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5月24日早晨,在幾個小時以內,丹麥海峽內發生了激烈而短暫的混亂,然後平靜,恢復秩序。從皇家海軍部的大型海圖板上,我們可以看見數十個箭頭在很短的時間裡一齊切向了格陵蘭南部——戰列艦“俾斯麥”號的預計航線上。呂特晏斯和德國特遣艦隊上的其他人看不到這一幕,我們也無從知曉他們若見到這番情景會有何感想。
將“俾斯麥”號駛入德國佔領下的法國港口,是在戰鬥結束約兩個小時後做出的決定。呂特晏斯明白,隨著“胡德”號的爆炸,“俾斯麥”號將成為皇家海軍如芒刺在背的存在。如果說在之前英國人打算擊毀這艘船,那麼現在皇家海軍將會不惜一切代價與成本徹底毀滅“俾斯麥”號。呂特晏斯知道, 在丹麥海峽的戰鬥中,“俾斯麥”號同樣遭受了損傷,水兵們此刻正走遍全艦調查受損情況。他明白,現在手裡握有充足的籌碼,腳下的這艘船即便是回到港口仍舊能牽制住英國人的艦隊,而已經取得的成績本身也足以令人感到滿意。而藉著皇家海軍的這一執著,被忽視的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依然能完成原定的戰術目的。他的“俾斯麥”號是一塊香餌,將為這艘僚艦創造機會。
呂特晏斯選擇的目的地是,位於法國西部布列塔尼半島頂部的港口布勒斯特。當然在布勒斯特只是暫時繫泊,進行必要的修理之後,“俾斯麥”號將轉移到東南150海里外位於盧瓦河口的聖納澤爾。那裡有一個尺寸大到足以維修“俾斯麥”號的巨型船塢,這也是德國本土之外被佔領土上僅有的一個可以修繕這艘船的船塢。
(上圖)5月24日15時雙方態勢圖。(製圖:查攸吟)
就在艦隊參謀部就艦隊司令的決定擬出各種修正案的時候,水兵們正走過一個又一個船艙,搜尋著甲板的每一寸角落,勘定丹麥海峽短暫交戰中對軍艦造成的損傷。戰鬥中,有3 發14 英寸炮彈擊中了“俾斯麥”號,看上去似乎傷得不重……不過損管人員很快就發現,要找到損傷部位並不難,可要具體衡量受損的情況,卻並不那麼容易。
一發14 英寸炮彈將船艏打了個對穿,數個艙室因為這發炮彈而喪失水密性,海水不斷地朝裡面灌。“俾斯麥”號持續的高速航行又加劇了進水,從而產生的巨大水壓也使維修和堵漏工作無法展開。至戰鬥結束後兩個小時,已經累計灌進海水1500 噸。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可能還會灌進更多的水。
大量進水將會導致嚴重後果,但相對舯部被炮彈造成的損傷,船艏的破損實在是可以忽略。有發14 英寸炮彈打在船體舯部的主裝甲帶下邊,穿透沒有裝甲的船殼之後飛過防雷艙,貫穿側舷的水艙和油艙,最後砸在2 號鍋爐艙外45 毫米厚的裝甲隔牆上。炮彈沒有爆炸,卻損毀了飛行軸線所波及的2 個鍋爐給水艙和2 個油艙。炮彈雖未穿透鍋爐艙外裝甲隔壁,但是巨大的衝擊嚴重損毀了臨近的4 號機電艙內一些配電裝置,並將2 號鍋爐艙內安裝在隔壁一側的管線和閥門統統搞壞。更為麻煩的是,這發炮彈破壞了2 號鍋爐艙的水密性。外側被毀的水油艙裡,液體從破損處噴湧進鍋爐艙,混合著破裂管線噴射出的高溫蒸汽,一時間好不熱鬧。由於左舷中彈部位的防雷艙破損,海水大量湧入這個設計用來吸收魚雷爆炸能量的空艙之內。為了保持船體平衡,林德曼授權損害管制軍官向對應一側的防雷艙內注水。“俾斯麥”號漸漸恢復了平衡。
還有1 發炮彈打在船體舯部的小艇上。爆炸後飛濺的碎片將那裡的外露甲板裝置全數毀壞,舯部停放的小艇不是被徹底擊毀,便是被彈片穿成了漏勺。儲存在機庫內的水上飛機完好無損,但是彈射軌道和起重機的雙雙報廢使艦載水上飛機淪為擺設。
