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美國攝影家甘博第二次來到中國。他和夥伴一起,從浙江出發,沿著長江旅行,並於1917年深入到四川省進行考察。
本組圖片記錄的是甘博當年夏天前往銅梁縣(今重慶銅梁區)沿途及在城內所見,生動再現了100多年前天府之國的真實影像。
考察隊人員正乘坐著轎子前往銅梁的路上,此時,魚貫而行的轎伕和挑夫正跨過原野中的一個小土丘。
在路邊的一個客棧內,隨隊的僱工們正坐在門前休息。近景是考察團的一些行李箱子,體積很大,重量也不輕,當年就是靠這些男子用一副鐵肩膀一路抬過來的。
這座橋被甘博稱為“騎士橋”,造型獨特,像是由幾個“十”字組成。圖為考察隊的挑夫們正在過橋,隊伍綿延很長,可見人數眾多。
四名轎伕抬著一名西洋人正經過一座造型古樸的單孔石橋,在橋洞之上,雕刻著一隻翹首向上的龍頭,造型獨特。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圖為幾名轎伕正在抬著一名洋人涉水過溪。一支滑竿竟然需要七個轎伕抬著,足見當地山高水急,行路之艱險。
天氣炎熱,大家不得不頻頻停下來小憩。這裡是山腳下的一座橋,農夫正利用堅固的橋面晾曬糧食,他的妻子抱著孩子站在一旁。不遠處的一座茶館裡,僱工們躲在屋簷下喝茶休息。
幾名年輕的腳伕正坐在路邊休息。在他們旁邊有一座小巧的石塔,上面寫有“字型檔”。這是專門用來焚燒字紙的惜字塔。舊時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種小塔,當人們發現地上有字紙時,會自覺收集起來拿到這裡燒掉,以示對中國方塊字和文化的尊重。
一路跋山涉水,終於看到了銅梁城的城門。銅梁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 楚威王的庶子便受封於此地, 號“銅梁侯”。
銅梁位於今重慶市西北部,名稱來源於境內的“小銅梁山”。其境內文物眾多。圖中的石獅子造型優美,線條流暢,不知已存世多少年了。
古老的街巷,石板路、石臺階,一名男子正牽著一頭馱著貨物的黃牛走過。在他旁邊,是一個年輕女子匆匆而過的背影。
一年一度的城隍盛會,狹窄的街道上人滿為患。在遊行的隊伍當中,有舞龍舞獅者,也有戴著面具的大頭人偶,鼓樂手跟在隊伍當中,一路吹打彈唱,熱鬧非凡。
這張照片攝影師甘博抓拍得很準確,照片上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和孩子,生動呈現了當年銅梁地區四代人的形象。
一位白鬍子老人坐在街邊的竹椅上,手裡拿著一根長長的煙桿。老人戴著眼鏡,光著瘦骨嶙嶙的上身,腳下是一雙草鞋。他的一生,幾乎都生活在至暗的晚清時期。
城內的一家釘馬掌的作坊,一匹戴著嚼子的大馬被五花大綁地固定在橫杆上,一群當地的百姓站在旁邊,不是圍觀大馬,而是看著攝影師,只有兩個小孩子對洋人不感興趣,自顧自地玩耍。
一處稻米加工作坊內,兩名工人正在推動礱加工稻穀。礱的形狀類似於磨,將稻穀放入其中,可以透過碾壓脫去稻穀的外殼。礱的旁邊還有一個叫扇車的裝置,利用風力將白米與穀殼分開。
一棵大樹下,一名年輕的母親抱著自己的孩子坐在條凳上,身後是暴露在外的古樹根。不知有幾百千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