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場上,買家、賣家誰比誰精?
元尚
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那意思是,買東西的總要被賣東西的忽悠。還有一句正好和這句相反,叫作“賣的沒有買的精”。說的是你賣東西的再精,也沒有買東西的精,賣東西的總被買東西的忽悠。在古玩市場,這兩句含義正好相反的話,只有合在一起,才能告訴你古玩收藏的行業真相。
實踐出真知
古玩這行當,十多年前,你判斷東西的年份部不怕說錯,因為沒人跟你較真。再加上那時候贗品不是很多,雖然有,也不像現在滿大街的躲部躲不開。那時候,比如一件清乾隆時期的古玩,你儘管告訴人家說是“清乾隆”的,錯了,人家也沒轍。後來不成了,很多古玩市場為了提高自身的檔次,都規定店家賣了贗品,讓客人找回來,輕了,賠客人點銀子;重了,您就關張走人。賣古玩的不怕賠錢,那錢早都賺回來了,拿錢買個平安,只要能擺平事兒,不怕花錢。
可是沒有哪個古玩商不怕被清理門戶的。本來租了一個很賺錢的店面,就因為自己一時走嘴,把東西說錯了,結果,飯碗讓市場老總給端了。於是,這些賣古董的人,慢慢在實踐中就總結出了一套辦法,以此來規避說話帶來的風險。
老王經營古玩,到他這輩該算是第二代了。第一代初創於民國初年,主要經營老瓷器。這就是老王說話比其他人謹慎的地方,要是擱別人,早就大造聲勢了。我就遇上一位,生告訴我他是清代端王爺之後。我覺得蹊蹺,這人明明是咱們漢族人、漢族姓,怎麼就成了端王爺的後人了?我和這人見過幾次,上網搜了搜,沒有找到線索。後來那位仁兄喝高了,自己把身世說清楚了——原來他的祖上是被端王爺收養的,端王爺喜 歡他的老祖,喜歡得不得了,視同己出,就當親兒子,把家裡的古玩都給了他。
老王因為出身小戶人家,掙錢吃飯,就學會了一些吃飯的竅門。他說古玩這行,眼下最不好做。比如人家客人進門看上一件清花觀音瓶,你要是跟人家說這瓶是清代乾隆多少多少年的,人家不信,沒買,還好。萬一人家一激動,真掏了銀子,買走了,明兒個找一個鑑定公司看看,年份不對,人家拿著東西回來,你的買賣也別做了。老王說他父親告訴他,古玩這行做得越久越要小心。老王就這樣,什麼時候,你也別想從他嘴裡聽出一件東西的具體年份。
就算他告訴你這東西是什麼時候的,也總要在這句話的前邊加上這樣幾個字“咱們以為”。別小看這幾個字,強調的是他個人的一己之見,說白了也就是僅供參考。老王說客人不買則巳,買了也找不回來。因為這是他老王自己的看法,很個人,很感性,還帶有說不好的那種意思。老王不忽悠人,可是他的買賣卻比較穩定。
古玩市場上到底買的、賣的那個更精眼睛更毒,心更辣。請看昨天的《古玩市場上,買的沒有賣的精》。
首發於《北京紀事》2010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