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語
翻閱歷史,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漢政權在中國出現的次數比我上課犯困的次數都多。
西漢東漢自不必說,後又有蜀漢。十六國時期李雄於成都建立成漢,劉淵滅西晉建立前漢(前趙)。南北朝侯景建立侯漢政權。五代十國時期有後漢(五代),以及南漢和北漢(十國)。直到元末陳友諒依然用漢建立政權(即陳漢)。
“漢”在政權名字中的出場頻率可謂是數一數二。而在政權中的輪番出現,正反映了人們對於“漢”觀念的根深蒂固。
“漢” 的 由 來
那麼首先,我們要弄明白,“漢(漢)”是什麼。許慎《說文解字》中記載:“漢,漾也。東為滄浪水。”而“漾,水。出隴西(相)【氐】道,東至武都為漢。”也就是說,漢就是漾水,向東流到武都郡就叫漢水,也叫滄浪水。而漢中是今湖北竹山地區,其地理上被漢江和滄浪水(漢水)所圍,故稱漢中。而當年劉邦被封到漢中,名為“漢王”,從此以後“漢”就成了其政權之名。
“漢” 在 今 天
而“漢”在我們現在依然有重要地位,我們寫的字叫漢字,我們說的話叫漢語,我們人口最多的民族叫漢族。我們對“漢”的感情根深蒂固,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漢” 與 漢 朝
漢毫無疑問和漢朝息息相關,其實問“漢”的魅力在哪也就是問“漢朝”的魅力之所在。
一、
漢朝是一個成熟的封建王朝,所謂漢承秦制,它將秦朝的大部分制度都保留了下來並加以完善。
其實秦朝的功勞是巨大的,它的每一項功績都是劃時代的,但是修長城、開河渠乃至書同文車同軌都讓當時的人民叫苦不迭,這得罪了老百姓。
為了懲治不接受封建教化的儒生,他選擇坑儒,又得罪了儒生。
為了統一思想,他不允許民間藏書,但實際上每種焚的書都在官方有備份(當然後來還是被項羽燒了),而這得罪了天下讀書人。
但是他的每一步都在推動封建轉型,只是他的步子邁得太大、邁得太快。所以始皇所有的作為都被漢朝撿了個大便宜,而他則充當了一個殘酷的暴君形象。
而漢朝削弱了秦朝的嚴刑峻法,在漢武帝后逐漸形成儒表法裡的制度構建。雖然還是思想建設的大一統,但是設太學的手段相比之下就是如沐春風了。
這樣不僅社會意識形態統一了,更重要的是讀書人還對漢朝感恩戴德。只要筆桿子方向正確了,你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就不會差。
同時由於採取了私有制,老百姓有了自己的田地,都屬於小地主了,老百姓們當然支援這個政權。而後世的所有朝代都沒有跳脫出封建框架,這大抵就是社會形成的制度自信。
二、
漢王朝包容開放,積極與各民族往來,同時在匈奴等問題上向諸邦展示了自己的實力,使得八方臣服、萬國來朝。同時在文學藝術方面取得很大的突破,諸如漢賦、帛畫等。
當時的人們也很少會聽及西方有個大國羅馬(這二者不太好直接比較),因此人們十分篤定地認為我們漢帝國就是最強的,由心底發出了一種對國家的認同感,從而建立了文化自信。
三、
最後想必大家都猜到了,道路自信。漢朝四百年,“國家統一”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
大家相信天下分久必合,歷代統治者都堅持統一的道路,相比西方國度越分越小,東方的國家都有大一統的觀念,這種觀念來自於漢,而漢就是這種觀念的化身。
結 語
漢朝凝結了中華民族對中華文明的自信與自豪,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對“漢”的深邃情感,即由此可以略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