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眼裡,什麼是教育公平?
是教師資源的公平分配?
還是硬體設施的統一部署?
亦或者堅決取消校外培訓機構?
這些好像都是實現教育公平的一部分,但又無法完全實現教育公平。
要想實現教育公平,還得需要從教育公平的底層邏輯出發。
那麼,教育公平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中國教育公平的核心在於反壟斷和防堵塞!
反壟斷,反的是有錢人,壟斷學校和老師!防堵塞,防的是社會上升通道被堵塞!
教育公平需要剔除人為因素
在美國,你沒錢上課外輔導班,對不起,那是你的問題。
相比較中國,美國壓根就不存在什麼“義務教育”,你願意去公立學校,國家會培養你,如果你不想去,也沒人管。
所以美國有兩個特徵,窮人可能根本沒咋上學,最富的那些人也可能根本不去學校。
比如那個搞特斯拉、搞火箭的埃隆·馬斯克,自建Ad Astra學校(拉丁語名言“坎坷之路,終抵群星”),找了一堆老師教自己的娃。
如果本著“順其自然”的態度,那麼這個世界的自發趨勢便是:優質資源和財富會自發不斷向頂層集中。
追求公平的本質就是對抗這種趨勢,過程會非常痛苦而且充滿波折,我國恰好對公平這一目標非常在意。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教育部後續可能會採取更為嚴格的政策手段,來抑制教培機構。
透過種種手段,讓大家想補都沒得補,強行把大家往一個賽道上摁。
家長慢慢形成不補課的共識後,家庭教育經費開支才能緩慢降下來,說不定能不那麼卷。
放眼當今世界,這是絕無僅有的,你看美國好老師都在好學校裡,好學校都在好學區裡,好學區的房子,只有富人住得起。
所以他們的孩子在這裡接受精英教育,而窮人家的孩子只能在快樂教育中成為一個平庸的人。
他們的現實就是有錢人壟斷了好學校和好老師,上升通道被堵塞,最終各種問題就會呈井噴式爆發,各種問題就會被激化。
回看,我國的教育,咱們應試教育的最為重要目的就是篩選!
篩選誰去當科學家,誰去做工程師?誰去工廠當技術工人?誰去……
孩子在學習了相同的知識之後,靠自己的能力。
國家對人才的分層,讓他們去接受更適合自己的教育,這種平衡才是對整個社會最有利的。
但是學區房似乎在破壞這種平衡,從前你得買下優質小學附近三公里以內的房子才能上這個學校,區域範圍小,房子少,買的人多,那可不得把價格炒上去了。
現在小學區變成了大學區,20公里範圍內的孩子都有機會抽籤入學,房子供應量增加了幾十倍,供大於求,價格必然雪崩。
被校外教培機構挖走的老師
再然後就是教育培訓機構,這些機構是沒有能力培養老師的。
對於他們來說,最高效的辦法就是從學校挖老師,好老師的工資待遇兩倍三倍,甚至有些老師很厲害,教培機構出十倍工資再加提成,這對於老師來說,很難不心動吧。
俗話說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
教培機構的老闆才不傻,很厲害的老師請來後,他們就會將高額的成本轉嫁到學生家長身上。
”XXX名師,12節語文專項突擊課,15800元,僅限10名“
”來自XXX的名師,高考數學突擊營60天,100000元,共計4個班級,每班僅限20“
”XXX老師,連續三年押中語文高考作文,15節課時讓你輕鬆面對寫作,僅需8800元“
……
看懂了沒,這就是教培機構的騷操作,機構老闆永遠有賺不完的錢。
而家長呢,多花幾倍的學費,才能夠遇到好的老師了,錢包不停地”減肥“。
這個競爭是永無止境的,是惡性的!
因為總有家長願意出更高的費用,讓自己的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
如此一來,優質教育資源就被有錢人壟斷了,現在的韓國就是這樣,一對一的家教永遠只能出現在有錢人的家裡。
所以呢,雙減政策出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惡性競爭。
但是話說回來,有錢的家庭當然有優勢啊,這個世界哪有什麼絕對的公平。
你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錢,從小帶她出國見世面,跟美國人聊天,你更捨得為她花精力和時間。
孩子他爸就以工作忙為藉口,對孩子學習的不聞不問,考的好了就誇”我娃真聰明“,考的不好了就責備”你咋考成這樣子了“,然後罵上幾句教育不公平,你覺得合理嗎?
