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市場的銅元假幣是日益增多,而且有部分假銅元都可以入盒售賣了,究其原因我個人認為是因為。第一、製造成本低;第二、包漿容易形成;第三、出售價格低以量取勝;第四、銅幣熱度高。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就是那種價值不高的銅幣也有售假的,這裡簡單介紹幾種鑑別的方法,僅供學習。
一般辨別銅元應該從這些方面來看;包漿、顏色、文字、邊緣、穿孔、底板、澆鑄幣的特點等。始終要保持存疑不買,就是有一點疑問就不要入手了。
第一、銅幣包漿
銅元的包漿是銅元辯偽的重要一環。銅元經過近百年的時間,表面上形成了一層氧化層,俗稱包漿。真品銅元的包漿一般細密均勻、顏色柔和,且大都有流透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磨痕。偽品銅元的人為包漿則顏色不正、深淺不一,給人一種刺目感,尤其是幣邊處,因面積少,附著力差,包漿更難偽造,因而大都與幣麵包漿差別明顯。看包漿是銅元辯偽的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好的,平時要多看、多練,逐步提高。一般銅都會產生銅鏽可分為浮鏽和硬鏽。一般硬鏽比較難去除因為已經入骨了。還會有一種綠鏽斑,這種斑也很好仿。
第二、銅幣的顏色
這裡就是因為其中銅的雜質不一樣所以它的顏色也會隨著改變,我們會發現有些錢幣呈現的顏色是紅色,有些錢幣的顏色呈現黃色,這是因為黃銅中的鋅的比例增多了所以就變得黃,還有部分中有鉛。雜質越多說明銅就越少獲利也就越高,古代就有些省份為了節約成本故意加入雜質的案例。
第三、銅幣的文字
銅幣的字面(漢字、英文)都應該是平整,不能呈水滴狀。因為那個時候的技術限制與模具、打製都有關係。目前澆鑄幣字面的平整度相對於機制假幣來說,整體略平整。澆鑄假幣缺少立體感。假幣或者澆鑄幣,都是利用真品做母錢去二次製造,在之中的過程中文字自然會產生一點的偏差,這種偏差就會顯得假幣看上去很呆板失去那種神色。這種感覺是需要看過很多真品才能練出來的。還有就是文字的粗細來判斷,假幣往往會比真幣粗些,看上去有些臃腫的感覺。文字的風格也是判斷一枚錢幣的靈魂寫法不一樣版本就不一樣。
第四、邊道
一般情況下,銅元邊道可以分為三種:直邊,削邊、拱邊。
第五、方孔錢
穿孔的銅元一般是指機制方孔錢,用洋法鑄造銅元,形制仿土法鑄造古錢。因此,機制方孔錢是上承翻砂法和機制銅元的過渡品。也是近代錢幣歷史上重要的一環。先穿孔後印花,穿孔後有變形。
第六、銅幣底板的緻密
正規造幣廠有碾片車間,底板往往需要碾壓很多次所以會有氣孔。官版都是要顯得緻密的比較多。所以透過上面的程度也能看出不一樣來。
當然關於銅幣的真偽自然不止是怎麼點,所以需要經常和真品打交道的,儘管錢幣價值不高但是數量多的話,而且經常賣假貨容易影響一些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