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39任總統卡特在他的回憶錄中記載了1979年鄧小平訪華這件事,他十分感慨,用文字寫道:
“鄧小平訪美是我任職總統期間十分愉快的一次經歷。對我來說,一切都是如願的,中國領導人也很滿意。”
鄧小平訪美之旅確實是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對中美之間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促進。
鄧小平在美國短短9天的訪問,也掀起了一股“小平熱”,也被美國記者稱為“鄧旋風”。
但是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在這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訪問背後,有著中美兩國安保人員數個月的努力。
來自中南海的警衛,全都荷槍實彈,日夜守衛,美國的特工部門也配合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發生了多起襲擊事件。
鄧小平在美國訪問期間到底遭遇了什麼樣的恐怖襲擊?這些襲擊又是何人發動的?中南海的警衛和美國的特工又是如何強強聯手共同保衛鄧小平的安全的呢?
暗流洶湧的啟程
鄧小平這一次訪美,是中美自從建交以來的首次訪問,意義十分重大。而鄧小平這一趟訪美歷程,也確實不太平。
有多不太平呢?
鄧小平訪美的訊息剛剛釋出以後,臺灣方面的臺獨分子、美國國內的極端反華勢力都叫囂著要發動襲擊,破壞這次訪問。
臺灣的一個高階特務發話,說要“給一點顏色看看”;同時臺灣在美國的人員還在策劃準備收買一些“義大利黑手黨槍手”,要暗害鄧小平。
美國的一些極端組織囂張揚言,說道:“要做一些使鄧永遠難忘的事。”
……
其實,臺灣特務針對重要領導人的暗害活動,在新中國成立後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特別是在1955年舉行萬隆會議的時候,他們針對周總理製造了克什米爾公主號航機 空中爆炸事件,雖然沒有傷害到周總理,但是我們還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同時美國的國情和我們不一樣,幾乎可以說全民持槍,槍械在民間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據當時統計,美國民間幾乎有1.5億支槍,平均下來2分鐘就要響一槍,24分鐘就要打死一個人。
我們所熟知的一些美國總統,如林肯、肯尼迪就是被槍殺的。還有羅斯福、杜魯門、福特等,也在公眾活動中經歷過槍擊事件。
所以針對鄧小平在美的安全問題,中共中央一連開了好幾場會議,進行商討安排。除此之外,還安排了以公安部副部長凌雲為首的先遣隊先行前往美國進行安排。
先遣隊的隊員們提前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前往美國,把預定好的訪問行程、場所全部摸了個遍,同時還與美國的特工人員積極溝通,反覆強調安全問題。
根據鄧小平的指示,他們和美國明確了這次訪問期間的安全責任,必須要由美方承擔,但是貼身的警衛人員則要由國內的警衛來擔當,同時要把雙方的警衛工作和外交禮賓活動緊密結合,不能出任何紕漏。
事實證明,先遣隊的工作不是徒勞的。
在距離鄧小平啟程僅剩幾天時間的時候,我們國家駐美國聯絡處的臨街玻璃窗門就被砸碎了,門媚上的國徽也被撬下來了,聯絡處的名牌也被塗灑上了油漆。
這些都是對我們國家的挑釁,同時也表明這一次訪美行動並不輕鬆,安保人員的壓力十分大!
當時鄧小平要搭乘中國民航波音707-2406號專機前往美國,但是中國和美國之間還沒有建立起直達的航線,所以必須要先降落到上海的虹橋機場,再讓美國的領航員上飛機,加滿油,再飛往美國。
那一天是1979 年1月28日,正好是咱們的大年初一。
但是,那一天上海的天氣卻十分不好。
機場附近霧氣大,升降困難,最好的辦法是改期再前往美國。但是如果一改期,前期所做的一切安保工作和美國那邊的安排就要受到很大影響。
得知情況後的鄧小平沒有猶豫,開口道:“起飛,現在就走!”話語簡潔幹練,充滿了自信與果斷。
就這樣,鄧小平這一場意義重大的訪美旅程正式開啟了。在路程的前方,仍然充滿了未知的挑戰。
旋風九日不太平
之所以說鄧小平這9天訪美是一場“旋風”呢,一方面是指他在華盛頓的3天裡就安排了24項活動,美國各界的頭面人物及眾多的著名華僑、華人都希望能夠與他會面,來訪的客人一度排到了深夜。
這樣的“旋風式”的安排對於他的身體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鄧小平始終孜孜不倦地工作著。
在這“旋風九日”裡,鄧小平還在美國掀起了一股“小平熱”。
自從新中國成立後,中美之間隔絕多年。對於美國人來說,此次鄧小平訪美絕對是一件無比值得期待的盛事。
1979年1月28日,鄧小平的專機在華盛頓附近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降落。和上海同樣的陰雨天氣一樣,此時的華盛頓雨雪夾雜,寒風刺骨。
但是這樣的天氣沒有影響美國接待的熱情。在基地裡,蒙代爾副總統夫婦、萬斯國務卿夫婦以及許多美國政要和華人華僑代表都出席了這次歡迎活動。
當鄧小平夫婦出現在機艙門口的時候,迎候的眾人發出了熱烈的掌聲。看見這樣的接待規模,美國的記者都驚呼道:
“這是破格的!是超國家元首級待遇!”
