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王國裡有一座高大漂亮的木頭房子,房子裡生活著快樂的熊貓一家,家裡有魁梧健壯的爸爸,溫柔善良的媽媽,和兩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她們是姐姐啦啦,妹妹唻唻。啦啦和唻唻是雙胞胎,她們長得一模一樣,爸爸媽媽都分不出來。
有一天,森林裡下起了大雨,啦啦唻唻不能出去玩,她們就在家裡玩遊戲。她們把自己的玩具全都拿了出來(讓你的孩子也她們猜猜都有什麼玩具)。
有布娃娃、玩具狗、玩具熊、書、卡片、積木、小汽車、消防車、警車、救護車、拼圖等等,這些玩具堆得到處都是,連走路的地方都沒有了。爸爸媽媽看到剛剛打掃過的房間變成遊樂場亂糟糟的,心裡有些不高興了。
爸爸說:“啦啦唻唻,能不能幫爸爸媽媽把你們玩好的玩具收拾起來呢?”
“不好,我們還沒有玩夠呢,”啦啦說。
“是嗎?那你們什麼時候玩夠呢?”
“我們也不知道。”
“這樣吧,再給你們五分鐘的時間,過了五分鐘我們就一起收拾玩具的遊戲,好嗎?”爸爸說。
“好的。”
五分鐘的時間到了,爸爸媽媽又來了,“孩子們,五分鐘到了,我們該玩收拾玩具的遊戲了。”
啦啦唻唻是說話算數的孩子,她們看時間到了,就和爸爸媽媽一起收拾玩具。玩具被放回了它們的家,一個大大的箱子。不一會兒,玩具就收拾好了,房間裡又恢復了乾淨和整潔。
“我們收拾好玩具了,我們成功了。”啦啦唻唻和爸爸媽媽高興地一起擊掌,“啪、啪、啪”。
玩好收拾玩具的遊戲,爸爸對啦啦唻唻說:“孩子們從今天開始,咱們家要制定一些家庭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矩。”
“是什麼規矩呢?”
爸爸伸出一根手指,說:“第一條,每次玩過的玩具必須自己收拾起來,不能弄得到處都是。”
爸爸再伸出第二根手指,說:“第二條,飯前飯後要洗手,自己吃飯,不能剩飯剩菜。”
爸爸又伸出第三根手指,說:“第三條,要文明禮貌,不說髒話不罵人打人。”
爸爸又伸出第四根手指,說:“第四條,每天只能在規定的時間看電視,不能看太長時間。”
爸爸伸出第五根手指,說:“第五條,每天晚上九點鐘之前自己睡覺,早睡早起。”
“怎麼多規定啊,”啦啦和唻唻有些抱怨。
爸爸伸出一隻手掌來,晃了晃五根指頭說:“不多,只有五條規定,如果遵守規定,每次都可以獎勵一顆紅色的五角星。”
啦啦唻唻非常喜歡紅色五角星,她們聽說可以獎勵五角星都拼命點頭說,“可以獎勵五角星的,我們願意。”
“如果完不成怎麼辦呢?”爸爸又問。
啦啦唻唻想了想說:“就去掉一顆五角星。”
“好的,我同意。”爸爸說,“我們再說一遍我們的規定吧,你們跟著爸爸一起念,一定要記住啊”爸爸一邊說,一邊伸出一根手指,說:“第一條,每次玩過的玩具必須自己收拾起來,不能弄得到處都是。”
啦啦和來來也學著爸爸的樣子伸出一根手指說:“第一條,每次玩過的玩具必須自己收拾起來,不能弄得到處都是。”(讓你的孩子一起做、一起念)
爸爸再伸出第二根手指,說:“第二條,飯前飯後要洗手,自己吃飯,不能剩飯剩菜。” 啦啦唻唻也學著爸爸的樣子伸出二根手指說:“第二條,飯前飯後要洗手,自己吃飯,不能剩飯剩菜。”
爸爸又伸出第三根手指,說:“第三條,要文明禮貌,不說髒話不罵人打人。” 啦啦唻唻也學著爸爸的樣子伸出三根手指,說:“第三條,要文明禮貌,不說髒話不罵人打人。”
爸爸又伸出第四根手指,說:“第四條,每天只能在規定的時間看電視,不能看太長時間。”啦啦唻唻伸出第四根手指,說:“第四條,每天只能在規定的時間看電視,不能看太長時間。”
爸爸伸出第五根手指,說:“第五條,每天晚上九點鐘之前睡覺,早睡早起。” 啦啦唻唻伸出第五根手指,說:“第五條,每天晚上九點鐘之前睡覺,早睡早起。”
“好了,你們記住了嗎?”爸爸問。
啦啦唻唻大聲回答道:“記住了。”
“那你們自己背一遍。”
啦啦唻唻伸出手,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大聲背了一遍。
“爸爸很高興你們都記住了,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遵守這五條規定了,不僅你們要遵守,爸爸媽媽也要遵守,如果爸爸媽媽不遵守,你們也可以懲罰爸爸媽媽,給我們記黑五角星,好不好?”
