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心臟大會(CHC)2021暨第六屆中國血管大會(CVC)上,經導管二尖瓣專題、三尖瓣專題、肺動脈瓣專題3個主題專場受到了眾多觀眾的關注。
胡盛壽院士:內外科合作多學科團隊決策更符合患者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鬍盛壽院士帶來了“中國心血管內外科聯合迎接結構性心臟病新時代”的主題演講,透過回顧中國結構性心臟病治療的發展史引入了結構性心臟病外科治療和內科治療的世界發展歷史及現狀。
胡院士指出,隨著研究的發展和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結構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技術已經基本成熟,同時,隨著近年來經導管的主動脈瓣治療、二尖瓣治療、三尖瓣治療的發展,中國的介入治療時代已經來臨,其中中國原創的超聲引導介入技術已經嶄露頭角,獲得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
最後,透過對內外科技術合作需求和病人需求的闡述,胡院士總結到,在結構性心臟病的新時代下,內外科合作的多學科團隊決策是更符合患者需求。中國需要更進一步開展臨床研究,為中國人的結構性心臟病治療決策提供更有力的循證依據,與此同時,人才的培養也要適應多學科發展需求,以建立高水平結構性心臟病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為目標。
潘湘斌教授:中國瓣膜介入治療仍明顯滯後
來自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潘湘斌教授進行了“中國瓣膜介入治療發展方向”主題報告,在對心臟各個瓣膜介入治療發展現狀進行簡單介紹後,潘教授認為伴隨著中國深度老齡化程序的發展,瓣膜介入治療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介入瓣膜技術目前發展具有鮮明的特徵:1)緊跟時代潮流,但明顯滯後。2)缺乏核心底層技術創新。3)缺乏高質量的專業技術人才。
潘教授總結了8項介入瓣膜治療面臨的挑戰:1)介入器械耐久性差;2)二葉式主動脈瓣介入治療產品匱乏;3)主動脈瓣反流介入治療缺乏有效手段;4)當前二尖瓣關閉不全適用範圍狹窄;5)聯合瓣膜病變的治療鮮有突破;6)年輕患者介入治療有待考量;7)影像導航技術不滿足臨床需求;8)中國介入供需關係不平衡,推廣不足。
潘教授呼籲,新時代下有新的使命,我們應勇於擔當,肩負突破技術封鎖的重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韓雅玲院士團隊的徐凱教授帶來“中國介入二尖瓣緣對緣修復自主創新器械淇麟系統(SQ-KyrinTM)介紹及最新臨床證據”主題演講,主要介紹了目前緣對緣技術的發展現狀以及淇麟修復系統的研究和應用現狀,分享了一項關於SQ-KyrinTM二尖瓣緣對緣修復系統在治療高手術風險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有效性、安全行和可行性評估研究。
該研究包括多箇中心,現已入選11例患者,現階段分析認為該系統在治療高手術風險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時是安全有效的,同時徐教授還分享了4個分別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的病例。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市心臟瓣膜研究中心、國家放射於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魏來教授分享了“國產穿刺式二尖瓣腱索重建系統E-Chord設計理念及臨床效果”。魏來教授首先介紹了NeoChord DS 1000和Harpoon TDS-5兩種來自國外的穿刺二尖瓣腱索重建系統,在詳細解析病例選擇指標後引入了E-Chord國產穿刺式二尖瓣腱索重建系統的初步應用情況,並分享了3例使用該系統治療的患者,在嚴格按照現有指標選擇的情況下,病人獲益良好。同時魏教授結合臨床經驗總結了相關的體會思考,包括該系統可能帶來的瓣葉扭轉,受力方向不一致等系列問題,並與線上專家進行了交流探討。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王建安教授做了“中國介入二/三尖瓣緣對緣修復自主創新器械Dragon Fly介紹及最新臨床證據”主題演講。