因為按照美國的外交接待規格,即使有外國元首前來訪問,到機場迎接的也只是一名高階官員,國務卿要等到外國元首到達市中心華盛頓紀念碑附近時才會出面接待。
這樣一對比,也就不奇怪為什麼記者們會有那一聲驚呼了。
但是在這樣超規格的接待下,仍然湧動著暗流。
第二天,也就是1月29日的上午,卡特總統在白宮南草坪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樂隊奏響了兩國的國歌,同時還鳴放了19響禮炮,以隆重的儀式將美國想要與中國建立友好外交關係的決心展露了出來。
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就在卡特總統發表講話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在場下的人群中,先是有一個戴紅色貝雷帽的女郎突然發出尖利的叫聲,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人群中頓時就騷亂了起來。
嚴陣以待的聯邦安全域性特工當即就衝上前去,將這名女郎給控制住,然後往場外帶去。
但是特工組長站在講臺下方,一動不動,神情嚴肅地看著場下躁動不已的人群。
“來了!”
只見從記者群中,突然衝出了一個身材高大的男子,快速地躍過警戒線,從懷裡抽出了一把短刀,徑直往鄧小平那邊衝過去。
早已經反應過來的特工組長直接一個斜向衝刺,憑著慣性用肩膀狠狠地一頂,將持刀的男人牢牢壓在地上,隨後幾名特工立馬上前,將其帶走。
面對這樣的場景,卡特總統沒有驚慌,只是停頓了一陣,隨後又若無其事地開始演講。而站在他身邊的鄧小平也一臉平和,微笑地看著臺下。
鄧小平在臺上波瀾不驚,但是臺下的警衛負責人凌雲卻是嚇得心都快要跳出來了。在會後他質問美方的特工人員,怎麼會出這樣的疏漏,竟然還讓人懷揣著刀子進來了。
面對著同行的質問,聯邦調查局的安保負責官員泰勒苦笑著解釋說:“那個男的是三K 黨,女的自稱是革命黨。他們都是以記者身份,持白宮簽發的採訪證,混入歡迎儀式現場的。”
面對這樣的解釋,凌雲等人十分不滿,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包括凌雲在內的8名貼身警衛更是連晚上睡覺都要輪班,不敢睡死,手槍上膛,嚴陣以待地守護在鄧小平的寢居外。
白宮南草坪事件結束後的當天晚上,卡特總統和夫人舉行了盛大的國宴歡迎鄧小平,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卡特總統從自己故鄉佐治亞州專門運來的1500株紅色和粉紅色的山茶花。
這些山茶花點綴在大廳,讓寒冷的冬日充滿了春天的氣息。
因為卡特總統知道,現在這個時間,正是中國的農曆新年。這些小細節無疑讓兩國的會談和訪問充滿了友好的氛圍。
宴會結束後,一群人又參加了肯尼迪中心舉辦的文藝晚會,這一場晚會在中美兩國都進行了直播,讓兩國人民都感受了美好的氛圍。
特別是最後一個節目,別出心裁,是由一百名不同膚色的孩子一起合唱了一首《我愛北京天安門》。
晚會結束後,鄧小平和卡特來到了後臺,接見了這一批小演員。
出乎意料的是,鄧小平擁抱和親吻了演唱中國歌曲的小演員。鄧小平的這一舉動,讓在場的人都鼓起了掌。
在場有一位女嘉賓十分感動,面對記者的採訪,她激動地說道:“今晚的這種場面在華盛頓的外交場合是少見的。”
一切的美好總有人在黑暗中默默守護,這樣歡樂的場景背後,同樣暗藏著陰謀與動亂。
在會場外,一些打著“革命共產黨”和“臺獨”口號的破壞分子聚在白宮外鬧事,打傷了十多名警察,警方當場拘捕了20多人。
在華盛頓的訪問結束,2月1日的時候,鄧小平又搭乘美國總統的專機,來到了喬治亞州的首府亞特蘭大市,剛剛到達桃樹廣場酒店,就有一個一個法西斯組織—一 “約翰·伯奇協會”和某些宗教團體舉行了示威遊行活動。