國家要做的教育公平,從來都不是讓某些父母不勞而獲。
教育的相對公平的意思是,核心教育資源沒有被壟斷,孩子的上升通道沒有被堵塞。
就這一點來講,咱們國家做得已經非常到位了。
再說說讓孩子上職業技術院校這個事兒。
首先,職業技術大學和本科大學是同等層次的。
沒有孰優孰劣,只是教育重點不同。
在大多數父母看來,孩子考上985、211,畢業後就能找到一個好工作,然後賺票子,結婚生子,過上體面的生活。
這樣的想法有問題嗎?沒有!
但是這套想法在2021年後不成立的,為什麼?
舉個例子:我們穿越到1999年,看看那個時候的大學生。
在那個時候中國大學開始擴招,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2000年,正式開始爆發。
那個時候大多數孩子大學畢業之後,凡是能夠進入到網際網路公司,認真幹幾年便能夠較為輕鬆首付一套房。
然而,這樣的時代不可能一直持續,要不然社會就沒辦法發展。
我們再將目光放到當下,今年以來,阿里&騰訊先後被罰,美團、百度跟著暴跌。
就在今年的7月26號,香港恆生科技指數30只成份股總市值一天蒸發了超過一萬三千億港幣。
網際網路公司的日子不好過了,反推回去,父母們的上好學、去好公司、掙票子的邏輯也就行不通了。
換條路才是對孩子正確的選擇
2021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將達到909萬人,而整個市場的資源是有限的。
那麼在這909萬大學生,又有多少人,找不到工作呢?這個數字你不敢想!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的政策都在告訴你:”條條大路通羅馬,何必擠上獨木橋。”
換哪條新的路是這樣的?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大學培養的人都是什麼樣的?簡單來說大學所培養的人才是高精尖人!他們會在軍工科研、生物醫學、科技技術上嶄露頭角!
說到這裡,有些人不經要發表感言:“職業技術類大學培養出來的就不是人才!“
職業技術類學生被很多人無法接受,這其實是一種偏見!
其實,裝修過新房的人應該有所體會,什麼水電工油漆工貼瓷磚的,那工錢一個比一個高。
有的甚至忙得跟大爺似的,需要你耐心排隊等他,現在很多技術工人賺的比一般大學生多,甚至趕超事業單位的工資也不稀奇。
女生則是護理行業美容美甲之類的,現在衛校出來的護士跟本科普通醫生收入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說實在的,學歷更多的是一種社會地位體面的象徵吧,但它其實無法給大部分人帶來百分百堅定充沛的回報,也就是錢。
因為他們是中國製造更進一步的生力軍,你得知道,面對危機時,製造業才是定海神針。
就拿2020年在疫情控制這件事情上來說,放眼望去,整個地球除了中國之外,只有德國做得還不錯。
究其原因就是在我們兩個國家擁有強大而完整的工業製造體系!
疫情期間,五菱喊出”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怒產口罩,在它的帶領下,比亞迪,廣汽也紛紛加入。
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火神山醫院,由中建三局、中國中元公司、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武漢華勝工程建設科技等多部門共同協同下10天完成建設和驗收。
……
有人說這是出於中國是基建狂魔的稱號
哪有什麼“基建狂魔”, 只有爭分奪秒的“生死時速”。
能夠在疫情這段時間內生產大量的防疫和檢測用品、社會秩序恢復得好,工廠機器不停轉,那出口訂單自然來不停。
而且從國家競爭的層面看,在這次疫情中,我國的製造業獲得勝利。
然而在未來,那時的比拼,拼的就是高階製造業。
當前中國晶片自給率僅僅只有15%,中國企業的利潤正在被大肆收割,於是國家提出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百分之七十。
2021年3月,官方再次強調,要大力扶持晶片產業,緊接著,五月份職業教育法案迎來了大修改。
他提出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應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以舉國之力扶持職業教育,給製造業提供更多技術人才。
孩子成才的新邏輯是往製造業去,也只有往製造業去,他才更有可能享受到時代最大的紅利。
寫到最後: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篩選,但是你不要把它理解成是一個機器在挑肥揀瘦,差的或者不好地直接丟進垃圾堆。
中國的教育要讓孩子們主動地去嘗試,找到自己的天賦。
各種人才都要去到適合他的地方,那就是最理想的情況。
畢竟跟雞蛋比起來,一個人的評價標準要複雜得多!
沒有一無是處的人,只有幹錯職業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