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愛茶成癖,有人愛壺如痴。玩物養志,有趣,生活才有趣。紫砂數百年傳承發展至今,有不少頂級玩家,因為紫砂壺如痴如醉。
01
項子京
項元汴[1](1525—1590),字子京,號墨林,明國子生,為項忠後裔,為明代著名鑑藏家。
可以這麼說,當今世界的頂級書畫珍品,上面的收藏印除了清朝皇帝的,就數他的印記最多。他所收藏的明和明以前的中國書畫數量之大,價值之巨,當今沒有任何博物館可比!
其少即英敏,博雅好古,醉心翰墨,絕意仕進。明萬曆年間,神宗朱翊鈞聞其名,特賜璽書徵他出來做官,不赴任。當時風雅之士來嘉興,必訪項元汴,名畫家文彭、文嘉(文徵明之子)等與項元汴交往尤密。其家資富饒,廣收法書名畫,所藏法書、名畫以及鼎彝玉石,儲藏之豐,甲於海內,“極一時之盛”。
如此收藏大家自然不會錯過紫砂壺,明代萬曆年間的紫砂名工巧匠,除時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三大妙手外,還大量湧現各懷絕技的制壺高手,紫砂市場繁榮。江南地區一些官僚士大夫,爭相定製紫砂文玩茶具,項子京就是其中之一。
▲大彬款 印包方壺 現藏香港茶具文物館
此外,據吳山莊編《中國紫砂辭典》記載,“傳項子京(墨林)定其壺式,世稱天籟閣壺”。可知項子京不僅定製壺、收藏壺,而且如同兩百多年後的陳曼生一樣,已經參與到紫砂壺造型設計之中,為紫砂壺注入了人文氣息。
▲墨林壺
此壺呈紫紅色,簡潔透亮。壺身似直桶形,蓋板寬大與口面相吻,蓋面穹起呈雙層,鈕為乳頭狀。流小彎、圈把修長。結構明朗,氣勢不凡,幾經碾轉,藏家甚珍愛,並以拓本藏記。
▲李茂林 菊花八瓣壺
根據史料記載項子京是最早一批參與並影響紫砂壺創作的文人,甚至比給予制壺大師時大彬巨大影響的陳繼儒還要早些。明晚期的這批江南文人最先推崇紫砂壺並用自己的藝術修養和審美眼光來幫助藝人們提升紫砂壺的文化品位,使其成為文房雅玩。
項子京還應是第一批從藝人手中定製紫砂壺的消費者之一。但目前能見到烙下項子京印記的砂壺已極少。最為著名的有李茂林制僧帽壺,蓋內有“茂林”長方印記,壺底刻有:“萬曆丁丑子京先生索,文嘉銘。”有藏於香港茶具文物館的時大彬制印包方壺,壺底刻有“墨林堂大彬”五字楷書款。
▲李茂林 僧帽壺 蓋內有“茂林”長方印記
壺肩銘文“浮霜冷月霽雨霄清流芳潤渴止暑消冰”,可旋環倒讀均成文。
02
康、雍、乾三帝
清代康雍乾時期,國力昌盛,宜興紫砂的發展更是進入一個空前的繁榮時期。清三代時期,宜興紫砂進貢內廷,備受帝王和宮廷人員的青睞,一時間成為風靡宮廷的藝術品。
康熙:紫砂琺琅器
康熙初年,西洋傳教士帶來“畫琺琅及琺琅物品”,引起皇帝的極大興趣。真正的宮廷紫砂是以康熙時宮中創燒成功的“康熙御製”款紫砂胎琺琅彩為開端,其代表了康熙朝紫砂製作的最高水平,色彩豔麗,製作精良。
▲清康熙 紫砂胎琺琅彩萬壽長春海棠式茶壺
▲清康熙 宜興胎畫琺琅四季花卉方壺
雍正:文雅脫俗
雍正皇帝的藝術品位極高且喜好茗飲,他欣賞紫砂壺造型的美妙和泥質的天然肌理美,不是追求過分的裝飾美,喜歡紫砂固有的古雅質感,這一時期的宮中紫砂器即使有花紋也是本色泥繪,紫砂的泥色之美得以完美地展現,表現出難得的文雅脫俗的風格。
▲清雍正 柿蒂起花扁壺
▲清雍正 五彩堆泥繪禮佛壺
乾隆:豐富多彩
乾隆朝宮廷對紫砂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乾隆帝的嗜茶習慣更增添了他對紫砂器的喜好,宮廷開始向宜興定燒茶具,同時燒製文房用具、花盆、魚缸等。宮廷造辦處負責設計呈覽皇上的紫砂茗壺圖樣,經批准後到宜興依樣定製(或詔高手進宮製作),專門製作供皇上飲茶的御用茶壺和茶葉罐等。同時,宜興窯也不斷地進獻貢品。