王教授在簡單介紹了2020ACC/AHA瓣膜指南的緣對緣修復指導建議後,對比了目前世界範圍內三款經股靜脈途徑緣對緣修復器械MitraClip、PASCAL和DragonFly,繼而詳細介紹了DragonFly系統的設計特點,包括:1)可以實現獨立瓣葉捕獲的功能;2)多種不同型號規格的瓣夾用來應對各種複雜的解剖結構及人群;3)DragonFly在夾臂中還有一個獨特設計的“filler”結構來減少夾合對瓣葉的張力,但與PASCAL夾閉中間的填充物“Spacer”不同的是DragonFly的“filler”具有很好的可壓縮性,因此器械關閉的角度是在一個可以調整的範圍,這就利於在關閉器械時找到一個減少反流和控制瓣膜狹窄的平衡點,從而提升手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王建安教授還報道了相關的病例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DragonFly的應用前景。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謝湧泉教授進行了“MitraClip治療交界區二尖瓣反流的病例報告”介紹,謝教授回顧了患者超聲特點後(DMR4+、P3脫垂腱索斷裂、脫垂範圍16 mm 間隙8 mm)簡單展示了手術過程及重點超聲影象,並進行了全球MitraClip治療交界區二尖瓣反流病例總結,指出了交界區病變的難點,這一系列內容在同行交流討論中獲得了高度認同。
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潘湘斌教授團隊的朱達教授進行了“Dragonfly治療退行性二尖瓣反流病例分享”,該病例具有多個技術難點:EOA 4.8 cm2、脫垂寬度1.62 mm、一個夾子可能無法解決脫垂、第二個夾子可能狹窄、DMR瓣葉捕獲難度大。經過考量,最終採用一個長寬型號的夾子,在脫垂中間區域植入。
朱教授還分享了相關的核心技術細節:1)第二層鞘進行M向調彎過程在TEE引導下完成,需要不停旋轉探頭進行追蹤,夾子置入角度要求垂直於對合緣,在LA內將其調整到最佳位置;2)透過調整夾子方向,確定其處於瓣膜病變部位上方,且軸向理想。3)夾子位於目標區域後開啟120~180度,進行夾子定位(依賴TEE)。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的劉洋教授進行了“國產球擴瓣行二尖瓣瓣中瓣”的主題報告,劉教授首先分享了一項涉及248例患者的TMVR臨床研究,研究比較了瓣中瓣和環中瓣的效果,瓣中瓣的穩定性和瓣周漏方面的表現效果是優於環中瓣的。同時劉教授分享了兩例生物瓣置換術後衰敗並進行國產球擴瓣二尖瓣瓣中瓣的病例,並進行了技術經驗總結。
浙大一院大血管外科的李偉棟主任進行了“二尖瓣脫垂MitraStitch介入成形初步經驗和體會”報告,首先借助研究指出二尖瓣修復後生存率跟正常人群相仿,經過簡單的對比後李主任進行了Mitrastitch介入成形裝置的展示,並且進行了重點手術步驟展示,包括體表定位、心間荷包定位、荷包縫合、超聲引導下器械進入左室、進入二尖瓣、位置調整、瓣葉抓捕、夾持效果檢測、線結鎖定等。展示12例入組患者的概況及隨訪結果並詳細展示其中3個病例後,李主任最後進行了相關的手術技術總結。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潘志文教授進行了“ValveClamp系列二尖瓣修復技術”報告,簡單明瞭地總結了ValveClamp的優勢特點:1)心尖入路,操控簡便;2)夾臂平移,更易捕獲;3)以小治大,無需二夾;4)單純超聲,減少輻射。潘教授在進行了6例病例分享後簡述了二期臨床實驗總結,並介紹了新型經股靜脈的二尖瓣修復系統ValveClasp,最後總結了現在VC系列二尖瓣修復技術的發展情況。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王首正教授進行了“外科生物二尖瓣毀損後ViV技術要點及病例分享”主題報告,簡單彙報ViV技術概況后王教授分享了一項ESC上涉及全球40箇中心(521例患者)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ViV技術相比於ViR和ViM,ViV的1年全因死亡率是最低的。在分享了相關的病例和手術流程後,王教授進行了重點總結並與會議嘉賓進行了討論。
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胡曉鵬教授進行了“經導管三尖瓣介入治療的進展及阜外經驗”彙報,胡教授指出,三尖瓣反流患者由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手術治療死亡率高,往往得不到臨床關注,而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三尖瓣介入治療也有所突破,隨即胡教授介紹了MitraClip、FORMA、PASCAL等3款瓣葉成形器械,並分享了兩篇使用Triclip相關研究,效果理想。