“好的,”啦啦唻唻沒想到自己還可以監督爸爸媽媽,給爸爸媽媽記黑五角星,覺得這個規定很有意思,她們偷偷互相看了一眼,嘴角露出壞壞的微笑,她們太想抓住犯家規的爸爸媽媽了,太想給爸爸媽媽貼黑五角星了。
“好,我們拉勾、擊掌吧。”爸爸媽媽和啦啦唻唻拉了勾,又擊了掌,表示一定遵守規定。
爸爸媽媽又帶著啦啦唻唻找來了一張大紙板,他們在上面寫下了五條規定,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畫下了他們各自的頭像,然後掛在了大門上,這樣每天他們從大門經過的時候都可以看到大紙板,比一比紙板上的五角星誰的多。
故事的啟示:
制定家庭規定是家長教養孩子時常用的方法,因為家庭規則可以使孩子獲得方向感和參與感,可是有的父母感到自己制定的規定開始時對孩子還有一些作用,後來就得不到孩子的遵守了,父母們也不知道上為什麼?
前一個故事介紹過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兒童道德發展四階段”,一是自我中心階段(前道德階段),二是他律階段(道德實在論階段),三是自律階段(道德相對階段),四是公正階段(道德推理期)。
從以上理論,可以看出孩子在每個階段不同的之處。我女兒在上幼兒園期間,老師和警察是她心目中的絕對權威,權威地位遠遠高過爸爸媽媽,那時她的口頭禪就是“我們老師說”,“警察叔叔說的”,看到馬路上紅燈亮了就說“爸爸,我們老師說不許闖紅燈”。到了讀小學2-3年級女兒進入自律階段,看到紅燈就拉住我不讓我闖紅燈“爸爸紅燈了,不能再走了”。
在家庭規則的應用中,我發現很多家庭是或明或暗地有些不成文的規則,我認為這樣不好,這種不明確的家庭規定執行過程當中隨意性比較大,就會顛覆掉孩子心目中對家庭規定權威感,自然也就不會遵守了,家庭規則形同虛設。這種家庭的孩子很難形成規則意識,自律性差,道德感會下降。
我在這裡強烈要求各位讀者家長和未來的家長們,為了孩子一定要設立明確的,正式的家庭規則,黑紙白字地書寫下來,認真讀誦一遍,簽署所有家庭成員的名字,做這一些時一定要有儀式感,就猶如結婚時讀誦的誓言。
我舉一個例子,在女兒讀二年級的時候,為了履行不看電視的家庭規則,我把有線電視停了,後來電視機也賣掉了,從此家裡就再也沒有過電視機。這樣孩子寫作業,也不會因為父母看電視而分心和委屈,“憑什麼我就得寫作業,爸爸媽媽卻能看電視?”我在小的時候可沒少發這樣的牢騷。我有嚴重的“電視癮”,二三十年的看電視習慣一下子很難改掉,剛剛賣掉電視機的那些日子,女兒真的沒啥不習慣,我確實是坐臥不安,難受得緊,大概半個月後才成功脫癮。後來的日子就是女兒寫作業,我看書寫文章,女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這樣一點點地養成的。
下面請家長們注意,在制定家庭規則時一定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家庭規則必須協商一致。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參與到家庭規則的制定過程中來,民主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協商一致。這是家庭規則的核心要點,是家庭規則能否有效遵守和執行的必要條件。家庭規則不是法律,沒有國家機器做保障,它完全是依靠家庭成員的自覺來執行的,如果不是自己真實意思表達,對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員都是不尊重和不信任。
2、條款不宜過多。一般家庭規則的條款在5—10條為最佳,用每一根手指代替一條規則,手腦共用加深記憶(多感官共用是增強記憶力的好方法)。有些家長制定規則時一口氣會列十幾條,甚至幾十條,自己和孩子連記都記不住,更不用說遵守了。
3、 條款用詞要易懂易記。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就不贅述了。
4、 家庭規則要嚴格執行,獎罰分明。上至大國法律,下至小家規則,如果不能嚴格執行就猶如一紙空文,形同虛設,所以家長在執行規定時,切忌隨意,避免孩子對規則的權威性產生質疑和輕視。
5、 父母對處罰要達成統一。有規則就有罰則,家長在處罰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達成一致,不能一個罰,一個護(求情)。一般情況下,媽媽和長輩都心疼孩子,會幫助逃避處罰。心理 學研究發現,這種孩子非常聰明,他們非常會察言觀色,尋找可乘之機,鑽空子,甚至挑起父母祖輩之間的戰爭,來證明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所以,我為什麼要求大家在設立家庭規則時進行充分的民主協商,進行儀式化的簽約流程,這都是在提高家庭規則的權威性, 它的潛臺詞就是“ 我們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權利事前爭取,協議達成就要遵守”,“我是一個守信的人。”
6、 家庭規定針對所有家庭成員。規定必須針對所有家庭成員,不能雙重標準,這樣不僅加強了規則的權威性,還提高了孩子的參與性,提高了遵守規則的興趣。
7、 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在遵守家庭規則上要做出表率,尤其是在自己出錯的時候要勇於承擔責任,為孩子做榜樣,“言傳不如身教”。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孩子的行為是透過觀察和模仿“榜樣”學習來的,在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因此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個好榜樣。
8、規則要與時俱進。隨著孩子成長到不同的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各不相同,所以家庭規則也要與時俱進地進行修改。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我家電視機的事情,幼兒園階段女兒是可以看電視的,可以看到八九點,但是進入小學就不能看了,於是在二年級時我果斷處理掉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