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證明動物有數的概念,最聰明的動物能比較精準地辨識十位以內的數量,這是動物思維的極限。
人類對於數的認識遠超動物水平,至少能有億的數量概念。
認識數的多少和生存的需要有密切關係。食肉動物追捕目標時,只要掌握1的概念;群居動物或者多胎動物可能要再多一些。再多就沒有太多必要了,只要有個“很多”的籠統概念就夠了。
數的多少隻有和生存需要相結合,對我們才能有切身的感受。動物吃了5個果實飽了,就對1-5的變化特別敏感,對6以上的數量實際接觸就很少了,沒有了辨識的基礎。久而久之數學思維也停留在這個水平上。
人類最初也只有個位數的概念,但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必須對幾百、幾萬、幾億的數量有精準的辨識。我們的大腦其實只有到近代才剛適應億甚至萬的概念。很多古文中,描述戰爭的很多數字脫離實際、隨心所欲,一是因為無法精準統計,另外哪怕講清楚了,古人也沒有那個概念。
近代人類的經濟活動快速發展,需要掌握萬、億級的數,才能適合實際具體工作;科學研究則需要掌握更高的數量級,有些天文數值已經脫離了人類生存的需要,超出了我們想象的範圍。
我們的大腦才剛剛適應萬、億的概念,想象空間剛從二維擴充套件到三維、四維,脫離動物原始狀態才幾十萬年,就要面對兆、京、垓、秭等更高的數量級,以及這些宇宙級數量所代表的資訊內容和各種變化應用,我們的思維能否適應這種跳躍式發展,有時光靠自身能力還遠遠不夠,需要藉助計算機等外力補充。
數的量級只是數學的最基礎的一小部分,更復雜高深的是與之相配的計算以及推導。
數學是宇宙通用的語言,這沒有錯,但是人和動物在數學認知上的巨大差距使交流幾乎沒有可能,這種降維的差距最多導致一種單向的交流。
同一星球上的生物尚且如此,更何況不同星系的生物,可能性就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