胡教授介紹了Trialign、TriCinch Coil、PASTA、Cardioband、Millipede IRIS、TRAIPTA等6種瓣環成形裝置,在簡單報告了多項公開研究後,胡教授介紹了國產三尖瓣修復器械德普醫療DragonFly-T、匯禾醫療K-clip以及健世科技LuX-Valve,並詳細展示了阜外醫院LuX-Valve治療的成果,所完成的31例患者在隨訪6個月後總體表現良好。最後胡教授進行了LuX-Valve治療體會的總結分享。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劉先寶教授介紹了“DragonFly經導管三尖瓣修復系統的臨床應用經驗”,在簡單介紹了DragonFly經股靜脈“緣對緣”修復系統後,劉教授分享了一例DragonFly經導管三尖瓣修復病例,並且展示了11例系列研究,手術成功率為100%,術後效果明顯,劉教授也同時指出DragonFly經導管三尖瓣修復具有很大的難度,仍然需要更多的挑戰和研究。
義大利聖拉斐爾科學研究醫院(IRCCS San Raffaele University Hospital)、歐洲心臟病學會(FESC)瓣膜中心的Francesco Maisano教授帶來了 “二尖瓣介入治療-歐洲頂級外科團隊的經驗”的分享。
Maisano教授分享了二尖瓣介入治療艱難的發展歷程,然後介紹了歐洲10年的567例介入二尖瓣治療的病例研究概況,進一步分析了COAPT以及另一項MitraClip治療 FMR的研究結果,綜合來看,兩項研究均顯示MitraClip對於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是安全有效的,但也同樣提示了我們,對於患者的篩選至關重要,MitraClip對於心室較小的患者效果更加顯著。
而在探討到器械的改變和進展時,Maisano教授分享了MitraClipTMG4 system、Mitraclip NTR/XTR系統、Edwards PASCAL MVR System等,同時也肯定了超聲引導在介入治療中的價值,超聲引導甚至比傳統放射引導具有更良好的表現。
廣東省人民醫院的郭惠民教授提問了MitraClip對於關於巴洛綜合徵患者的適應性,Maisano教授介紹了自己的治療經驗但也表示對此持謹慎態度。
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of Zurich, Swizerland)的Maurizio Taramasso教授分享了“三尖瓣介入治療-歐洲頂級外科團隊的經驗”主題報告,首先介紹了今年ESC/EACTS公佈的瓣膜疾病指南對於介入治療三尖瓣反流的認可,然後展示了TriclipTMSystem、Pascal、Cardioband三種三尖瓣治療的器械及相關的研究成果。
Taramasso教授指出,三尖瓣介入治療正在成為三尖瓣重度反流患者的治療選擇,現有研究仍然不足,目前國際上正在進行相關的大型註冊研究。最後Taramasso教授分享了幾項來自自己團隊的三尖瓣介入治療多中心研究成果,並且明確表示與保守治療相比,TTVI 與死亡率降低相關,並且可能在 RV 功能中度降低的患者中發揮最佳的治療效果。
來自第二軍醫大學的陸方林教授進行了“三尖瓣返流外科手術治療的前車之鑑對導管介入治療器械研發的啟示”的主題報告,陸教授首先總結了三尖瓣反流外科領域面臨治療效果差、手術量少、風險高、臨床證據少等現狀,然後介紹了三尖瓣治療的介入技術發展情況,包括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LuX-Valve系統,同時展示了正在隨訪的患者治療情況,包括相關的臨床註冊研究。最後完成技術總結後陸教授也表達了自己對三尖瓣介入治療前景的殷切期待,並與郭惠民教授交流了新一代系統的研發情況。
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超聲影像團隊的趙星教授分享了“超聲在三尖瓣介入治療中的應用”主題報告,主要包括三尖瓣反流介入治療過程中,超聲對於診斷、瓣膜功能和解剖評估、心功能和可能的預後影響因素評估、治療方式篩選、術中監測引導、術後隨訪等方面。最後總結了超聲團隊和手術團隊協同作戰的重要性和實際價值。
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市心臟瓣膜研究中心、國家放射於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魏來教授分享了“經導管三尖瓣“瓣中瓣”手術”主題,魏教授首先分享了一項152例患者的國際多中心註冊研究,然後展示了國際上的TVIV和中國的J Valve、RENATOTM治療器械,魏教授給出了已經完成的10例RENATOTM治療案例,其中經股靜脈5例,經頸靜脈3例,經右心房2例,最後總結了Renato TVIV型號選擇、入路選擇、警惕瓣膜滑脫、釋放經驗等相關體會。
