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上個世紀的前五十年,有這麼一群年輕人。
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全中國百姓能有個完整的家,毅然捨棄了自己的家,離開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跟著紅軍參軍打仗,南征北戰。
這群熱血的年輕人,有的在外征戰十年,有的二十年,也有的三十年;
有人活到勝利,光榮返鄉;也有人馬革裹屍,永遠留在了戰場上……
1949年,李雪三將軍跟隨部隊行軍,路過家鄉河南省修武縣。此時戰局已基本明朗,加上李雪三離家已有20多年,將軍產生了順路回鄉探親的想法。
誰曾想,李雪三將軍戎馬一生,他的“衣錦還鄉”不僅沒有溫馨的團聚畫面,反而比賀知章的這首詩更加淒涼。
少小離家,從國軍起義投奔紅軍
李雪三是我國是著名的抗戰將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獲得者。
他原名叫李育林,1910年十月出生在河南省修武縣周流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比一般農民的兒子幸運的是,他的家庭雖不是什麼書香門第,父親卻非常重視教育。在李雪三將軍七歲那年,父親把他送進學堂,開始起早貪黑的讀書生活,而大多數同齡的農家孩子都在起早貪黑的幹農活。
李雪三將軍小時候聰明伶俐,15歲那年考入了焦作衛輝中學,半年書後,又考入洛陽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從此李雪三將軍的不凡人生便像開了掛似的,扶搖直上。
此時的中國軍閥林立,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李雪三在學習中逐漸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要參軍,要將個人事業和國家榮辱掛鉤,要為拯救水深火熱的舊中國出一份力。
1928年春,十八歲的李雪三實現了理想的第一步——他考入了西北軍官學校。
西北軍官學校是馮玉祥創辦的正規陸軍軍校,考上了軍官學校,等於半隻腳踏入了軍營。只要合格畢業,就能順利進入軍隊,甚至成為一名軍官。
李雪三以優異的成績從軍校畢業,在國民黨第26路軍當了排長。
有人會說了,他怎麼跑敵方當排長去了?
1931年春天,國民黨方面調動李雪三所在的二十六路軍到江西“圍剿”紅軍。在“圍剿”過程中李雪三看到,共區百姓並不像國民黨宣傳的那麼慘,反而到處都是打土豪分田地的標語,到處都是兵民一家親的融洽氣氛。再看看國民黨軍隊頑固的惡習和地痞一般的作風,李雪三產生了對紅軍的嚮往。
“圍剿”失敗後,二十六路軍在寧都防守,同年九月,九一八事變爆發。二十六路軍兵員多數為北方人,他們得知日軍佔領我國東北之後,都要回北方參加抗日。但“圍剿”的總指揮蔣介石不但不許他們北上,還派兵封鎖他們北上的路,引起愛國官兵們的不滿。
李雪三和官兵們決定棄暗投明,於是發動了“寧都起義”,整個部隊一起投了紅軍。李雪三將軍在後來回憶寧都起義時,曾大筆一揮寫下一首詩:
獨夫倒行復逆施,激怒神州赤子心。
春風一夜過寧都,義旗高舉奔紅軍。
屢建戰功,掛著相機打仗的政委
編入紅軍後,李雪三所在的部隊被改編成紅軍第五軍團,不久之後,他成了中國共產黨的一員。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李雪三積極認真的工作態度和超強的組織能力,讓他很快嶄露頭角。1932年,他擔任了第五軍團第三十八師的政治部宣傳科長。
- 在抗戰期間,李雪三參加了平型關大戰、豫北游擊戰等戰鬥,在開闢鹽阜根據地、攻取阜寧城和解放兩淮等戰鬥中,李雪三又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政治工作方法。