這裡是卡特總統的家鄉,到達了亞特蘭大,整個美國南部17個州的州長和州長夫人都來到了這裡一起參加歡迎鄧小平的晚宴。
州長們在酒桌上大肆吹噓本州的實力,說啥啥啥是世界第一,啥啥啥是美國第一,都歡迎中國來本州做生意,歡迎中國留學生來……
鄧小平的魅力無限,風靡美國。許多報紙都出了專欄,有的還用中文標題寫著“熱烈歡迎鄧小平副總理訪問美國。”
鄧小平的車隊經過的地方,常有很多美國人在路口等著招手致意。
當時負責安保工作的美國官員也感嘆地對來自中南海的警衛部長凌雲說,這樣的盛況對他們也是空前的。
第二天,行程緊密的的鄧小平又來到了休斯頓訪問。 在下榻的赫亞特旅館附近又爆發了1000多人的集會,其中許多學生模樣的年輕人,都是被臺獨分子用金錢忽悠來的。
由此可見,臺獨分子和極端反華勢力等人也是黔驢技窮,只能以金錢營造聲勢,實際上卻是色厲內荏。
這一天的晚上六點的時候,鄧小平被邀請去西蒙頓市競技場參加晚宴,並且觀看競技表演。
就在鄧小平一行人從旅館樓上下到樓下大廳,準備出門乘車的時候,在鄧小平的後方突然衝出來了一個人。
因為中南海的警衛員已經分散在鄧小平的左右和前方,後面就是由美國安保特工負責的。
幸好其中一名叫做凱利的保衛人員眼疾手快,飛撲過去,用身體帶動手臂,一個肘擊將暴徒摔倒在地,然後旁邊的人也一擁而上將其制服。
危險就在這瞬間被消弭了,事後經過調查,知道這個暴徒是三K黨的成員,這次就是為了刺殺鄧小平來的。
這一次過後,美國這邊的警衛部署也升級了,出動了許多防暴警察,實木警棍、催淚彈都被拿了出來。
在美趣聞
鄧小平在美國,也並不全是遭遇緊張的襲擊事件和繁重的國事訪問,期間也發生了一些趣事。
剛剛抵達美國的時候,他並沒有直接前往白宮訪問卡特總統,而是來到了總統顧問布熱津斯基的家裡,參加為他舉辦的家宴。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早在1978年的時候,布熱津斯基訪華,鄧小平就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布熱津斯基吃得很開心,當下就邀請了鄧小平,有機會的話也到美國來嘗一下美國的家庭飯菜。
這一次來到布熱津斯基家,鄧小平就是來履約的。布熱津斯基的夫人知道鄧小平年輕時候在法國留過學,喜歡吃牛肉和牛角包,這次就專門為他準備了。
在布熱津斯基家裡,一行人吃得十分愉快。大家隨意閒談著,突然布熱津斯基就說道:“中國人和法國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認為自己的文明優於所有其他國家。”
這種看似褒獎但帶有嘲諷的話語,讓人聽起來十分不舒服。但是舉著酒杯的鄧小平微微一笑,沒有表達出什麼明顯的情緒,反而是帶著笑意說道:“我們可以這樣說,在東亞,中國的飯菜最好;在歐洲,法國的飯菜最好。”
這樣一語雙關的回答,讓全場都笑了,布熱津斯基也笑笑舉杯。
後來,談到兩國關係正常化的時候,布熱津斯基說在美國國內,卡特總統會遇到相當大的阻力。
鄧小平哈哈一笑,說道:“是呀,我在國內也碰到了困難。在臺灣省,就有很多人表示反對。”
這種幽默而又帶著自信的話語,充滿了睿智,讓全場的人對這位中國老人肅然起敬。
結語
在美國的訪問很快就結束了,2月5號,鄧小平結束了美國之旅,完成了既定的出訪目標,透過美國這個視窗,讓世界認識了新的中國。
2015年,關於鄧小平出訪美國的紀錄片開播。在這九天的時間裡,鄧小平雖然經歷了千難萬險,但他卻始終保持著一個大國領導人的風度與冷靜。
而我們也愈加能夠體會卡特總統說的那句話:
“中國人似乎知道如何表達他們對國家的自信和自豪,卻又並不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