在所有的宮廷紫砂器中,乾隆紫砂器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們不僅形式多樣,裝飾手法也豐富多彩。
這一時期在紫砂器上已能熟練地運用堆繪、描金、上漆、彩畫、刻、剔等工藝,集詩、書、畫、印為一體,色彩豔麗,製作精良,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
▲清乾隆 楊履康 竹段堆泥萬壽荷花壺
▲清乾隆 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菊花壺
03
陳曼生、梅調鼎
不同於華美的宮廷紫砂器,在民間由於傳統文人對紫砂內在氣質的喜愛,「文人壺」大行其道,而其中尤以陳曼生、梅調鼎最為著名。
▲陳曼生
陳曼生對於紫砂和金石印學都十分喜愛,其便與制壺好手楊彭年合作,由陳曼生設計,楊彭年製作紫砂壺,並且陳曼生在壺身題刻壺銘。
這批紫砂壺古拙文雅、沉穩內斂,帶有典型的文人氣質,後世稱之為「曼生十八式」。
梅調鼎是著名書法家,日本書壇對其頗為推崇,譽為「清代王羲之」。梅調鼎在寧波創立了「玉成窯」,聘請制壺名家何心舟、王東石制壺,與一眾文人儒詩題銘書刻其上,追曼生遺韻,傳文人風雅。
▲清光緒 何心舟制、梅調鼎及徐三庚刻玉成窯三叉提樑壺
玉成窯傳器也被認為是文人壺的又一巔峰,這兩位紫砂壺玩家一開紫砂新風,賦予了其更為深沉的文化氣息。
千年紫砂,文化先行,前有陳曼生,後有梅調鼎。
04
奧玄寶
奧玄寶(1836—1897)原名奧三郎兵衛,字素養,號蘭田、獨飛,日本明治時期著名實業家、收藏家,喜愛收藏中國紫砂壺。中國很多紫砂壺研究者都以其號稱他為“奧蘭田”。
▲《茗壺圖錄》
《茗壺圖錄》是一本詳細、完整論述中國紫砂壺的專著,文圖並茂,由日本明治時期著名實業家、收藏家奧玄寶撰寫。
《茗壺圖錄》書中一共收集32把茗壺,並對這三十二把壺的身份資料做了詳盡的刻畫,其中有四把許龍文款的壺。這四把壺和另外四把同時期的壺,稱為“荊溪八仙”,現今收藏在日本東京的靜嘉堂。
其在《茗壺圖錄》自序中談到對紫砂壺的痴迷程度時說:“予於茗壺嗜好成癖焉。不論狀之大小,不問流之曲直,不言制之古今,不說泥之精粗、款之有無,苟有適於意者,輒購焉藏焉,把玩不置……”
05
龐元濟
龐元濟(1864~1949),字萊臣,號虛齋,不僅是民國著名實業家,更是享有盛名的一代收藏大家,以畢生精力收藏,與張伯駒享有“北張南龐”之譽。他出版的《虛齋名畫錄》名聞天下,卻很少人知道他還有一本《虛齋名陶錄》。
《虛齋名陶圖錄》分為上下兩冊,上冊著錄茶器,下冊著錄文玩。收錄明清兩代宜興紫砂制壺名家如陳和之、陳鳴遠、陳曼生等作品數十件,件件皆精。總共佳器32件,每件藏品均有器物全形拓圖和印章,另附有龐萊臣撰寫的詳細文字說明。
在龐元濟故世之前,虛齋藏品已然開始陸續星散,而記載於《虛齋名陶錄》中的紫砂珍品,也隨著戰亂不知去向。
直到2005年10月,美國E&J Frankel公司出版了一本叫《Zisha: The Purple Sandof China:The Lee Collection of Ming & Qing DynastyYixing Ware》的圖錄。裡面共有29件紫砂茶壺、雜項,盒子正是很典型的民國初年上海時期的包裝方式。
▲書中部分紫砂器
▲《虛齋名陶圖錄》記載
▲陳和之制紫砂壺
此壺首次出現在2011年保利春拍,成交價322萬
▲《虛齋名畫錄》記錄
▲桑連理館仿大彬制款 陳曼生銘 楊彭年制 紫泥扁石壺
