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隨著浙江物產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掛牌,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數破600家,成為繼廣東省之後全國第二個進入A股“600家方陣”的省區。
到2025年末
上市公司達1000家
將鏡頭拉回到1990年,滬深交易所設立,我國資本市場建設發展改革的帷幕拉開,鳳凰化工開啟了浙股“首單”。此後,“浙江板塊”公司數量破百大約用了16年;從2006年開始,浙企的資本步伐逐漸加快,據當地媒體統計,浙江的上市公司從400家增至500家用了3年時間,從500家躍升至600家僅用了1年零2個月。
“浙江速度”的背後有一個關鍵推動力:“鳳凰行動”計劃。2017年,浙江釋出企業上市和併購重組“鳳凰行動”計劃,協同推進企業股改掛牌、培育輔導等工作;隨著“鳳凰行動1.0”圓滿收官,今年,《浙江省深入實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鳳凰行動”計劃(2021—2025年)》應運而生。
中國城市報記者查閱“新鳳凰行動”後發現,其核心內容可以理解為政府從政策優惠、政務服務、資源配套、各種獎勵等多方面,全過程“管家式”助推民營企業上市。
政府層面有力保障助力了企業在資本市場揚帆起航。從區域分佈來看,杭州以近200家上市企業的數量一騎絕塵,緊隨其後的是“寧波籍”,超過百餘家;紹興“產出”73家、台州60家、嘉興50家……
從行業分佈看,600家“浙江軍團”涵蓋製造業、軟體資訊、文化傳媒、建築房產、交通郵政、金融和公用事業等領域。特別是今年以來,“浙股軍團”呈現出新的面貌——新增的80餘家A股上市公司中,代表“硬科技”的科創板公司和定位於“三創四新”的創業板公司上市數量佔比超過半數。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浙江給自己制定的“小目標”,到2025年末,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要達到1000家。
政府有為、市場有效
形成“強者恆強”良性迴圈
談起資本潮湧錢塘的原因,浙商總會學術研究委員會秘書長、浙江工商大學教授楊軼清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這與浙江省的產業結構有很大關係。從基本面看,浙江省的經濟基礎好,民營經濟發達,傳統產業製造業基礎紮實、數字經濟新經濟也在全國領先,因此產業結構合理。此外,當某個區域或行業一旦有公司上市後,形成標杆效應和氛圍影響,對所在地方和行業的示範效應十分直接而明顯,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創造條件上市,形成“強者恆強”的良性迴圈。
“這也是因為浙商群體資本意識比較強,有良好的金融意識和傳統,善於利用資本工具。”楊軼清說。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戰略研究部總經理楊海平也持有相似觀點,他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總體看來,浙江企業家競爭意識強、市場意識強、資本市場運作意識強;從有效市場來看,浙江人務實肯幹、商業文化濃厚,幹事創業的意識強烈。
除浙商自身給力的內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外因不容忽視:營商環境。這幾年,浙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的成績有目共睹,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浙江省政府服務意識強,數字政府建設先行一步。他們秉持著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乾的理念,這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楊海平說。
雖然“浙江軍團”已取得了不俗成績,但楊軼清提醒,浙江省上市公司總數與廣東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如果除去阿里巴巴,浙江省與廣東省的總市值差距也不小。最近幾年浙江民企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的情況也在增加,實控人易主,說明這部分企業經營或企業家狀態不容樂觀,需要引起足夠重視。”楊軼清說。
“浙江出企業家,廣東出老闆。”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研究的職業投資人程宇發現,浙江的上市公司大多專注於做好主業,並將其做精、做強,“粵商則從盈利的角度出發,專注於尋找市場機會。”
專家:直接融資有利於
降低區域經濟槓桿率
如今越來越多的省、市認識到,上市企業是承載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最佳化的重要力量。
此前,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動湖南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上市公司要達200家以上,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效益、核心競爭力、創新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總市值超3萬億元,資產證券化率達50%以上。
為什麼各地都開始重視上市公司的培養?《資本賦能發展》一書中給出了一種答案:“一個城市上市公司的狀況,直接反映城市的資本活力,更為根本地說,它可以反映這個城市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程宇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上市公司分佈與中國經濟發展結構相似,發達地區的上市公司多於欠發達地區的。發展直接融資有利於降低區域經濟的槓桿率,尤其是國企上市更有利於降低政府槓桿率。
企業上市對地方經濟的助益毋庸贅述,但楊海平在研究中發現,目前在服務上市公司方面,政府為上市公司兼併重組提供的服務相對不足。
“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審慎開展兼併重組,進行行業整合既有利於上市公司的發展,也有利於地區處僵治困。但上市公司開展兼併重組,遇到的土地、稅收、員工安置等問題是一個難點,對此政府應該多想辦法、多出實招。”楊海平說。
金融系統業內人士武忠言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時說道,政府應從激發企業資本運作意識、修訂完善引導激勵政策、挖掘培育後備“苗子”梯隊、健全上市服務組織體系、強化企業科技創新支援等五個方面著力推進。
“比如透過以會代訓、組織企業參加境內外上市推介會、專題研討會、業務培訓會、參觀考察等方式,搞好輔導培訓,幫助企業樹立資本市場運作觀念和改制上市信心。”武忠言表示,還可以透過邀請滬京深交易所專家為市內上市後備企業提供全鏈條、多方位、專業化的培訓、諮詢和金融服務。
武忠言還建議,地方金融監管局可會同證監局、科技、經信等部門,重點圍繞資訊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階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後備企業排摸和培育力度,借鑑其他地區政策,結合本區域實際,儘快制訂出臺當地科創板掛牌、北交所上市獎勵政策。
楊海平認為,應將上市公司培育與處僵治困、傳統產業升級、國有企業改革、城投公司轉型、中小銀行改革化風險統籌考慮,拓寬投資思路,豐富投行手段運用。
記者:鄭新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