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程琦9月23日報道: “站著都能睡著”“熄燈就睡了,真是秒睡啊”功力真好,羨慕那些秒睡的人……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呢?
事實上,這些不分場合的秒睡或者快速睡著的,可能不是什麼特異功能,而是病了!他們可能得了發作性睡病,也是一種極罕見病。
近日,在一場“關愛發作性睡病患者”的公益活動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北京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韓芳呼籲,各界攜手助力發作性睡病病患群體走出“困境”。
對患者、社會和經濟造成沉重負擔
據瞭解,發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種由下丘腦中產生下丘腦分泌素的神經元缺失引起的,罕見且嚴重的、慢性睡眠-覺醒狀態不穩定的神經紊亂,各年齡段皆可能發病,我國多於8~12歲高發。主要臨床表現為日間過度睡眠,猝倒發作和夜間睡眠障礙等。
由於發作性睡病本身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和家屬因為無法對疾病本身做出科學正確的認知和判斷,也無法進行進一步的診斷治療,誤認為是“鬼壓床”、“鬼上身”,盲目求醫問診,耽誤了病情,也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負擔。大量的發作性睡病患者往往遭受非議,認為他們是懶惰、不上進,嗜睡和失眠被認為是“不務正業”,而絲毫不顧他們身體所遭受的病痛。
“為了跟上學習進度,我試過很多方法,風油精塗眼睛,圓規扎自己,初三因為壓力,前前後後去了很多醫院,也曾一度懷疑自己得了焦慮症和抑鬱症,心理壓力很大。老師和同學也不斷投來異樣的眼光。我原本成績非常好,後來就變成老師眼裡上課老睡覺的壞學生。”
17歲的小曹罹患發作性睡病後,曾為了抑制嗜睡、猝倒對學習生活的影響,偷偷嘗試了很多藥物,甚至丁二醇(一種化學制品),也曾被不良醫院詐騙,在疾病診療的路上,走了很多彎路。
另外,發作性睡病不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也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負擔。
韓芳表示:“在中國,一般來說是這個病高發於兒童,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的。患上這種疾病,會導致學齡期患者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會遇到更多的困難,而且發病越早,其誘發併發症的可能性就越大,對患者身體健康的危害就更大。因此,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這可能會改變他(患者)的一生。”
然而,儘管發作性睡病可診斷可治療,中國罹患發作性睡病的病患群體的處境,卻仍舊嚴峻。來自外界的不理解甚至嘲弄,對自身病情無法進行科學判斷,從而失去最佳診療時機,各種併發症引起的進一步身心壓力和經濟負擔。這些都是擊垮發作性睡病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各界攜手助力病患群體走出“困境”
韓芳介紹說,“發作性睡病在歐美許多國家,已經被列為罕見病範疇,其治療藥物也被稱為‘孤兒藥’,巴黎第五大學等研究機構也在發作性睡病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影響。”
在韓芳看來:“國內目前雖然尚未有治療發作性睡病的特效藥,但是可以透過藥物組合的治療手段來控制病情,幫助患者逐步迴歸正常生活。隨著近幾年睡眠醫學的發展,患者診療的流程有所縮短,但是仍然存在大量誤診、漏診的情況。”
“對於發作性睡病,首先要患者自身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基層的醫生醫療系統要有基礎的診療手段,最後是希望政府能有一個健全的診療體系,儘可能地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
對此,韓芳呼籲社會對發作性睡病的正確認知,呼籲更多的人關注到發作性睡病這個單病種患者人數極少的群體。“更多的醫療組織和醫藥企業為發作性睡病貢獻力量,無論是對於發作性睡病患者還是整個社會,都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