- 抗日戰爭勝利後,又參加過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大型戰鬥。
- 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朝鮮戰爭爆發。金日成將軍僅用兩個多月就把韓國部隊逼到釜山負隅頑抗。此時,不講武德的美軍長驅直入,朝鮮人民軍只得向中國求援。李雪三又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參加了抗美援朝,被編入志願軍後勤部,擔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為了讓志願軍戰士們在前線安心戰鬥,他提出“打不斷、炸不爛”的口號,帶領志願軍戰士用血肉鑄成一條“鋼鐵運輸線”,保障了前線物資,為戰爭勝利立下奇功。
早在開闢鹽阜根據地時,李雪三驍勇善戰,率領全旅官兵經過五十多天艱苦卓絕的戰鬥,成功粉碎了日寇的大掃蕩。在這場戰鬥中,他從日寇手裡繳獲了一臺照相機。
正好,李雪三本來就擅長宣傳工作,就想著把這臺相機留下自己用。為了能留下照相機,他三次去找上級黃克誠將軍,說明了自己想把相機留在身邊,並詳細說了相機對宣傳工作的重要性,黃克誠將軍同意了。
自此以後,李雪三在指揮打仗的同時,還要拿起相機不停地拍照,記錄下很多戰場上的珍貴畫面。為此,他還得到了一個可愛的稱呼:“掛著照相機打仗的政委”。
在軍事博物館、第三十九軍紀念館裡,就陳列著不少李雪三拍下的珍貴的歷史照片。
回不去的家鄉,見不到的親人
李雪三將軍十幾歲就離開家鄉,常年在外求學、打仗,早已和家裡人斷了聯絡,甚至連家人還在不在世上都不知道。1949年中,我軍即將迎來最後的勝利。恰好李雪三將軍率部路過河南,行軍路線離修武縣很近。
此時戰事經不再吃緊,又剛好行軍至家門口,將軍才有時間顧起來自己的“小家”,決定順路回家探探親。
此時的李雪三已然是四野第39軍政治部主任、軍副政治委員,按中國的傳統來說,這次探親算得上是“衣錦還鄉”。
和“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賀知章不同的是,李雪三的“錦衣”是槍林彈雨裡打出來的。
李雪三帶上警衛員踏上了回鄉的路。
所謂“近鄉情更怯”,汽車越接近周流村,李雪三將軍的心情就越激動。終於,他指著路邊的一棟房子,欣喜地對隨行人員說:“那就是我家!”恨不得馬上就跳下車去見自己的親人。
可下車到了家門口,他卻愣住了。自己家門口有個木匠在做活兒,但自己並不認識這個人。李雪三將軍和木匠四目相對,過了很久木匠才反應過來,他開口問道:
你可是李家的後生?
李雪三一聽“李家”,連忙回答是。
木匠確認了李雪三的身份,便和李雪三說了李家的情況。
當年李雪三外出沒多久,敵人就進村殺害了許多村民,李雪三的母親也在其中。在後來掩護部隊撤退的過程中,李雪三的弟弟也被敵人殺害。全家只剩下一個姐姐還在世上,姐姐出嫁後,李家的房子就成了空房,木匠就住了進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李雪三當年投身軍旅,捨棄自己的小家為的就是保護更多人的“大家”。如今二十年過去,“大家”保住了,終於可以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時候,自己的“小家”卻不在了。
李雪三連聽兩個噩耗,心情久久能平復。良久,他才反應過來自己還有個姐姐。
但姐姐長什麼樣他不知道,姐姐嫁到哪去了他更不知道,怎麼才能找到姐姐?
木匠帶著李雪三去村裡找村長幫助。
進村之後,鄉鄰們看見李雪三的吉普車,都嘰嘰喳喳地圍了過來,卻沒一個人主動說話,因為根本沒人認識李雪三。
警衛員問,你們誰是村幹部?村幹部多多少少知道一點李雪三在外面打仗的事情,他根據這個架勢猜想十有八九是李家的後生回來了,主動站了出來,回答說:我是村幹部!
