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壺起源於日本江戶中期(1780年代),而在明治時期則更加廣為流傳。目前市面上,臺灣地區流傳的最多的老鐵壺,大概都是昭和前後的作品,即1925年前後。大概有80年左右歷史。
完品無傷,帶身款〔金太〕。
鐵壺在起初的日本茶道中稱之為鐵釜,鐵釜是沒有提樑和壺嘴的,把鐵釜的一面造出了一個向外倒水的壺嘴,俗稱為“流”,又在釜的上面按了一個能將釜提起來的提樑,這樣的鐵容器就是鐵瓶,也就是現在的鐵壺。
最早出現在日本的江戶時代天明期(1780年代),也就是中國清代乾隆年間,第一個發明鐵壺的人應該是“三世清水家族的小泉仁左衛門,到了安土?桃山時代(1573-1615年),由千利休正式確立了日本的茶道,釜師多數生活在京都地區。
最早製作鐵瓶的京釜師,據稱是十代大西淨雪的弟弟奧平佐兵衛,但是在名古屋的加藤忠三郎也是很早起就開始製造鐵瓶,到了江戶時期末期(十九世紀中期)時,最早用臘形鑄造法來製造鐵瓶的是京都的初代龍文堂主安之介。
鐵壺的產地最有名的是京都三條釜座、山形鑄物、長濱的晴壽堂、京都的龍文堂與南部鐵器,其中龍文堂乃以它的銅蓋而聞名,在日本甚至有人只買銅蓋。
要想較系統的瞭解鐵壺收藏與鑑賞的相關知識,就必須從如下幾個方面入門,那就是鐵壺的歷史、文化、審美、鑑賞;鐵壺的功能、器型、材質、價值以及鐵壺收藏的真偽識別和使用方法及保養和未來升值空間。
現在面市的書有《鐵壺之最》、《鐵瓶?日本鐵壺全集》(壹、貳集)、《鬥品團香》(王度日本茶文物珍藏冊)等書。
shihoutang
免責宣告:圖文資訊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平臺釋出僅限服務於生活愛好者,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及時刪除、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