肺動脈瓣專題中,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的張戈軍教授帶來的“中國經導管肺動脈瓣植入的現狀和進展”,張教授分別從PPVI適用範圍、現有技術簡介(Melody瓣膜支架、Ensemble輸送系統、Edward-Sapien瓣膜、Venus P-Valve、Harmony Valve、Pulata Valve、TPV)、臨床試驗現狀、3D列印的指導作用、影像融合技術的應用等多方面闡述了PPVI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其中一項來自慕尼黑的12年隨訪研究顯示介入治療和外科治療之間沒有顯著的預後差異,這也是2021年ESC關於肺動脈瓣指南更新的重要支援證據,把PPVI技術的發展和重要內容做了闡述。
張教授介紹了“球擴式肺動脈瓣膜(SAPIEN3)的初步應用經驗”主題內容,包括COMPASSION試驗1年隨訪結果、3年隨訪結果(心功能改善率93.5%,3年存活率98.4%)以及一項2020年全球多中心註冊研究(774例患者),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公佈,球擴式瓣膜用於肺動脈瓣的安全行和有效性已經得到證實,在分享了一例患者的治療情況後,張教授對球擴式瓣膜用於肺動脈瓣的治療研究進行了總結。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馮沅教授帶來“經導管肺動脈瓣植入術:適應證、手術時機及瓣膜選擇”的主題報告,馮教授指出,儘管全球已經由超過10000例PPVI,但由於技術難度高,中國開展情況並不理想,而隨著ESC指南的更新,PPVI的適應症變得越來越明確,隨即馮教授在講解不同瓣膜選擇的同時帶來了5例精彩的病例報告,並以常見併發症作為結題總結。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萬俊義教授帶來了“自膨式肺動脈瓣膜(Venus-P)的長期隨訪結果”主題報告,萬教授詳細分享了一個多中心的Venus-P瓣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隨訪研究結果,研究的55個病例分別來自阜外醫院、上海中山醫院、上海胸科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成都華西醫院、西安西京醫院,所有患者術前均在中度反流以上,5年隨訪率為95.8%,僅有1例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出現中-重度反流(在隨訪期間因拔牙未遵醫囑使用足療程抗生素而感染),其餘患者均在中度以下,結合肺動脈壓差、心功能改善情況,研究總結到5年的隨訪結果下Venus-P應用的效果良好。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附屬協和醫院的尚小珂教授帶來了“自膨式肺動脈瓣膜(PT-Valve)的臨床研究”的主題報告,尚教授回顧最新指南總結到TPVI已經成為多種情況下治療肺動脈瓣疾病的高優先順序推薦,接著尚教授介紹了全球主流的球擴式導管肺動脈瓣和自膨式導管肺動脈瓣,然後介紹了國內正在崛起的新星:Venus-P和 PT-Valve兩款自膨式肺動脈瓣。在一個簡短的釋放演示後尚教授展示了基於3D重建多水平測量決策的標準鉚定方式與釋放部位,並且帶來了一個包含22例患者的自膨式肺動脈瓣臨床研究,目前已經隨訪達到3年,儘管手術效果良好,但近期及遠期併發症仍然需要密切關注。
中國心臟大會(CHC)2021暨第六屆中國血管大會(CVC)的結構性心臟病論壇經過幾天的高水平學術交流,迎來完美收官。截至目前,結構性心臟病論壇有累計27.1萬次的播放量,此次大會不僅展示了各個瓣膜介入治療的歷史發展軌跡,也帶來了一系列的主流和新式國產瓣膜技術介紹,包括VenusA-P、Taurus EliteTM、Evolut TAVR、Sapine3、Mitra Clip、Dragon Fly、E-ChordTM、Valve Clamp、Mitral Stitch、K-clip、LuX等多種瓣膜技術產品。
同時,每個產品的展示也伴隨著大量的臨床試驗的完善,儘管中國介入起步較晚,但現在正呈現著技術和研究空前爆發的盛況,越來越多的患者受益的同時,一批又一批的專家學者正在從中國走向世界。
正如胡盛壽院士所說,中國的介入治療時代已經來臨,其中以潘湘斌教授為代表的中國原創的超聲引導介入治療技術已經在領域內嶄露頭角,獲得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在結構性心臟病的新時代下,內外科合作的多學科團隊決策也將引來新的歷史篇章,隨著中國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展開,中國的介入治療發展必將走在醫學前沿,引領時代潮流發展,而隨著中國高水平醫療人才的培養,中國人民也將在新時代下享有更加安全且高質量的醫療資源,全球各國也將受益於中國的醫療知識奉獻,最終走向更和諧更健康的醫學發展歷程。
轉載:請標明“中國迴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