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裝有測量空氣顆粒物汙染水平電路的3D飛行器(圖片來自美國西北大學)。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中新網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工程學研究論文,研究人員描述受到風力傳播的植物種子啟發,研發出一種飛行微裝置,或可應用於環境監測或通訊。這種飛行裝置可以攜帶有源電子載荷,從而可建立新的潛在範圍的無電池無線裝置。
該論文介紹,植物種子有各種形狀大小,其中一些可利用風力傳播,散播遺傳物質繁殖種群。這些形狀可分為四類:降落傘形,如蒲公英;滑翔機形,如翅葫蘆;直升機形,如梣葉槭和大葉楓;撲翼或飛旋形,如毛泡桐或臭椿。
受風力傳播種子的啟發,論文通訊作者、美國西北大學約翰·羅傑斯(John Rogers)和同事設計出一系列飛行器,大小從微型(小於1毫米)到大型(大於1毫米)。他們使用模擬和風洞實驗,研究改變設計引數如飛行器直徑、結構和翼型的空氣動力學影響。在直升機型和飛旋形種子中,旋轉行為加強了這些裝置的穩定性和飛行行為。這些設計可以整合簡單電子器件,其中一例包含有一個檢測空氣顆粒物的電路。
一個10x10飛行器矩陣(圖片來自美國西北大學)。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在《自然》同期發表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美國康奈爾大學專家指出,這些裝置可以構成動態感測器網路,用於環境監測、無線通訊節點,或基於網際網路連線裝置網路即物聯網的各種其他技術。該專家認為,該項研究還需要做進一步工作,以理解飛行器在風中會有怎樣的行為,其他設計(降落傘形和滑翔機形飛行器)表現如何,但目前的工作為增進飛行器能力鋪平了道路。(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