親人墳前,鳴槍寄託哀思
村幹部將李雪三等人請到自己家裡,把這些年的事情又對李雪三複述了一遍。然後一方面安排將軍一行人在村裡的學校住下,另一方面讓人去通知李雪三的姐姐,他弟弟回來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雪三的姐姐就跟著村民來到學校。見到姐姐,李雪三多年來對家鄉的思念、戰爭的厭惡、所受的委屈再也控制不住,多種情緒一起爆發,姐弟倆抱頭痛哭。
哭罷,李雪三讓姐姐帶他到母親的墓前看看。生前不能盡孝,死後也要在母親的墓前告訴老人家一聲:娘,我們打勝了!
站在母親的墓前,李雪三又是一陣悲痛。
身旁的警衛員同樣幾十年如一日的在外征戰,李雪三如此遭遇,很難不讓他感同身受,自己的家人還在嗎?自己將來回家的時候又會是什麼樣的場景呢?
李雪三原本是回鄉探望母親,卻不想母親早已不在人世,連祭拜先人用的火紙、鞭炮都沒有準備。警衛員在戰場上只見過沉著冷靜、臨危不亂的首長,卻從未見過首長現在的樣子。他靈機一動,舉起槍對準天空扣動扳機,一時間,槍聲打破寧靜,直到打完最後一發子彈……槍聲就像鞭炮的聲音,向九泉之下的親人們送去了哀思。
警衛員為什麼敢對天開槍?
這槍聲,不僅蘊含著對李雪三母親的遭遇的憤怒,還有對李雪三母親的哀悼,更包含著鐵血男兒對戰爭的痛恨,或許槍聲還能代替更多複雜的情緒,代替更多想對親人說的話……
朋友們,您說,槍聲還代表什麼意思呢?
李雪三、警衛員以及更多的解放軍將士們,把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生命奉獻給了戰場,他們趕走了日寇,趕走了國民黨反動派,趕走了美國,給我們換來了七十多年的和平。他們在戰場上叱吒風雲,保護了全國無數個家庭,卻保護不了自己的親人。
如果給他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我想他們還是會選擇遠離家鄉,投身軍旅。在時代的巨輪面前,永遠不乏李雪三將軍這樣衝在一線的“逆行者”。
毛主席接見李雪三,奉獻至最後一刻
1951年,李雪三擔任志願軍英雄代表團團長,帶著志願軍6個分團的170名代表回國向祖國人民彙報情況。1952年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並一起合影留念。
在合影過程中,李雪三因為是團長的緣故,坐的位置離主席比較近,這令他有點不知所措。在戰場上他雷厲風行,回到國內面對領導人和祖國人民,他卻緊張了起來。
毛主席看到了不知所措的李雪三,笑著說:
雪三同志,你是志願軍歸國代表團總團長,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你坐中間最合適。
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張珍貴的合影。
1955年,李雪三被授予中將軍銜;同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李雪三熱愛工作,致力於將有限的生命奉獻給無限的革命事業。1977年,李雪三將軍擔任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籌建組長。晚年的李雪三將軍還致力於修書,參與組織領導了《我軍後勤政治工作的回顧》和第39軍軍史的編寫工作。據李雪三將軍的夫人柏曼卿回憶:
他們(李雪三、吳信泉)每半個月就要碰一次面,幹啥呢?還是談歷史,我知道的比如他們談過39軍的軍史應該怎麼寫。分幾個大方面,幾個步驟,幾個階段,哪些是重點,幾個人不斷地研究。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李雪三將軍始終牽掛著第39軍軍史的編寫進度,他讓護士攙扶著他,在後背墊了三個枕頭才能保持坐起,又拿了個小桌子放在床邊,用顫抖的手給39軍的老戰友們寫了封信:
39軍軍史沒有搞起來,一直是我們幾位老同志心裡的大事,現在吳信泉已故,我仍在病中,拜託你們齊心協力,共同奮鬥,早日完成這件心繫萬千人的大事!
夫人柏曼卿問他,你都這樣了,怎麼還要弄呢?
李雪三將軍回答她:“最後一件大事了,最後一件大事了……”
1992年12月22日,李雪三將軍為國家為人民奉獻盡了生命,在北京逝世。
-END-
本文為@今晚讀書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私信作者@今晚讀書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