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源包括感染了非瘟的軟蜱、發病豬和帶毒豬、汙染了非瘟的飼料、泔水、豬肉製品,汙染了非瘟的設施裝置及工具如各種相關車輛、人員裝備、器具等等。
另外非瘟的傳播途徑較為廣泛。可透過直接接觸、採食、叮咬、注射、短距離的空氣等多個途徑傳播。
在這裡我們要注意該病毒在家豬之間的傳播:發病和帶毒豬的各組織器官、體液、各種分泌物、排洩物中由於含有高滴度的病毒,因此可經病豬的唾液、淚液、鼻分泌物、尿液、糞便、生殖道分泌物以及破潰的面板、病豬血液等進行傳播。我國相關部門透過詳細的調查已確定動物及動物產品的移動或接觸、飼餵泔水等是非瘟的主要傳播方式。
現在還沒有證據證明非瘟可以感染人。
非洲豬瘟!病豬的皮膚髮紅,主要原因是皮下靜脈及毛細血管淤血,所以外觀上突出了一個“黑”字,屬於一種帶“晦氣”色調的紅,紅得發黑、發暗。也有部分病豬面板表面會出現類似豬丹毒疹塊的黑斑,但無邊緣隆起特徵。切開發紅部位及黑斑部位的皮下,基本都可以看到皮下靜脈血管充滿大量黑色淤血的病理變化。
生產中我們還要關注非洲豬瘟的臨床表現:體溫可高達42℃,沉鬱,厭食。耳、四肢、腹部面板有出血點,可視粘膜潮紅、發紺,眼、鼻有黏液膿性分泌物。經常發生嘔吐、便秘,糞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蓋,或腹瀉,糞便帶血。共濟失調或步態僵直,呼吸困難,病程延長則出現其他神經症狀。妊娠母豬可發生明顯的流產。豬群病死率可達100%,病程一般為4~10天。
病變的特徵重在“黑”字上,呈現出一種“晦氣”的黑。幾乎所有實質性器官均嚴重變黑,切面大量黑色淤血浸潤,很難分辯出器官的本來顏色。
特徵性病變在小腸,70%以上病死豬都有小腸漿膜(即小腸外膜)點狀出血病變。發病輕微者出血點比較稀疏,較嚴重者出血點比較密集,嚴重者出血點界限模糊,呈瀰漫性出血狀。結腸出血而導致血便。同時剖檢肉眼常常可見脾臟發生腫脹梗死,但生產中有時快速死亡的個別病豬脾臟變化也不是很明顯。
非瘟防控措施:
1、嚴格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傳染源進入場內,控制採購物資的安全性;
2、切斷傳播途徑;
3、提高豬群免疫力,切實做好基礎疫苗的免疫,最大程度降低豬體的免疫抑制發生。一旦發生免疫抑制問題就會造成豬體抵抗力下降,從而增加感染非瘟的可能。如果豬群不存在這些免疫抑制的問題,透過豬體的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發揮作用,降低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的風險。
關注老孟聊豬,養豬路上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