出現在2011年嘉德秋拍,成交價將近200萬
▲《虛齋名畫錄》記錄
▲陳鳴遠款 素帶壺
目前最著名的一把「陳鳴遠款素帶壺」,這把壺在2016年春保利翦淞閣專場拍賣,以含傭3,162萬創下紫砂新高。
06
龔心釗
龔心釗(1870~1949),字懷希,號仲勉,安徽合肥人,寓居上海。他19歲中舉人,26歲中進士,是清代最後一任科舉考官。光緒年間出使英、法等國,清末出任加拿大總領事,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辛亥革命後不問世事,退隱上海,以詩文文物,遵生自怡。
他與民國總統徐世昌之胞弟,並稱為“南龔北徐”,皆是文人器玩收藏之大家。龔心釗平生篤好文物,潛心研究,因此他收藏的文物,精品頗多。他的收藏中當然不乏紫砂壺,如時大彬、徐友泉、陳鳴遠、陳曼生等名家紫砂壺。
▲曼生百衲壺 成交價1449萬元
▲龔心釗舊藏 許龍文制青娛軒款
紫泥調砂漢缾壺 成交價724.5萬元人民幣
▲龔心釗舊藏 曼生三足爐鼎壺
成交價621萬元人民幣
▲ 清乾隆·龔心釗舊藏 描金描銀紫泥虛扁壺
▲龔心釗舊藏 楊彭年制喬重禧刻漢瓦
成交價336萬元人民幣
▲龔心釗舊藏 陳鳴遠拼砂梅樁壺
成交價358.4萬元人民幣
▲龔心釗舊藏 明樹癭供春壺
07
李初梨
李初梨先生,重慶江津人,1900年生。原名李祚利,曾用名李初黎。
▲重慶三峽博物館
建國初期,關心社會流散文物,節衣縮食、精心蒐集珍藏,並把文物收藏、整理、保護作為畢生志趣和事業。文化大革命中,與文物同遭磨難,仍不改保護燦爛中華文化遺產的初衷。1983年,慨然將其30餘年蒐集的書畫、拓本、陶瓷、硯臺、青銅器等568件文物無償捐獻給重慶市博物館收藏。1990年再次向重慶市博物館捐獻43件文物。於1994年5月15日在北京逝世。
李初梨捐贈的文物上起商周,下迄民國,名家林列,數量之多達600餘件。其中,包括32件紫砂器,不少為國寶級的紫砂珍品。
▲陳信卿款 桶形壺
▲徐友泉款 鼎式壺
▲徐友泉款 瓦稜壺
▲邵蓋款 扁壺
▲時大彬款 葵花壺
▲陳鳴遠款 包袱壺
08
羅桂祥
羅桂祥(1910-1995),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實業家收藏家,畢生鍾愛藝術,喜愛古陶瓷及其他藝術品的收藏,尤喜收集宜興茶壺,香港茶具文物館大部分展品都是他捐贈,著有《宜興紫砂陶器》。
▲《宜興紫砂陶器》
2014年香港羅桂祥茶具文物館慶祝30週年館慶,展出羅老手捧“陳鳴遠制南瓜壺”照片
▲清康熙陳鳴遠制南瓜壺 羅桂祥舊藏
成交價3220萬元
羅桂祥先生收藏了許多紫砂茗壺重器,如著名的和正瓜壺等,他推崇對前人藝術創造成果的繼承和發揚,推動了當代紫砂的快速發展。
他在香港多次舉辦紫砂展覽,並邀請顧景舟先生等人多次前往講學,更是捐贈所藏珍品,成立了「香港茶具文物館」。
▲羅桂祥與顧景舟合照
羅桂祥先生不遺餘力推崇紫砂,對提高紫砂文化的檔次,做了大量的工作,有著開拓性的意義。
09
許四海
▲許四海
許四海先生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一代蜚聲中外的紫砂陶藝大家和收藏家,於2020年6月與世長辭。他雖富可敵國,常常身無分文。多少年來,他節衣縮食,不惜一切,將散落民間的奇珍異寶聚集在一起,成為一位獨具建樹的大收藏家,然家中生活一直過得非常清苦。
▲清 邵大亨 掇只壺 許四海藏
▲清康熙 陳鳴遠 金蟾束柴三友壺
▲清乾隆 致和齋爐鈞釉漢方壺
他收藏有中國曆代名壺800餘件,其中許多是國寶級的孤品。發展文化事業是場持久戰,作為一個紫砂壺收藏家,他說自己只是暫時代國家保管這些珍寶。
