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德國聯盟黨(基民盟和基社盟)在慕尼黑舉行選舉前最後一場拉票活動,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也罕見現身,為所在黨基民盟總理候選人拉舍特站臺。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綠黨畫風就十分清奇了,他們的拉票活動有個很高大上的名字:“星期五為未來”(Friday for Future)。這是大選前最後一次氣候遊行,“氣候少女” 格蕾塔·桑伯格也來到現場助威,還貢獻了“我們想要改變並且我們需要改變”這樣的金句。
在遊行現場,不乏一些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在這個還不懂得什麼是環保的年紀,就被父母拉來舉牌子了。年輕的父母們是這樣解釋的:既然把他們生下來,就得負責,總不能讓他們生活在一個熱得住不了人的地球吧。
還有一部分綠黨的人,他們接到的任務是,在大選當天的凌晨六點,守在柏林各大夜店門口,把那些宿醉的年輕人拉去投票。不得不說,綠黨真的很懂他們的基本盤在哪裡。
截止到目前為止,社民黨憑藉26%的支援率持續領跑,聯盟黨的支援率有所上升,達到了21%,綠黨的支援率為15%,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第三大黨了。更何況還有相當一部分選民還沒有作出決定,鹿死誰手還不一定,所以綠黨衝擊第二大黨的希望也是有的。
近年來,綠黨的支持者,正在從當初的年輕一代,擴散到各個年齡層,老中少通吃。星期五的遊行隊伍裡,經常能看到“三世同堂”的溫馨畫面,顫顫巍巍不會走路的不只是寶寶們,還有腿腳不便的爺爺奶奶們。
古人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從建立之初到現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綠黨是如何實現從“江湖” 到“廟堂”的華麗逆襲的?
序章·綠黨初現
1914年6月28日,一個塞爾維亞青年刺殺了斐迪南大公,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半個世紀後,1967年6月2日,一個德國大學生倒下了,千千萬萬的德國年輕人站起來了,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六八運動”。
1967年是很鬧騰的一年,美蘇冷戰的對峙進入白熱化,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戰後繁榮,歐洲世界不可避免地開始走下坡路。世界格局發生變化,讓西方年輕人陷入了思考:傳承還是改革,這是一個問題。
彼時,新老文化正在激烈碰撞,年輕人喜歡的“披頭士樂隊”,被老一輩嘲諷為“搖頭晃腦的異類”。年輕人追求的解放天性,在老一輩看來,就是不知檢點,行為不端。
剛開始,只不過是各家爸爸和兒子之間的矛盾,後來這樣的家庭多了之後,就變成社會問題了。各地學生聚到一起,共商大事,最後想出了唯一可行的辦法:上街遊行,走累了就靜坐示威。新時代的年輕人針砭時事,盡情宣揚自己的政治理念,於是又從社會問題上升到政治問題了。
本諾·歐內索格是柏林自由大學的一名普通學生,6月2日那天是他第一次參與遊行,好巧不巧地被警察選中,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過了一年,“六八運動”的領軍人物杜契克遭到槍擊。
這兩次槍擊事件,成功地把政治問題上升到革命問題了。本來只是學生們課餘時間的消遣,沒想到鬧出人命了,學生們氣得不行,開始變得極端,場面一度失控,直到1969年10月21日,社民黨的勃蘭特上臺,結束了保守派的執政,學生組織才解散了,不過這倒是為日後綠黨的誕生,埋下了種子。
中章·只想干政不想執政
