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曾經說過,從來不存在好的戰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
縱觀人類歷史,有無數主動挑起戰爭的國家都打著所謂的“善意”的旗號,他們嘴上滿口仁義道德,卻拿著屠刀殘忍地揮向人民。
有非正義的戰爭,就會有正義的自衛反擊戰,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一共經歷了4次大的自衛反擊戰,分別是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中蘇邊境自衛還擊戰和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
而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中印兩國都有將領犧牲。
印度的狼子野心
從1959年起,中印邊境的爭端突然升級,印軍在侵佔了我國9萬多平方千米的藏南國土的基礎上,又在東段越過了“麥克馬洪線”,並且在中段和西段越過了傳統的習慣線,堂而皇之地在我國的國境內建立了哨所和據點,儼然以一副主人的模樣自居。
1959年11月,針對此事毛主席在杭州召開了會議,在此次會議上,毛主席依然主張和平解決中印的爭端。
為此,在毛主席的部署之下,我軍邊防部隊單方面撤退了20千米,對前來挑釁的印軍也先是提出警告,再勸其撤退,勸阻無效才按照國際慣例解除其武裝。
但這樣富有大國風度的退讓沒有換來印度的悔悟,只換來了變本加厲的侵擾。
1962年7月,印軍悍然入侵我國新疆加勒萬河谷,並且還在那裡設定了新的軍事據點,掐斷了我軍邊防哨所的所有後路,不斷對我軍進行武裝挑釁。
面對這樣的結果,毛主席給出了處理爭端的八字方針——“決不退讓,避免流血”,後又補充了八個字:“武裝共處,犬牙交錯。”
我們要在堅守國土的基礎上,堅持我們的自衛立場,堅決不打出第一槍。
然而,我們的一退再退始終還是沒有換來印度方面的醒悟,在1962年10月10日和11日這兩日,印軍看我們沒什麼動靜,又變本加厲入侵了我國的扯冬地區。
不僅如此,此次印軍還備齊了槍支彈藥,對我國駐守在那的邊防部隊發起了真槍實彈的進攻。
這次的衝突打死打傷了我國33名駐守在邊防的軍人。
面對我國外交部的強烈抗議與譴責,印度尼赫魯政府卻絲毫沒有表示,並且秉持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甚至還揚言他已經下令印軍把中國人從東北邊境特區“趕出去”,隨後中印邊界的東段和西段都迎來了印軍的大規模進攻,戰爭一觸即發。
6日後,毛主席在中南海的頤年堂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毛主席語重心長地說,多年以來我們採取了許多辦法想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印度都不幹,蓄意挑起武裝衝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魯非打不可,那我們只有奉陪了。
隨後毛主席又著重強調,我們的反擊僅僅是警告、懲罰性質,僅僅是告訴尼赫魯和印度政府,用軍事手段解決邊境問題是不行的。
就這樣,我們的人民子弟兵又臨危受命,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我國的新疆和西藏邊防部隊全部宣佈進入戰備狀態。
我國的對印反擊作戰正式打響。
此次作戰持續時間不長,但是我軍陣亡722人,印度軍隊陣亡4897人,還有3968人被俘。
在這次的戰爭中,中印雙方都有軍官犧牲,李白石和霍希爾·辛格便是兩方犧牲的最高將領。
難逃一死的霍希爾·辛格
