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花錢始於唐朝,到了清代發展達到了鼎盛。五花八門的花錢是非流通貨幣,但又帶走有價證券性質在流通,在把玩。除用於民間宗教,婚慶,饋贈以外,其中有少部分系原朝廷所鑄,專用於宮廷慶典活動,人們稱之為宮錢。
宮錢的使用源於唐代,當時宮錢是用官爐鑄造,主要用於皇宮的節日慶典裝飾。清代宮錢,一般正面是年號,背面是天下太平、八卦圖或者吉語等。宮錢與民間花錢相比,主要是的銅質精良,所用黃銅在六煉以上,幣面多有鎏金,甚至會採用金銅銀合金鑄造。做工工藝精湛,製作精緻。工藝上有先鑄銅坯再人工精雕,或用雕母鑄成樣錢,開爐錢,然後人工雕刻。
目前,幣面載有朝代年號“通寶”字樣,背載“天下太平”四字的宮錢在收藏市場屬稀罕之物。市價高,不易收入。如“康熙”,“咸豐”天下太平”的宮錢好品,市價都在五位數以上。容老朽收藏四十餘載也沒有幾枚能稱得上是“宮錢”的花錢。勉強能湊數的有這幾枚品相上且說得過去的,現展示於後,與泉友分享。
本品含康熙通寶、雍正通寶、咸豐通寶、光緒通寶宮錢各一枚。
一,康熙通寶, 重鎏“金”,精煉銅材。 直徑41.7mm,厚度2.7mm,穿7.0mm,廓1.2mm,外緣8.2mm,重量25.98g。似後加工手雕。刀痕清晰,字型筆劃立面深峻。幣面和背外緣修磨成圓弧狀。內穿壁精修。
二,雍正通寶,重鎏“金”,精煉銅材 直徑41.8mm,厚度2.8mm,穿7.2mm,廓1.2mm,外緣7.4mm,重量28.58g。錢幣似有後加工手雕痕清,字面雕痕清晰。幣面和背外緣修磨成圓弧狀。內穿壁精修。
三,咸豐通寶,重鎏“金”,直徑41.3mm,厚度2.9mm,穿6.5mm,廓1.2mm,外緣6.2mm,重量27.22g。精煉銅材,材質特別好,疑有銀質合金。音純,敲擊顫音似銀幣。“寶”字左側澆注口明顯,但可能鑄模有冰裂,導致錢幣表面有規則的流銅痕跡。頗有特色。幣文與寶福局鑄錢常用書寫方法相似,疑為寶福局鑄錢。內穿壁有修。
四,光緒通寶,重鎏金幣 直徑46.5mm,厚度2.8mm,穿7.5mm,廓1.2mm,外緣8.5mm,重量30.79g。幣文筆劃流通明顯做工較粗糙。但幣面和背外緣仍修磨成圓弧狀。內穿壁精修。
熱望品評。
2021年9月25日撰稿於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