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基斯坦將獲得36架殲10C的訊息刷爆全網,隨之出現了很多拿殲10C和陣風作對比的文章。但由於這兩種戰鬥機公開的資料大部分都是極限指標,再加上各種干擾因素的影響,二者相此較得出的結果會出現很大偏差,因此純粹單機比較的現實意義並不大。
那麼怎樣比較才能得出更具現實意義的結論呢?殲10C和陣風再先進,對印巴兩國來說,也要從屬於以預警機為核心的空戰體系,只有將二者納入它們各自的體系當中來觀察,才能更客觀的反映實際情況。
巴基斯坦預警機的主力是4架ZDK-03,它對RCS=2㎡的小目標探測距離可達300公里以上,得益於寬大機艙能部置6個顯控臺,可同時處理200批次目標,具備強大的指揮引導能力。且ZDK-03還採用了我國自行研發的三軍綜合資料鏈,能夠與戰鬥機自動進行雙向高速資料交換。此外,ZDK-03還具備一定的無線電頻譜搜尋與偵測功能。然而,最重要的還是ZDK-03的載機平臺、預警雷達和資料鏈等子系統全部都由我國自主研發製造。這就意味著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梟龍和殲10與ZDK-03預警機完全不存在相容性的問題,它們的效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而印度預警機的主力是3架A50EI,它採用俄羅斯的伊爾76平臺和以色列的EM/L2075雷達,為解決印度空軍蘇30MKI戰鬥機與EM/L2075雷達不相容的問題,A50El又採用了俄羅斯的資料鏈,由俄Vega公司負責整合(印度空軍的核心機密因此被俄羅斯掌握)。但蘇30MKI與A50EI互聯互通的問題勉強解決後,又出現了陣風與A50EI無法交換資料的問題。
但要解決這個問題談何容易,陣風與A50EI交換資訊涉及法俄資料鏈之間的識別、相容,這觸及法俄兩國的敏感核心技術,它們是幾乎不可能互相公開的。只能弄一個介面卡進行資訊交換了,具體做法是先把陣風或A50EI的資訊轉換為俄法資料鏈都能識別的格式,再以此為媒介實現互聯互通。但即使是這樣,法俄也得向印度公開介面原始碼,再由印度自己搞定才行。俄羅斯先不說,法國就幾乎不可能向印度提供介面原始碼,它在世界軍火市場口碑不佳,即使提供,也會“獅子大開口”,開出令印度很難接受的條件。
以色列就是因為美國拒絕提供AlM120空空導彈的原始碼,才自行研製了德比空空導彈,以美國和以色列的親近程度,都會因為原始碼而“鬧掰”,就別說是法國和印度了。即使陣風和A50EI用這種辦法實現了資訊交換,也並非萬事大吉。用介面卡意味著資訊需要頻繁的轉換格式,非常的“吃記憶體”,A50EI和陣風的資料處理速度會大幅下降。因此,至少現階段,A50EI和陣風還是要靠語音通訊,就是靠“吼”,這雖然不需要“格式轉換”,但語音通訊可傳遞的資訊非常有限,它與資料鏈的區別就像現在的智慧手機與以前的“大哥大”,且在瞬息萬變且高度緊張的空戰中,遠在千里之外的預警機引導員基本上不可能用語音來指揮飛行員作戰。因此,A50EI預警機再怎麼優秀,對陣風來說也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這樣一比較的結果就是殲10C一列裝巴基斯坦空軍就有與之匹配的預警機,陣風卻基本無望獲得A50EI預警機的有力支援。而預警機集搜尋、監視、指揮、引導等諸多功能於一身,號稱“戰力倍增器”,甚至可以說是現代資訊戰的核心。
且失去預警機支援導致的後果在陣風身上表現的尤為明顯,據外界推測它的機頭直徑僅有535毫米,比梟龍都小,這使得陣風即使裝備RBE-2AA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只有836個T/R元件,導致RBE-2AA的整體效能受限,對RCS為5㎡的空中目標,探測距離只有130公里左右,相比世界主流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存在一定差距。
但這並不意味著戰鬥機火控雷達探測距離足夠遠就可以取代預警機,即使是功率強大的蘇35“雪豹E”雷達,在探測400公里以外的目標時,視角也只有10X10度,這麼小的視角是談不上大面積搜尋的。因此,即使是強如蘇35的“雪豹E”雷達,其效能也只有在預警機引導下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否則基本上處於“兩眼一抹黑”的狀態。
不僅如此,就像黑夜裡開啟手電筒找東西一樣,陣風戰鬥機開啟雷達搜尋目標,首先暴露的是自己。E-2預警機的ALR-73無源探測系統可被動探測到740公里外的訊號源,是戰鬥機火控雷達視距的兩倍以上。因ZDK-03具備一定的無線電頻譜搜尋與偵測功能,殲10C完全可以在其引導下,用無線電靜默的方式,從陣風戰鬥機的視野盲區進入,至此,殲10C才能充分發揮自身雷達視距和導彈射程的優勢,輕而易舉的將陣風擊落。
總而言之,憑藉4架ZDK-03預警機的遠端探測和指揮引導,巴基斯坦的殲10C相對於印度陣風有很大資訊優勢,這在現代戰爭中至關重要。充分利用這種資訊優勢,集中兵力,甚至能夠做到以少勝多,抵消印度戰鬥機數量上的優勢,建立印巴空中力量的平衡,這也許就是巴基斯坦下定決心購買36架殲10C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