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一代鴿王“韋伯太空望遠鏡”終於承載著科學家們與天文愛好者寄予的厚望順利升空,這場長達數年的等待也隨之落幕。但除了這則訊息外,我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同樣也值得關注,畢竟“漂亮國”在太空方面對我國的封鎖打壓不是一次兩次了。
雖然我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較晚,但近些年我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績,無論是天眼的成功執行,還是中國天宮空間站的自主建造,都贏得了世界的目光,世界多國也紛紛在多個領域提出想要與中國合作的意向。但中國也沒有因此驕傲止步不前,各個專案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據悉,中國的“巡天光學艙”預計將在2024年發射,屆時將會成為天宮空間站組成的一部分,與空間站共軌飛行。
據瞭解“巡天光學艙”升空將用於研究天體的形成與演化、研究暗物質暗能量以及宇宙學研究,除此之外,“巡天光學艙”還兼具天地觀測,西方之前的“天地觀測不可兼得”定論,也將隨著“巡天光學艙”的升空被打破。
其重達數十噸的“體重”不僅具備自主飛行能力、精密指向能力以及姿態機動能力,而且在其與天宮空間站共軌飛行時,還能根據需求與天宮空間站實現對接,與空間站共享資源與人力。不僅如此,相較於其它空間望遠鏡,當“巡天光學艙”出現故障,需要裝置更換或升級時,空間站的宇航員還能直接參與光學艙的在軌維修,可以極大地提高維修效率,節約維修時間以及成本。
除此之外,“巡天光學艙”還安裝了多功能光學裝置,搭載了直徑為兩米的光學系統主鏡,其有效視場達到了一萬平方度以上。相較於“哈勃望遠鏡”,其具備超過哈勃300倍的視場,並且也能對指定天區進行精細觀測。按照計劃,“巡天光學艙”執行後將花費三年時間,對太空進行大面積多色成像,最終將覆蓋約三萬平方度的天區。在三年後將再花費三年時間對天區進行光譜拍攝。屆時,“巡天光學艙”或許就是太空中“最靚的仔”。
而作為我國第一個大口徑,大視場的空間天文望遠鏡,其正式立項於2013年,並在2016年順利完成了大面積高強度太陽翼的模擬實驗驗證,成功攻克了展開基頻難題。按照最初的設計,“巡天光學艙”將會作為“夢天號實驗艙”組成的一部分,但由於光學艙與實驗艙兩者之間的執行存在矛盾,最終“巡天光學艙”被設計為一個獨立艙段,避免了由於空間站在執行過程中的抖動對於光學艙產生的影響。同時也因為“巡天光學艙”被獨立出來,“夢天實驗艙”空出來的望遠鏡艙段也能將其作為貨物氣閘艙,極大地提高了空間站的在軌科研能力。
目前為了保證“巡天光學艙”能在太空中的穩定執行,科學家也正在儘可能地找到其執行時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升其設計可靠性。對於模擬“巡天光學艙”在真空環境下執行的裝置也正在加緊施工中。
雖然這些年我國太空領域的發展在取得成果前聲量都不大,並不會像某些大國一樣大肆報道,但是取得的成果往往都會令西方一些大國眼前一亮。而在這背後則是無數科學家們日以繼夜地無私奉獻。雖然目前在某些領域我國還落後於一些大國,但在我國科學家的努力下,這些落後的領域趕超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裡是科學觀察站,關注我不迷路,將會持續更新一些科學類的小知識!
【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