿通知軍區管理局,要求管理局從這一天開始,就要把粟裕母親的生活管理起來。
不僅如此,許世友還要求管理局局長王桂生立刻到老人家家裡,去看看老人家裡有沒有什麼需要的。
圖|1980年1月,粟裕與葉劍英、楊尚昆、許世友等同志在廣州白雲機場
第二天,許世友回到南京以後,立即把王桂生叫來,親自詢問粟裕母親的情況,並要求王桂生,先給老人家治病,然後再解決其他問題。
作為為全中國解放付出不懈努力的開國將軍,許世友、粟裕然他們日常往來並不多,但他們 兩人是有一份情誼在裡面的,不僅如此,粟裕作為曾經許世友的上級,許世友對粟裕的敬重,是完完全全刻在骨子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