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19日,一則訊息轟動了全國,就在這一天,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妻子賀子珍,因病搶救無效,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相信大家對賀子珍的名字都不陌生,她不僅僅是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的第一位女黨員,傑出的婦女先驅,同時也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
毛主席和賀子珍於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相見,日久生情後,二人共同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後賀子珍陪著毛主席一起走過了艱難的長征,度過了那段崢嶸歲月。
雖然說兩人最終選擇了分離,但毛主席的心裡卻一直為賀子珍留著一席之地,當年,毛主席還講出過:“賀子珍是對我最好的女人”這樣的話語。
因為賀子珍的身份比較特殊,上海政府也不知道怎樣安排她的後事,中共中央辦公廳便寫了一份報告,送到了鄧小平同志的辦公桌上,詢問他的意見。
仔細閱讀完該報告,鄧小平說出了一句話,徹底為賀子珍的後事定了調,那鄧小平到底說了什麼?他又是怎麼安排賀子珍的後事的呢?
日久生情結夫妻
賀子珍於1909年9月28日出生在江西省永新鄉一個鄉紳家庭中,因家中條件良好,且父母文化程度較高,所以很小的時候,賀子珍便進入了學堂讀書。
思想覺悟極高的賀子珍於16歲那年,主動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在上級領導的安排下,她奔赴新安縣,幫當地幹部開展婦女解放工作。
很快,能力出眾的她,就成為了新安縣的婦女主任和共青團副書記。
就在各地的革命事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一心想著搞獨裁的蔣介石不顧眾人反對,一手發動了反革命政變,把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同胞。
一時之間,白色恐怖籠罩了整個中華大地,國民黨人開始了對共產黨員的瘋狂打擊。
彼時,包括賀子珍哥哥賀敏學在內的諸多共產黨人,都遭到了國民黨人的逮捕,為了把哥哥救出來,賀子珍連同袁文才一起發動了暴動,順利救出了戰友。
隨後她又跟著戰友一起上了井岡山,建設革命根據地。
因革命工作需要,毛主席也於同年十月率領部隊登上了井岡山,指揮工作,初見賀子珍時,他便被眼前這個留著幹練短髮的女孩所吸引了。
看著對自己微笑的賀子珍,毛主席主動上前問道:“你是?”
聞訊,旁邊站著的的袁文才走了上來,向主席介紹說:“她叫賀子珍,是永新縣的婦女部長”。
看著這個漂亮的女孩,毛主席的心頭湧上了一股不一樣的情感,他半開玩笑地說:“原來是我黨人士呀,我還以為是哪個首長的千金呢。”
在後續的共事過程中,毛主席和賀子珍的接觸,也愈發頻繁了起來。
因為賀子珍對當地情況比較熟悉,所以她便給主席當起了助手,陪在毛主席身邊,和他一起深入群眾,出色地完成了社會調查工作。
透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毛主席發現賀子珍是一個非常聰明,且執行能力極強的女性。他也特別欣賞,賀子珍身上獨有的剛柔並濟的氣質。
面對愛情,毛主席並未掩飾,在戰友的撮合下,他選擇主動表達出了自己的愛意。
得知君心似我心,激動不已的賀子珍立即與主席確定了戀愛關係。
1928年5月28日,杜鵑盛開之時,賀子珍與毛主席辦了一場樸素又溫馨的婚禮。
雖然說那個時候的政治環境非常的嚴峻,但是性格堅毅的賀子珍,卻從未有過抱怨,自始至終,她都以務實的作風對待工作,以理解的態度對待丈夫。
相敬如賓的二人,也成為了羨煞旁人的模範夫妻。
兜兜轉轉留遺憾
因部分領導判斷失誤,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不幸走向了失敗,為了儲存我黨的實力,毛主席下達了紅軍長征的命令。
長征的路途極為艱苦,懷有身孕的賀子珍行動不便,只能跟在隊伍的後面。
即便如此,她還是事事以丈夫為重,在自己急需補充營養的時候,她拿出了手中為數不多的津貼,給毛主席買了一條他最愛吃的魚,並親手為其烹飪了一桌好菜。
看到這桌菜,主席也深為感動。
由於那個時候時間緊、任務重,毛主席便養成了一邊看檔案,一邊吃東西的習慣。
擔心丈夫吃不飽的賀子珍,總是趁著主席看檔案的時候,一個勁兒地往他碗裡夾菜。
過了一會兒,毛主席便察覺出了不對勁,調笑說:“我的碗是個聚寶盆嗎?怎麼越吃越多呀?”聽著丈夫的打趣,賀子珍也笑了。
長征的路途危機四伏,我軍不僅要克服惡劣的環境,還要躲避國民黨人的追擊,戰士們都極其辛苦,好在二人一直陪伴在彼此身邊,這段艱難的征途,才有了那麼一點甜。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行人順利抵達了他們心心念唸的延安。
為建設百廢待興的延安革命根據地,毛主席也愈發忙碌了起來,那段時間,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革命事業上,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和賀子珍的感情出現了疏離。
賀子珍是一個非常要強的人,因為一些瑣事,兩人漸漸生出了一絲嫌隙,最終,想要外出工作的賀子珍,便跑到了蘇聯。
聞訊,緊張的毛主席動員了身邊一切可以動員的人,去勸妻子,要她回來,但心意已決的賀子珍還是選擇了離開。
臨行前,她給毛主席留下了一張寫著“就此訣別”四個字的手帕,兩個人的愛情也就此走到了盡頭。一直到1948年,賀子珍才回到中國故土。
因為孩子的緣故,兩人也時常會有聯絡,但他們心裡都很清楚,他們已經回不到過去了。
