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取消博士論文發表硬性要求
自2019年清華大學修訂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新規以來,許多高校陸續取消了博士在學期間必須發表學術論文的「硬性畢業指標」。
2021年9月,貴州大學釋出了新版《貴州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辦法》,以「創新性成果」替代了原本對於發表學術論文的硬性要求。
圖片來源:貴州大學
同樣還是9月,上海交通大學公佈了新版《關於申請授予博士學位的規定》,其中取消了發表學術論文的強制規定,繼而將學位論文作為學位評定的主要規定。
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2021年5月,中國政法大學通過了《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高水平學術成果評審認定辦法》,區分了符合學術規範的高水平學術成果和在正式出版的學術刊物發表的學術成果,不經意間似乎透露出了學術成果並不一定要是正式發表的學術論文。
圖片來源:中國政法大學
2021年3月,清華大學在取消了博士畢業需要發表論文的強制要求後,進一步對碩士學位的評定要求進行完善,「不把發表學術論文作為申請學位論文答辯或者申請學位的前置條件」。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類似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在2020年同樣對博士學位的評定做出了改革,明確學位論文是進行學位評定的主要依據,發表論文數量不再作為申請博士學位的限制性條件。
圖片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不僅如此,教育部等部門印發的《關於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中也明確指出,「本科生、研究生申請學位和畢業考核不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情況簡單掛鉤」。
未來,或許將要有更多的高校出臺相關的規定。
不過,對於博士研究生來講,“論文脫鉤”,畢業標準是降低了還是提高了呢?博士畢業就會變得更簡單嗎?
事實上,上述高校對於《博士學位授予規定》的這些修訂並不意味著博士的畢業就暢通無阻,博士生培養的嚴進嚴出可不是一句空話。
上述高校在取消博士論文發表要求的同時,還提到了一個詞「創新性成果」,怎麼定義這個創新性成果就成為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在過去,學術論文的發表可以作為一項依據,如今則需要高校出臺一個相應的標準來進行評估。
今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研究生申請博士學位創新成果評價規定》中明確了要建立創新成果評議、學位論文匿名評閱和答辯評定三級評價機制,並將透過導師評閱意見、答辯委員會專家名單和答辯決議書編入學位論文的方式,強化監督。
博士學位論文要求“創新”、達到“博士學位論文水平”。
《評價規定》還進一步明確了導師、學院在研究生培養和質量把關中的主體責任,同時賦予學院更多的自主權。
看似降低了難度,其實提高了標準,為了更好的迴歸學術科研的本質,賦予了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
難度提高還是降低每人感受還不一樣,但有一點可以明確:
以後導師話語權更大了。
不少網友擔心,讓導師擁有更大的權力是否會讓學生承擔更大的壓力?
除此之外,國內有很多高校對超過學校規定學習期限不能畢業的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清理“過期”研究生,其實不新鮮,有資料顯示,2003年博士研究生延畢率約46.5%,在2012年延畢率突破60%後仍不斷上升,到2018年延畢率已達到64%,說明有超過六成的博士研究生無法正常畢業。
博士研究生延期畢業率逐年增長,反映出“嚴入嚴出”現象愈發普遍,博士生培養質量越來越受重視。
當然了,影響博士畢業難度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博士生自己的研究興趣、學術能力以外,導師指導頻率及指導學生規模、科研成果發表規定等也很重要。
博士畢業太難了!還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可以選擇國際在職博士!
其實所謂的國際在職博士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不用參加考試就能獲得免試入學的機會,只要大家按照院校的招生要求提交自己的相關資料等待稽核就可以了,稽核透過的就能直接入校就讀國外院校開班的在職博士課程。最終經過學習和論文答辯可以收穫院校頒發的國際認可的博士學位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