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印度前線的最高指揮官是一位中將,名為布里吉·莫漢·考爾,他還是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的一位遠親。
布里吉·莫漢·考爾
“昂卡爾計劃”這項公開向中國宣戰的計劃就是由他提出,可以說,他是直接挑起中印邊境戰爭的罪魁禍首之一。
然而作為主帥的考爾卻沒有在戰場上為他的錯誤決策贖罪,印度方面在此次戰役中陣亡的最高級別軍官是一位四十一歲的印軍准將旅長——霍希爾·辛格。
霍希爾·辛格1921年生於印度拉賈斯坦邦。
二十三歲時,霍希爾順利從軍校畢業,並且隨後就進入了部隊,加入了英印軍。
加入英印軍不久之後,霍希爾便以見習少尉的身份上了前線,作為軍校出身的軍官,霍希爾很快便將在學校學到的那套理論運用到了戰場上,此次戰役他表現非常突出。
結束了緬甸戰場的作戰之後,霍希爾又前往了泰國解救盟軍的戰俘,依然是順利而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由於霍希爾在二戰時期的優異表現,印度國內的人民都對他十分崇拜,一度稱他為印度的戰鬥英雄。
可是霍希爾在1962年中印的這場戰爭衝突中的表現卻令印度人大失所望,他還因此丟掉了性命。
當年10月,霍希爾以印度陸軍王牌師第62旅旅長的身份奔赴前線。
10月20日7時30分,對印自衛反擊戰在東段的克節朗河谷爆發,在我方鋪天蓋地的炮火之下,還不到十點印度軍隊的第一個據點便被我們攻克。
而到了晚上8時,克節朗戰役便像秋風掃落葉一般迅速結束,張國華還笑稱,這樣容易取得的勝利,他當兵33年,還是頭一次遇到。
由於印軍的不堪一擊,我軍乘勝追擊迅速往裡推進,根本沒有受到太大的抵抗便越過了“麥克馬洪線”,並且在10月25日佔領藏南重鎮達旺。
張國華
11月12日,我軍山南軍分割槽的副司令員,也是這場戰役的指導員郭志顯帶領了四個連隊共計四百多個人從達旺地區的東南部向處於印度軍隊右翼的西山口迂迴作戰。
在深諳當地地形的老鄉的帶領下,我軍做好了隱藏,悄悄在峽谷和密林之間行軍,準備給印軍措手不及的一擊。
而此時霍希爾帶領的第62旅正好擔任著印軍西山口據點的防務,但他們卻十分鬆懈,不少人靠在樹下睡了過去。
當時天氣寒冷,深夜執勤更是刺骨難當,於是第62旅的印軍便開始燒火取暖,讓我軍可攻擊的目標變得更為明顯。
11月18日,我軍到達目的地,偵查員確定了第62旅所在的具體位置之後,郭志顯帶領一個隊伍將西山口通向邦迪拉的公路成功阻斷,徹底斷絕了印軍求援的後路,打算來一個甕中捉鱉。
當天上午十點,第62旅被前面的中國軍隊連連逼退,正打算按原定的計劃從西山口撤退,誰知郭志顯已經在這裡給他們擺好了鴻門宴。
為了求得一條生路,霍希爾像發了瘋一般讓印軍不斷前赴後繼地撲向我軍,但很快就被我軍部隊打散。
就連印軍部隊的先頭車輛都被我們一一摧毀,在雙方都快用完槍彈的情況下,中印兩軍開始了白刃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和優勢敵人作戰,所以面對火力明顯強於我們的對手,為了揚長避短,儘量抵消敵人的火力優勢,我們的部隊一直強調把敵人放近了打,貼近敵人打,要敢於刺刀見紅。
儘管這次和印軍的作戰我方佔優勢,但是這個不怕犧牲的傳統一直都被我國的軍隊發揚,所以白刃戰雖然血腥殘忍,但我們的戰士們毫不懼怕,打得印軍落花流水。
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的傍晚,第62旅的殘部已經所剩無幾,霍希爾不敢站到一線打白刃戰,見勢不對,他火速換上了士兵的軍裝,並且命令自己的親衛掩護自己。
只見他鬼鬼祟祟打算趁亂逃跑,走小道逃往不丹。
雖然僥倖讓霍希爾逃出了戰場,但卻在另一個地方與我軍不期而遇。
當時抄小道的霍希爾正好遇到了我軍419部隊154團一營二連二排,他們準備前往普冬村某個高地搜尋第62旅的殘部。
二排六班的班長潘安壽帶著兩名戰士打頭陣,剛過了一條河便看見迎面走來幾個神色慌張的印度軍人。
二話不說對方便端起機關槍向我軍掃射,潘安壽大叫“臥倒!”
