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治療淋巴瘤,難在何處?
在瑞金醫院血液科,有這麼一群尋“靶”的醫生。也許您已經猜出來了,這個“靶”,就是靶向基因測序。
什麼是靶向基因測序?簡而言之:一條組織、一個檢測,識別出與患者相關的突變基因,結合傳統臨床指標,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的預後,確定藥物的選擇。
淋巴瘤,一種來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位於血液腫瘤之首。
按照以往的治療手段,基本只有化療一種手段。而淋巴瘤病理型別十分複雜,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淋巴系統腫瘤病理分類標準,目前已知的淋巴瘤有100多種,即使是同一種淋巴瘤,其疾病表現、程序、對治療的反應以及患者的預期生存都存在巨大差異。
因此,對淋巴瘤患者而言,明確腫瘤細胞來源與病理分型是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一直在尋找治療的突破口。
過去的30年間,人們對淋巴瘤的認識經歷了4次飛躍,與之相對的,是4個重要的治療手段的迭代:純化療藥物治療、免疫化療治療、基於細胞起源的方案以及現在基於分子分型的治療方案。
分子分型的治療方案提出,可以說是劃時代的,但令人遺憾的是,當時符合中國人的淋巴瘤分子分型模型還沒有出現。因為每個個體的分子分型並不相同,且不說國外的方案不適合中國,即便是中國方案,也不能一把鑰匙開啟千把鎖,不同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方案。
尋找中國之“靶”,瑞金人責無旁貸
瑞金醫院血液科,有著長期治療血液疾病的經驗,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有著一支特別能鑽研的隊伍。
團隊帶頭人趙維蒞說,我們發現了一些規律,在中國,有很多B細胞淋巴瘤患者,但是其中有不少是惡性程度較高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我們也用國外的分子分型來評價,結果發現做出來比例不太符合,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用中國人自己的資料去進行分析。
對中國患者進行分子分型的工作非常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準確預測這個病人到底對治療敏感不敏感,如果不敏感,醫生可以進一步分析應該用什麼樣的靶向藥物聯合治療。
在血液科趙維蒞主任的帶領下,經過近10年的努力,淋巴瘤團隊以中國高發侵襲性淋巴瘤為切入點,研究淋巴瘤發病機制,完善淋巴瘤精準分子診斷新技術,建立了中國患者的分子分型體系,使幾乎100%的淋巴瘤患者獲得明確診斷和分型,為國內精進淋巴瘤診療提供了詳實的研究資料。
趙維蒞團隊《淋巴瘤發病機制新發現與關鍵診療技術建立和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藉助這套分型體系,針對高頻突變的基因進行靶向深度測序,醫生可以識別出一組與患者預後相關的突變基因組,聯合傳統臨床指標,科學地“掐算”出不同預後的病人的情況。
此外,基於突變特徵各異的不同分子分型,淋巴瘤團隊設計開展了前瞻性臨床研究,採用基於分子分型的新型靶向藥物聯合R-CHOP(R-CHOP-X)方案治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打個比方,這就是將傳統的靶向治療升級為“量體裁衣”式的靶向治療了。
趙維蒞表示,從前治療淋巴瘤,總是想把這些致病的“壞蛋”一棍子打死,唯一的辦法只有加強藥物劑量,但是強效的藥物化療對患者產生的副作用極大,且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現在用“量體裁衣”的方式,為每位患者制定獨一無二的方案,準確殺死這些致病“壞蛋”又能減輕患者的副作用。
如果用戰爭術語來形容,那就是:瞄準靶心,扣動扳機,一擊即中,直中要害,讓淋巴瘤細胞沒有招架之力。瑞金尋“靶”團隊這項精準療法,大幅度提升患者的完全緩解率和無進展生存,取得國際領先水平。
尋“靶”漫漫路,未敢停歇
據淋巴瘤團隊許彭鵬醫生介紹,目前分子分型治療淋巴瘤的理念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但瑞金血液科的尋“靶”之路並未停歇。患者有千千萬萬,我們面對的“靶”或許也會有千千萬萬。因此治療淋巴瘤的瑞金方案還在不斷最佳化。
未來,他們將著手把分子分型從基因突變的單一角度,逐步增加免疫狀態、分子影像學等立體考量的維度,利用更多資料,讓醫生找出的“靶”更清晰、更精準,打擊手段更加穩準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