就戰鬥損傷評判標準而言,“俾斯麥”號的受損情況並不算重。但是, 若以執行的任務來做評判,“俾斯麥”號的損傷已經使其喪失了在“萊茵”行動中繼續發揮作用的機會。由於在“萊茵”作戰最初階段安排的幾次加油作業都因故取消,加上從丹麥海峽開始連續的高速航行,導致艦上燃料消耗非常迅速。舯部油艙遭受到的破壞及400 噸燃油的流失,使本已日趨緊張的燃料愈發捉襟見肘。
除了燃料問題,2號鍋爐艙因破損引起的進水也無法抑制。持續的進水將在不久之後致使這個船艙作封閉處理,於是艙內的兩臺鍋爐就此熄火。交戰過後3個小時,隨著越來越多的水湧入船體,“俾斯麥”號的船艏開始微微下沉。對於1艘滿載排水量超過50000噸的戰列艦而言,進2000噸水不算什麼。然而,艏傾將會對艦上火炮系統的運作帶來麻煩,搶修正在進行,能有多大的改善所有人心裡都沒底。
目前能明確的只有一點——4號機電艙和左舷2號鍋爐艙的損傷無法修復。失去2號鍋爐艙內的兩臺鍋爐意味著“俾斯麥”號喪失了主機六分之一的輸出功率,現在最大航速只能維持在28節左右。當然,目前的處境下,艦長和艦隊司令除非發了瘋,否則是不會輕易下令讓軍艦全速航行的。也許,林德曼最痛心的還是兩個油艙內的400噸燃料已經無法挽回了吧……
縱使損傷看上去必須入港修理,可艦隊司令似乎並不打算放棄原定的作戰計劃,這是顯而易見的。24日整天,艦上的水兵都在就未來的海上作戰展開熱烈討論。儘管後頭有英國的追兵,但是在他們看來,“胡德”號都能被輕易摧毀,這兩艘巡洋艦和半艘戰列艦目前能做的也只是尾隨而已。反正,總有機會甩掉它們。
(上圖)對著轉向中的“威爾士親王”號進行最後一輪射擊的“俾斯麥”號
“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的狀況令人擔憂,在4個小時前的戰鬥中,它被直接命中了6次之多,半數是來自“俾斯麥”號的380毫米主炮。最嚴重的損害是命中羅經艦橋的那發380毫米炮彈造成的。雖然是發啞彈,但是巨大的動能夾雜著各種船體碎片在羅經室、284型雷達室、上部防空指揮站都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前部指揮裝置也被弄得一塌糊塗。
追擊部隊仍舊在不懈地追趕,可情況並不怎麼好。水兵們計程車氣還勉強過得去,至少沒有因為“胡德”號的悽慘下場而怯戰。霍蘭德中將已經隨著“胡德”號沉入了大西洋,作為資深軍官的華克少將接過了追擊部隊的指揮權。5月24日10時,他指揮著“薩福克”號、“諾福克”號、“威爾士親王”號這3艘戰艦,執著地追趕著德國人。
風和日麗的天氣在午前結束了。11時,特遣艦隊進入南方的積雨雲系內,天空飄起細雨,雲層變得極低,只有不到1200英尺(300米左右)。有兩個訊息對德國人來說不怎麼好。首先,由於艏部進水的緣故,“俾斯麥”號略微向前傾斜,敏銳的人能透過放置在桌上的玻璃杯內的水平面,察覺到這種輕微的艏傾。另外,2號鍋爐艙的進水也越來越嚴重,損管無法堵住漏水,破損的蒸汽管也無法修復,迫不得已,林德曼下令關閉這個鍋爐艙,戰列艦俾斯麥號喪失了六分之一的動力來源。不過這無關緊要,它還能達到28節的速率。為了觀察旗艦的損傷,一段時間內,“歐根親王”號奉命航行到離“俾斯麥”號很近的地方。
天氣變壞和一系列損害擴大的壞訊息沒有挫敗水兵們的鬥志,他們對於接下來的戰鬥充滿了期望。“俾斯麥”號在一團接一團的積雨雲中航行,時而陽光燦爛時而細雨紛飛,能見度在2~18海里之間徘徊。這種天氣正合艦隊司令的心意。
擊沉了英國艦隊的象徵“胡德”號,打傷了最新式的“威爾士親王”號,“俾斯麥”號突破層層阻礙闖入了大西洋的腹地……
本文摘自《海戰事典》(1-9全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