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範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 副教授)
網上有傳言,生吃長條茄子就等於吃降脂藥,它不僅吸油,治血脂黏稠,還能治腫瘤。無論吃多少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只要吃個生茄子,就萬事皆休,再無擔心。
這實在是茄子的“外傳”,請看營養專家如何解釋——
#1
茄子到了體內真的能吸油嗎?
茄子只是一種普通蔬菜,其實它並沒有那麼神奇。說什麼東西特神奇,無非是一種心理療法,讓吃的人虔誠信任,從而起到輔助治療和謹遵醫囑的作用。如果不吃茄子,改吃綠葉蔬菜,只要吃的量足夠,一樣可以獲得降壓減肥的效果。
所謂茄子生吃就能去油的說法,從科學上來說不是非常準確。因為茄子烹調時能吸油,是在高溫下吸油。如果把茄子放在37℃下,即便讓它泡在油裡,它根本吸不了那麼多油——而我們的胃腸溫度是37℃,不是炒菜的180℃。
#2
茄子裡面含有毒素嗎?
茄科植物當中往往含有一些生物鹼類次生代謝物,其中最常見的是茄鹼,也就是土豆發芽時的龍葵素。
生物鹼大多可以作為藥物使用,茄鹼也是一樣,它有強心、降壓、抑制癌細胞、抑制微生物等作用,是茄子保健作用的來源之一;但人體攝入量高時也會發生中毒。它的毒性機制是使線粒體膜的膜電位和離子流發生變化,從而誘導線粒體的凋亡。
植物產生這些生物鹼,主要的意義就是提高自身對微生物的抵抗力,並減少動物的採食熱情,也就是說,是植物的一種自我防禦措施。茄鹼是在莖葉中產生的,然後運輸到果實當中,以便保護自己的後代。
茄子中的茄鹼主要存在於果肉當中,而不是在茄子皮當中。但是,茄子皮的顏色和果肉當中的茄鹼含量有很大的關係,紫茄子的含量高,而綠茄子的含量低。也就是說,顏色越深,含量越高。這和蔬菜中保健成分的含量規律基本上是一致的。
測定還發現,未全熟的茄子中,茄鹼含量比長熟的茄子高。這一點非常可以理解,無論植物還是動物,對未長成的後代當然要著力加強保護。
和人們的想象不同,盛採期的茄子中茄鹼含量高,而快拉秧時採下來的茄子中茄鹼含量低。顯而易見,那時候植物已經到了衰敗期,沒什麼能力來保護自己的後代了。
茄鹼基本上不溶於水,它易溶於熱的乙醇。所以,用“拔黑水”的方法來去掉它沒什麼意義,去掉的只是抗氧化的多酚類物質。好在茄子中的茄鹼含量較低,正常情況下一餐吃半斤茄子是不會引起任何麻煩的。
#3
是否生吃並不重要,
關鍵是烹調時少放油
無論選哪種蔬菜水果,有一點都要反覆叮嚀,那就是絕對不要多放油烹調。只要放了大量油脂,果膠、纖維素之類的膳食纖維就會與油脂結合,從而降低在腸內結合膽固醇和清除重金屬汙染的能力。而過高溫度的烹調,又會使抗氧化物質大受損失。
其實是否生吃,並不是關鍵所在。關鍵是烹調時少放油,少用高溫油炸。100℃的蒸煮對於抗氧化物質來說,破壞並不太多,甚至還有研究證明,108℃的壓力烹調可以更好地保持食品的某些抗氧化成分。
然而,炒菜溫度都達到160℃以上,很多家庭大冒油煙的烹調溫度可高達200℃以上。日本曾有研究證實,過高溫度烹調的蔬菜,不僅失去了預防癌症的性質,甚至會有促進致癌物質的作用。
把茄子蒸一下,或者把綠葉蔬菜焯一下,加一丁點兒堅果碎或油籽碎拌著吃,儘量少加鹽,其實就是很好的保健菜餚。
除了菜的健康作用之外,堅果和油籽本身就有幫助減少心臟病發生的功效。熟著吃菜,吃的量更大,總的健康效益也會更好。
有人問:把茄子加熱蒸熟了,其中的茄鹼還在麼?會不會影響它的效果?其實不用擔心。茄鹼的提取就是用加熱迴流的方法,說明它對100℃的加熱是相當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