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平臺發文稱,中國主要Android手機品牌在今年迄今為止已經削減了約1.7億部訂單,佔原定2022年出貨計劃的20%,削減訂單中70%以上都使用聯發科的晶片。由於消費者信心低下,廠商們在未來幾個月中,可能會再次做出砍單舉動。
屢次出現的砍單傳聞
前段時間,手機市場砍單傳聞初起。摩根士丹利證券表示,春節後智慧手機OEM廠商開始下修2022全年目標,因庫存偏高,聯發科已向臺積電刪減部分二季度4nm、7nm製程的晶圓訂單,以調控5G SoC庫存。
郭明錤日前曾表示,2022年的智慧手機市場並不樂觀,高階品牌如蘋果,低端品牌如傳音,訂單都有所減少,意味著手機行業將面臨結構性挑戰。
萎靡不振的出貨資料
3月30日,工信部發布了國內電子資訊製造業執行情況,資料顯示,在2022年1~2月,手機產量2.1億臺,同比減少3.5%,其中智慧手機產量1.5億臺,同比增加0.8%。
而在2021年第一季度,智慧手機產業迎來複蘇,同比2020年實現了24%的增長,由此做出的對2022年出貨量的預期自然十分樂觀。但事實證明,面對疫情的反覆、國際局勢的動盪等現實因素,迎來短期回暖的智慧手機產業並不能實現迅速增長,整體仍呈現緩慢前進的狀態。
而且,中國信通院此前釋出的資料顯示,2022年2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1486.4萬部,同比下降31.7%,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1278.3 萬部,同比下降34.7%。雖然與1月銷量大漲的資料有所中和,但整體趨勢依然不容樂觀。
逐漸延長的換機週期
近日,有關“00後四年沒換手機”的話題一度被熱議。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手機使用者的平均換機週期超31個月,其中中國使用者平均約28個月。換機需求低下,儼然已經變成了全球現狀。
從Counterpoint釋出的2011~2021年智慧手機的整體出貨資料中可以看出,2017年之後,全球智慧手機的出貨量就一直呈現小幅下滑的狀態,到2020年更是迎來了低谷,雖然2021年有所復甦,但或許也難以與市場趨勢抗衡。
創新不足、疫情反覆、產品空檔、消費能力減弱等因素,或許共同導致瞭如今手機市場需求不振的局面。而且,智慧手機作為生活的“必需品”,在受眾眼中的形象相較幾年前也有所改變,人們開始更加註重產品的實用性。
因此,當產品帶來的邊際效用遞減的時候,當產品帶來的功能增量不足以吸引使用者眼球的時候,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庫存盈餘的零件廠商
郭明錤還表示,在過去的 1~2年中,射頻前端晶片的供應是緊張的,然而,如今一些智慧手機品牌的 Skyworks、Qorvo 射頻前端晶片的庫存水平已經超過了6~9個月。而造成這現狀的原因,依舊是消費者信心不足導致的市場需求減弱。
如今,頭部手機廠商開始紛紛瞄準高階市場,試圖在新領域開拓空間。但話說回來,高階與換機頻率之間,是要在矛盾中尋求平衡的存在,彼時,廠商或將在售價與銷量之間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