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只有人才的供給跟上了,產業才能正常運轉、迭代、發展,文化才能復興繁榮,教育才能提質增效,新模式新業態才能不斷湧現,從而推動鄉村產生自增強效應,最終實現能夠自行健康發展。
引進人才,為鄉村振興添新力。本土人才是地方的根基,目前,鄉村本土人才外流現象明顯,本土人才力量空虛,要以“鄉情”為情感紐帶,講好家鄉故事,傳播家鄉聲音,引導在外本土人才回報桑梓。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著眼全縣急迫需要和長遠需要,統籌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有針對性地引導人社、教育、農業農村、衛健、工信、民政等部門單位,加大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和素質提升力度,改進人才教育培養模式,採取外派掛職、進修深造、培養鍛鍊等多種方式,加強急需緊缺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等各類人才的日常培養和部門性、行業性培訓工作,加快培養行業骨幹人才隊伍,不斷滿足各領域、各行業人才需求。反覆審視人才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戰略性、支撐性作用,正確分析引才形勢,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積極開展急需緊缺人才調研摸底工作,堅持“缺什麼”就“引什麼”的原則,有效藉助省、市引才平臺和公開選拔平臺,把握有利時機,大力引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的城市規劃、國土測繪、市場管理、工業經濟、統計審計、教育衛生等高層次及實用人才。
留住人才,為鄉村振興添活力。人才不但要引進來,更要留下來,引進的人才大部分來自外地,人生地不熟,容易“水土不服”,悄然離去,要為其選派德才兼備、經驗豐富、熟悉情況的本地導師作為“引路人”幫助其儘快熟悉情況、穩定思想。堅持從人才需求出發,推行“一站式”幫代辦服務,解決好戶籍、住房、醫療保障、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讓人才在基層一線紮下根來、全身心投入工作、獻身事業發展。要全方位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建立健全基層人才創新創業激勵政策,全力支援人才創新創造,為其搭建幹事平臺,鼓勵人才參與重大工程專案、重點產業建設,對取得的成效真金白銀地兌現政策,營造了“引得進、留得住”的人才發展環境。
培育人才,為鄉村振興添動力。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創新人才培育機制,挖掘鄉村振興人才潛力,強化鄉村人才支撐,積極打造鄉村振興人才“蓄水池”。加強教育支撐,積極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活動,培育高素質農民,實施農民教育培訓三年提質增效行動,培養一批“土專家”“田秀才”“農創客”、產業發展帶頭人和農村電商人才、產業人才,開展各類培訓。加強政策支撐,建立高層次人才返鄉留鄉創業扶持、城市人才定期服務鄉村等制度機制,引導大學生、退役軍人、企業家、職業技術人才、鄉土人才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等返鄉創業,有序推動農技、教師、醫生、文化、旅遊等各類人才定期定點進村服務,著力促進各類人才向鄉村振興的最前沿、第一線聚焦聚力。加強科技支撐,深化拓展與清華大學、甘農大等院校的校地合作,加速推進產學研專案成果轉化應用,實現以專案引人才育人才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