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年的時間裡,房地產有多重屬性,其中非常重要的兩個屬性就是住房和資產屬性。
資產屬性就是投資理財屬性,很多家庭把房子作為重要資產配置。一是防通貨膨脹,資產貶值,二是以房產獲取更多資產回報。
在過去的時間裡,確實房子達到這個目的,有的房產價值翻了十多倍。這樣大背景下,房產成了很多家庭的優先考慮配置的資產,也是最優的投資資產之一。
而從房住不炒,房子是用來住的調性定了之後,房子迴歸了本質的屬性:居住屬性。有經濟專家認為:“房地產可能最大的變化會是去金融化,逐漸從中國老百姓家庭的資產負債表中從投資品迴歸成為消費品屬性。”
這樣一來,老百姓將改變家庭資產配置,不再將房產作為首選的優質資產。
如此迴圈下去,房子的回報率越來越低,投資價值也就越來越低。
從長遠來看,房子就是普通資產,會被普通對待。
作為資產來講,房地產在過去20年無疑是最好的資產,所以它呈現出的外在化的指標就是在中國老百姓家庭資產負債表中所佔的比例達到了七八成。
但是作為一個資產,它的未來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在中國人的廣義的資產收益率頻譜中,房地產會逐漸變成一個平庸的資產。
去除市場摩擦的成本、稅收等因素,未來房地產的收益率和價效比和其他大類資產相比會顯得非常平庸。
限貸、二手房指導價等政策的影響下,二手房的流動性降低,房子不好賣。
央行對開發商制定的三道紅線限制了開發商的擴張速度,銀行也面臨房地產貸款的額度限制,不少城市的銀行對20年房齡的房子直接勸退。而事實是,如果不貸款,大部分人都買不起房。現在新房房價高企,二手房貸款難。
另外,調控政策影響下,房價預期下降,買了房就可能下跌,這就容易導致買得起的人也不想買。
樓市經歷了長達5年的調控,房價想上漲很難,對於一些想囤房的老百姓,他們的想法也改變了。過去樓市調控主要限制新房價格上漲,但二手房指導價直接限制了二手房的上漲空間。
瀋陽、天津、重慶的二手房掛牌量超過10萬套,這也代表二手房市場中許多賣家已經在拋售房產。伴隨著調控措施出臺,二手房市場的活躍程度降低,房子不好賣了。根據中國房地產報報道,在釋出二手房指導價的廣州,之前以12萬元/平方米掛牌的某房產,政府指導價只給到8.1萬元/平方米,導致一些買家因為害怕房價繼續跌而猶豫。
以深圳為例,從4月到8月,深圳的二手房銷售量連續下滑,8月份不足2000套。一個人口達到千萬的城市,二手房月度銷量不足2000套,在調控措施加強、二手房指導價影響下,二手房市場在逐漸變冷。
棚改退潮,舊城改造到來,三四線城市的買房和租房需求缺少支撐。
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在2015年到2017年時,出現了明顯上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棚改政策和去庫存的影響。但是,2020年時棚改已經進入收尾階段,除了少數危房和因為城市規劃必須拆遷的房子外,大部分老房子都不會一刀切地拆遷。
8月30日,住建部正式釋出通知,要求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相較於徵求意見稿,正式檔案明確“不得以棚改之名開展城市更新工作”,這就是在控制“大拆大建”行為,減少樓市對棚改資金的依賴。
大拆大建的時代已經過去,舊城改造到來,按照計劃,2025年之前會基本完成符合條件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任務。
失去棚改資金的支撐之後,三四線城市的樓市更加依賴於內在需求,也就是人口和產業的支撐。過去,很多人認為房價只會上漲,現在伴隨著一些小縣城和三四線城市,人口的不斷流失,房價的下滑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趨勢。
導致房價下滑的一個基本原因就是人口的流失,一些一二線城市房價可能不會下降,但也不會增長太多。
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在加強,商品房不再是唯一選擇。
2021年7月份,國家釋出檔案要求,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力度。8月,在住建部“住有所居”釋出會上,三類房源被重點強調,那就是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房。城鎮的低保戶可以選擇申請公租房,新市民和青年人可以選擇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這類住房是由國家保障的,價格比商品房要低不少。
如果有改善住房需求的,也可以申請共有產權房,房價是商品房的5-7折左右,可以享受的公共資源和周邊的商品房是一樣的。
在這類住房保障的影響之下,許多中低收入的群體就不用蜂擁選擇商品房了,商品房市場上的買家就會減少,商品房不再是唯一選擇。
過度金融化,資產化的房產,面對必然到來的退潮,價格擠泡沫,市場去槓桿,或許當前只是開始,根本原因在於國家宏觀經濟的基本戰略已經發生重大改變,對房地產、土地財政的依賴性正在大幅降低,國家正在進入科技創新戰略引導的時代。
對於房產價值的未來,要用常態化的眼光去理解和看待:
房產價值,未來依然有機會,但是認知和理解的門檻會不斷提升,樓市投資往股市模式轉變,其實在悄然之間已經開始。
什麼是常態眼光?很簡單,那就是在炒作和不切實際的預期退潮以後,迴歸正常的價值角度,用正常的收益去評估,和其他任何一類製造業和服務業一樣,經營常態化生意的角度,去看待房產價值趨勢。
未來房產的價值仍然有機會,而且這種機會是必然存在,並且是大量存在的,人總是要住房子的,永遠有更高收入,更優秀的人對生活環境的追求需求產生。
未來的房產價值,必然會迴歸秩序和理性,從房產中能夠獲取一定的中長期投資的財產性收益,但這和暴利炒作完全沒有關係,同樣是一種正常性、合法性的收益。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房產商品化20多年,為很多人創造了財富增量,也產生了路徑依賴和堅固的價值認知,但是這是時代紅利,不是真正透過努力,眼光得到的。
對於絕大多數沒有辦法在行業,在時代風口上獲得財富的普通群體來說,這是最有吸引力的。
分享中國經濟轉型紅利,現下可以關注國家戰略下行業,比如環保能源,新材料,新農業,光伏等。
任何投資,其實就是跟隨趨勢,在國運發展框架下進行最優的財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