隨後匍匐前進找到一個射擊點,潘安壽趴在草叢中端著五六式衝鋒槍向印軍射擊,一連擊斃四個印度軍人。
這邊交戰的同時,一營二連的連長也帶人衝了過來,抓住了其他幾名逃竄計程車兵。
後來在檢查擊斃人數和俘虜時,赫然發現逃竄在外的印軍第62旅的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就在這次衝突之中被擊斃。
擊斃他的潘安壽也因此榮獲了一等功。
英勇犧牲的李白石
1962年11月18日8時30分,中國的參戰部隊按照計劃向西山口—邦迪拉地區的印軍發起了總攻。
西山口—邦迪拉地區位於門隅南部,達旺的東南面,山高谷深且叢林密佈,交通十分不便。
在18日凌晨切斷了德讓宗與邦迪拉之間的公路之後,李白石所在的第十一師三十三團立即開始修築工事,準備抗擊從邦迪拉來援助的印軍。
早上9點,擔任著正面攻擊任務的第一六五團突破了西山口印軍的前沿陣地,前沿陣地中的印軍徹底失去了鬥志,並且開始向西山口主陣地潰逃。
當天的13時,第三十三團第三營率第七和第八連和機炮連,沿著公路西南面的小道向邦迪拉山口搜尋前進。
此時前來援助的印軍是第67旅查謨-克什米爾聯隊第3營,並且他們已經和印軍第48旅一部進行了會合。
下午兩點,我軍三營發現印軍的活動,於是決定在機炮連的掩護下,以第七連沿著道路及其右側向主峰實施正面的突擊。
第八連在第七連的左翼行動,在前進至印軍前沿兩百米時,遭到了邦迪拉山口及其兩側高地印軍的猛烈射擊,連長迅速組織火力支援繼續前進。
到下午的五點,第八連第二排衝上了邦迪拉主峰與第七連回合之後,繼續向邦迪拉主峰以東的地區展開攻勢。
邦迪拉戰爭打響之後,李白石所在的第九連也立即向邦迪拉地區推進,並且迅速進入主峰陣地,支援第七連和第八連的戰鬥,十幾分鍾之後邦迪拉山上的印軍徹底潰敗並且向南方逃跑。
第三十三團三營的營長李白石率領第八連和第九連連同機炮連作為全團的前衛部隊火速追擊敵軍。
第二天中午,第九連和印度援軍警戒分隊在路上迎面遭遇,雙方立即展開了猛烈的戰鬥。
印軍火速佔領了有利的戰鬥地理位置,並且將道路封鎖,在李白石的指揮下,讓所有機關槍手準備好掩護,第九連的連長率領了一隊尖兵排,在掩護下裝好手榴彈向敵軍方向跑去。
最後用手榴彈將他們的機關槍據點徹底摧毀,擊斃了十餘個敵軍。
經李白石的檢查,認定這應該是印度的援軍,而且很可能是先頭部隊,為了打敵人個措手不及,他決定乘勝追擊。
果不其然,在這天中午,他們便在公路拐彎處發現了援軍的主力,趁著敵人還未有反應,李白石命令九連拿好裝備迅速前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亂敵人的陣腳。
機槍連進入九連隊形內,進行火力支援,此外,他又安排了迫擊炮迅速佔領有利地位,隨時準備炮轟敵軍。
然而,這場戰鬥註定是一場殘酷的戰鬥,我軍人數不及一個營,而敵人卻是滿編營的兵力。
但李白石咬緊牙關不斷帶領著戰士們衝鋒,火箭筒班的班長,冒著槍林彈雨連發兩彈擊破了敵人的兩個火力點,將敵人打得抱頭鼠竄。
此時敵軍內部也出現了混亂,正是我軍瘋狂進攻的大好時機,為了阻擊將要逃出包圍圈的敵人,李白石親自率領八連沿著北山坡抵著槍林彈雨強行穿插向東北的山溝。
但敵人現在已經是亡命之徒,還在妄想做最後的反抗,看到中國的軍隊跑過來,他們像發了瘋一般對著李白石的部隊掃射。
李白石作為營長,奮勇當先,對戰士們大喊一聲,衝啊!
隨後操起衝鋒槍就衝到了最前面,最終不幸被流彈擊中了頭部,犧牲在了保家衛國的第一線。
營長的犧牲讓我軍戰士悲憤不已,鐵了心要將印軍全部消滅在原地,戰士們越戰越勇,不顧性命,一直到下午的三點,這場血戰才以我軍勝利為結束。
對印自衛反擊戰結束之後,李白石被安葬在了西藏的烈士陵園,受後人的懷念。
英雄永存
當地的人都說,李將軍雖然永遠留在了西藏,但他的英雄形象永存。
霍希爾和李白石都是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將領,但不同的是,李白石是堂堂正正為國盡忠為百姓守和平而死,但霍希爾卻是在一場狂妄的挑釁戰爭之下,臨陣脫逃而死。
人民永遠銘記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中國軍人,他們永遠是祖國的英雄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