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濟南軍區司令部門口來了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乞丐,他上來就和哨兵說,自己要找楊得志司令,看著老人衣著破爛不堪,士兵不禁起了疑惑,老人究竟是什麼身份,他和楊得志司令有什麼關係?
老人名叫侯禮祥,1912年出生於湖北,自小家庭條件雖然不是特別的好,但是家人依然送他去讀了四五年的私塾,所以侯禮祥比起那些大字不識的人,肚子裡還是有點墨水的。
幼年時的侯禮祥,在讀了《陳涉世家》之後,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來,他離開了家,前往武漢闖蕩。
武漢是辛亥革命爆發的地方,也是當時國家的工業重鎮,更是有利於共產主義思想傳播的地方。
侯禮祥在這裡打工的時候,受到了當時工人組織中一些進步分子的影響,於是便接觸到了共產主義,他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為之終生奮鬥的事業。
1928年,他獨身一人,前往江西參加紅軍。
在戰場上,侯禮祥作戰勇猛、毫不退縮,為了革命隨時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得到了組織上的賞識。經過重重考驗,侯禮祥於1929年3月,加入了共產黨。
長征途中,侯禮祥被編入了紅一軍團,在這裡,他遇到自己的老團長楊得志。最初,侯禮祥只是一個普通的班長,楊得志對他驍勇善戰頗為欣賞,漸漸地,侯禮祥就從班長升到了到排長,最後到連長。
二人也漸漸地由上下級關係,發展成為了親密的戰友關係,兩人甚至結為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異姓兄弟。
侯禮祥當時已經受過五次大傷,最嚴重的一次甚至被子彈直接射穿頸部,好在搶救及時。面對大渡河的對岸、敵人架起的機槍大炮,侯禮祥主動報名,加入強渡大渡河的勇士隊伍,他們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毫不畏懼、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為我軍橫渡大渡河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延安會師之後,侯禮祥被提拔為團長。當時的師長陳賡和政委楊勇,為侯禮祥爭取到了進入抗大學習進修的機會。他感謝二位領導的提拔與栽培,一直以來,年幼輟學一事一直是侯禮祥心中的遺憾,現在他終於有機會能夠進入軍政大學學習,侯禮祥十分激動。
學成之後,侯禮祥成為了中央警備團團長,保護中央安全,這是一個強度很高,任務很重的工作。侯禮祥沒有辜負組織的信任,在崗位上恪盡職守、一絲不苟。不幸的是,1939年,侯禮祥在一次行動中不幸負傷,難以繼續從事高強度的工作了。
葉劍英將軍見此情況,不禁覺得惋惜,便親自介紹侯禮祥去江陵縣委工作。雖說遠在湖北,但侯禮祥始終難忘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老家養傷一年後,侯禮祥主動找到了組織,希望可以透過國民黨偽聯主任的身份打入敵人內部。
組織上一開始並不建議他去完成,這個高風險的工作,但是架不住侯禮祥的軟磨硬。在家養傷的這一年,侯禮祥並沒有什麼經濟收入,他便向族長借來了村裡的祠堂,在此開了一間棋牌室,由於三教九流之人常在此聚集,對於蒐集情報比較方便,也便於侯禮祥和組織上取得聯絡,但是由於組織中出現了叛徒,遭到了國民黨的破壞,無奈之下,侯禮祥緊急撤出了棋牌室,不給敵人留下任何可以找到組織的證據,但是,慌亂之中,侯禮祥的組織身份證明不慎丟失,後來,侯禮祥也想過找到組織,幫助自己證明身份,但卻發生了尷尬的一幕。
原來,侯禮祥最初參軍的時候,與戰友之間的關係處理得非常好,大家都親切地叫他禮祥,而不是“侯禮祥”,有時,部隊登記姓名的時候,戰友們都習以為常地說他叫禮祥,然而,登記姓名的同志卻錯將他的大名登記為“李祥”。
新中國成立後,侯禮祥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參加土地改革,可是沒有證件來證明自己曾參加過革命工作,他只好接受當時普通農民的待遇,參加生產隊,進行集體勞動,但是由於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外出打工,田間地頭的活幾乎沒怎麼參與過,所以拖慢了生產隊的速度,村裡為了照顧他,給他換了在田間放牛的工作。
想到自己曾經征戰沙場的威風,想到當時和楊得志結拜為兄弟時的萬丈豪情,想到在軍政大學學習期間的燃情歲月,侯禮祥對自己的現狀感到不甘與鬱悶,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村民平時幹農活累的時候,願意聽他擺龍門陣,但是,久而久之,大家也都聽膩了。
很快,每天盯著報紙看的侯禮祥,看到了一個好訊息,他發現報紙上有自己的老領導楊得志的訊息,老領導現在在中央軍委,他興奮地給楊得志寫了一封信,更加幸運的是,他竟然收到了楊得志的回信。
但是,當他興奮地將楊得志的來信給社群幹部看的時候,卻被扣了個假冒中央首長來信的罪名。原來,由於曾經做過團長的緣故,侯禮祥常常對社群幹部的一些做事方法指指點點,因此,得罪了一些心胸狹隘的領導,這些人早就想整他了,而這封信正好給了他們一個機會。
因此,侯禮祥被下放到林場進行勞動改造,在這裡,他拿著微薄的收入,拖著病體看守著林場,每天還要受到來往的村民的嘲笑,人們都說他得了失心瘋,竟然敢偽造中央首長的信件,不就是當過幾年兵,吹牛也得打草稿。只有侯禮祥自己心裡明白,每當聽到村民議論這些,他就心如刀絞。
終於在他60歲的那年,他在報紙上看到了楊得志調往濟南軍區的訊息,他甚至連行李都沒有收拾,就直接前往濟南,他徒步一百多公里來到沙市,然後扒火車,混輪船,終於來到了濟南。到濟南之後,侯禮祥的形象已經和一個乞丐沒有什麼區別了,所以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哨兵告訴侯禮祥,楊司令今天不在,讓他明天過來。第二天楊得志聽說侯禮祥來找自己後,趕緊出來迎接,看著當年自己的結拜兄弟,如今的這身穿著打扮,他熱淚盈眶,握著侯禮祥的手問,這些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他變成如今這般模樣。聽到侯禮祥的遭遇後,楊得志不由得長嘆一口氣,他覺得當時自己在收到侯禮祥的信之後,就應該立刻去找他,侯禮祥安慰自己的老領導、老大哥,世事本就不公,你又待如何。
1973年,軍區司令互調 ,楊得志成為了武漢軍區的司令,他來到江陵,證明了侯禮祥的身份,為他平冤昭雪,並恢復其紅軍待遇。但遺憾的是,侯禮祥脫黨時間太久,無法恢復黨籍,這也成為了侯禮祥最後唯一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