學生運動失敗了,年輕人的激情卻沒消散,於是他們又把目光轉移到了環保上。上世紀70年代爆發的石油危機,給了歐洲能源安全一記狠狠的警告,一時間,尋找合適的石油替代品,成了茶餘飯後最熱門的話題。
作為二戰發起國和戰敗國,德國舉國上下都陷入了一種要“贖罪”的氛圍中,最安全實惠的核能是萬萬不能用的。但由於大型企業和社會精英的大力推動,相當一部分人覺得,使用核能也不錯,反正又不是用來打仗的。
在這樣的環境下,綠黨應運而生。1980年1月13日,沉寂了十多年的德國年輕一代捲土重來,在卡爾斯魯厄成立了綠黨。
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路人士齊聚一堂,有滿臉大鬍子的穆斯林,也有穿著教袍的基督徒,有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者,也不乏家庭優渥的小資派,反核反戰的,女權主義者,甚至還有同性戀和戀童癖。
說白了,就是一群沒有生活目標的年輕人,湊一塊扯皮。用現在網友的話說,當時的綠黨,就是《魔獸世界3》裡邊的憎惡,由很多支離破碎的屍體拼接而成的“縫合怪”。
他們高談闊論,從戰爭與和平聊到該不該吸毒,凡是腦子能想到的都是談資,說著說著就吵起來的情況經常發生。能把他們聚集到這裡的目標只有一個:只想干政不想執政,只想搞事情,不想負責,組建一個“反政黨的政黨”。(朋友們,由此可見工作有多重要,太過無聊也不是一件好事,還是開心搬磚吧)
不過這其中,也不乏一些懷揣理想的有志青年,他們可不是為了找人侃大山,人家是真真切切地想從政實現自己的抱負。於是,綠黨內部的矛盾不斷激化,針對在野還是執政的問題,兩方人馬開始了激烈的掰頭。最後發現誰也說服不了誰,乾脆分家算了,黨內的保守派紛紛退黨,另起爐灶開始單幹。
1983年,綠黨第一次進入聯邦議院。時任德國總理科爾雖然努力保持鎮定,但眼底的輕蔑和震驚還是暴露了他的內心,這群奇葩居然穿著毛衣、牛仔褲、運動鞋,手裡捧著向日葵和樹杈子,就來參加聯邦會議了。(能在萬眾矚目之下穿著休閒裝參會,綠黨的人怕是有點社交nb症)
不過,這也標誌著綠黨從此走上了“廟堂”之路。
終章·衝擊高位的膨脹野心
1990年,兩德統一,其他政黨快速整合,實力大大增強。為了對抗他們,三年之後,東西德綠黨不情不願地走到了一起,在次年的大選中,一舉成為德國政壇第三大黨。
進入21世紀以來,儘管德國經濟一直穩步發展,傳統老牌政黨沒落也是不爭的事實。默克爾帶領著基民盟執政多年,雖然為德國解決了不少危機,但也留下了很多歷史黑料。在主張個性的當今社會,綠黨高舉“為年輕一代發聲”的大旗,著實圈了一波粉。
除此之外,歐洲極端天氣頻發,也在無形中幫了綠黨一個大忙。2018年夏天,各種氣候環境問題長期霸佔熱搜榜,“ 50度高溫”,“北極冰川融化”,“希臘森林大火”,成功地讓一個15歲的瑞典女孩出圈,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格蕾塔·桑伯格。
她做了很多學生想做而不敢做的事:逃課。不過人家逃課是為了到國會示威,呼籲政府保護環境。每到週五,桑伯格就逃課,深刻詮釋了“只要膽子大,連著三天假”的理念。
後來,這股風潮不僅傳遍了瑞典,也席捲了整個西歐。綠黨趁機大做學問,吃盡紅利。今年以來,新一輪的新冠疫情和暴雨洪災,給德國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綠黨又一次站到了道德的制高點,俘獲了大批人心。
然而,正如綠黨前副總理菲舍爾所說:“自己當家,方知不易”。喊口號是一回事,能不能實施又是另外一回事,在整個歐洲天然氣短缺的情況下,綠黨卻始高喊禁止煤電,難不成真要回到原始社會,大家一起燒柴過冬嗎?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歐美政客參選前的口號,聽聽就行了,畢竟,真正能實現選前承諾的,也就只有一個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