新中國成立後,曾為革命事業立下過汗馬功勞的賀子珍,當上了浙江省婦聯主席,繼續在她擅長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一直到1959年夏天,她才和毛主席迎來了重逢,這一次,她放下了曾經的堅持,直言說,當年執意離開的事情,她特別後悔,但事已至此,只期待兩人都能夠好好生活。
作為妻子,她陪著主席走過了那段最為艱難的歲月,為毛主席生下了三男三女,作為共產黨人,她始終衝鋒在第一線,以務實的作風為革命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賀子珍的一生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
因為在長征途中,賀子珍受過重傷,所以從那以後,她的身體就一直不大好,晚年時,她被送去了上海靜養。
在上海工作的老朋友陳毅將軍,也專門為她安排了廚師和警衛員,照顧她的生活。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長辭於世,這一噩耗給了賀子珍當頭一棒,賀子珍也想到北京送毛主席最後一程,但那個時候,她的身體已經不允許她長途跋涉了,所以這件事情便耽擱了。
據毛主席的女兒李敏回憶說,彌留之際,父親曾比劃過一個手勢,她看得出來,那是個圓圈。
她知道母親的原名叫做桂圓,所以她猜測,去世前,父親也是想見母親的。
沒能見毛主席最後一面,成為了賀子珍心中永遠的遺憾,一直到三年後,她才透過審批,來到了北京,親眼見到了毛主席的遺容。
彼時,年過七旬的賀子珍已經無法獨立行走了,她只能讓別人將她推至廳內。
懷著沉痛的心情,賀子珍見到了毛主席的遺容。
看著這張無比熟悉的面孔,賀子珍淚流滿面,無聲哭泣了起來。
在北京待了沒多久,她便動身離開,回到了久居的上海。
一句話語定後事
或許是因為這次北京之行,太過於操勞了,回來之後,她的病情出現了反覆的情況。
1984年3月,賀子珍開始發起了高燒,中風、肺炎、肝功能衰退等多種疾病同時發作,折磨得她苦不堪言,醫生想盡了一切辦法,也沒能幫她把體溫降下來。
一接到賀子珍病重的訊息,中央便趕緊從北京調去了多位專家會診,臨行前,領導還特別作出了指示說,要專家不惜一切人力物力,挽救賀子珍同志的生命。
同年4月15日,正在病中的李敏接到了母親病重的訊息,她拖著病體,第一時間乘上專機,來到了母親的身邊。
看著病床上消瘦的母親,李敏心疼不已,她一邊輕撫著母親,一邊等待母親醒來。
一看到孩子,賀子珍的眼神就忽然亮了起來,她費力地想做出一個微笑的表情,但最終也只是扯動了臉上的肌肉。
緊張的李敏趕緊湊了上去,輕聲安撫母親。
此時,賀子珍的哥哥賀敏學一家人也趕到了醫院,為了減輕妹妹的痛苦,他提出建議,讓專家為她服用了安宮牛黃丸。
吃完藥,賀子珍的燒才終於退了下去,一覺醒來,她的神志也比之前清楚了不少。
望著身邊的人,她顫顫巍巍地說:“你們是不是怕我不行了?都來了”。
看到賀子珍的精神比先前好了很多,大家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但讓眾人沒有想到的是,這短暫的清醒,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4月18日晚上,她的病情突然加重,體溫兩次升高,人又進入了昏迷。
醫生馬上對她進行了緊急搶救,遺憾的是,這一次賀子珍沒能醒來,第二天下午,她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這位飽經風霜的傳奇女性,永遠離開了人世,享年75歲。
賀子珍去世之後,她的女兒李敏專門在家中放了一幅,母親的巨幅遺像,多年前,毛主席去世的時候,她就曾把毛主席的遺像放到過家裡。
雖然說父母已經分開很多年了,但在女兒的心裡,三個人始終都是一家人。
就在眾人為賀子珍的去世而感到遺憾的時候,一個非常緊急的問題,擺在了眾人的面前,那就是賀子珍的後事應該怎麼安排?
因為中共上海市委不敢擅自安葬賀子珍,所以他們便列出了一份報告,請示中央的意見。
一方面,賀子珍的身份極為特殊,她曾經是毛主席的妻子,另一方面,她本人也為革命事業立下過汗馬功勞。
應該將她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還是其他地方呢?辦葬禮的時候應該按照什麼規格辦呢?中央辦公廳的工作人員也非常為難,最終,還是鄧小平拍了板,下達了兩條重要決定。
鄧小平說:“賀子珍去世,我們中央的領導人都是要送花圈的,把賀子珍同志的骨灰放在一室”。
鄧小平口中的這個一室,指的就是八寶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領導同志骨灰的地方。聽到這句話,中央辦公廳的同志心裡就有數了。
在賀子珍家人以及工作人員的佈置下,1984年4月25日,眾人在上海市龍華革命公墓的大廳,對身披共產黨黨旗的,賀子珍同志的遺體,作出了最後的告別。
儀式當天,包括鄧小平、聶榮臻等在內的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也來到了現場進行弔唁。
4月25日下午,賀子珍的遺體火化完成,中央派出了一架專機,將她的骨灰運到了北京。在賀敏學、李敏、孔令華等人的護送下,賀子珍的骨灰被安放到了八寶山革命公墓中。
此後,和賀子珍有過交集,或對她心懷崇拜的人,都接連來到了八寶山公墓祭奠她。
當一切都塵埃落定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於同年4月26日早上,向全世界宣佈了,偉大女性賀子珍同志去世的訊息。
賀子珍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受到眾人尊敬,就是因為無論她面對什麼樣的境地,無論她遭遇到什麼樣的打擊,她都能堅定初心,堅持信念,從不退縮。斯人已逝,但精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