10
黃玄龍
▲黃玄龍
黃玄龍,1964年生於臺灣,文房收藏界執牛耳的古董名家,特別鍾愛明代文人的文房珍玩。1988年前往上海,從此遊走在兩岸之間,不僅收藏、經營古玩,還為歷代文房珍玩的資料整理花費大量精力。
黃玄龍創立了在華人收藏圈赫赫有名的文房雅玩品牌——『翦淞閣』,以質量精良的文房雅玩收藏著稱,並善於以藏養藏,推介文人文化不遺餘力。
自2006年專場後,“翦淞閣”便引領文房市場一路走高,之後每次的專拍幾乎都是拍場的亮點。可以說,“翦淞閣”已經成為文房拍賣的金字招牌。
▲清乾隆御製 水村園紫砂筆筒
北京保利春拍
燕閒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 專場
成交價:RMB 4,370,000
▲清 乾隆十三年 陳慶瀛制 蕉葉紋紫砂大泉罐
北京保利春拍
燕閒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 專場
成交價:RMB 920,000
▲顧景舟制 吳湖帆書畫 寒汀石瓢壺
北京保利春拍
燕閒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 專場
成交價:RMB 14,950,000
▲清光緒五年 王東石制並銘 石鍾壺
北京保利春拍
燕閒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 專場
成交價:RMB 1,127,000
▲清 瞿子冶銘 惜抱軒梅花壺
北京保利春拍
燕閒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 專場
成交價:RMB 3,220,000
▲清 陳曼青生銘 郭頻迦書畫 石瓢壺
北京保利春拍
燕閒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 專場
成交價:RMB 7,590,000
▲清 瞿子冶三絶 蘭竹圖石瓢壺
北京保利春拍
沖淡自然——翦淞閣文房韻物志 專場
成交價:RMB 1,725,000
▲清初 陳鳴遠制 素帶壺
北京保利春拍
沖淡自然——翦淞閣文房韻物志 專場
成交價:RMB 31,625,000
▲清 楊彭年制 瞿子冶畫竹圖紫砂壺
保利華誼秋拍
神采璀璨·翦淞閣文房韻物志 專場
成交價:RMB 2,070,000
▲清初 陳鳴遠制 傳香壺
2016年保利華誼秋拍
神采璀璨·翦淞閣文房韻物志 專場
成交價:RMB 34,500,000
▲當代 顧景舟制高僧帽壺
中國嘉德春拍
剪淞閣主人黃玄龍先生 舊藏
成交價:RMB 4,600,000
黃玄龍說:而現在,市場對文房藝術的認可說明,中國藝術市場上的主導者開始變成中國人自己,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文房藝術品的收藏會越來越被人們和市場所重視,畢竟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迴歸,文房藝術是不可忽視的。
11
楊子
當代喜愛紫砂壺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其中最為有名的紫砂大收藏家,應是楊子先生。
▲1959年作 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
紫砂壺最高的拍賣記錄是,顧景舟先生的松鼠葡萄套組,這套紫砂茶具在當時拍出了9200萬的天價,而拍下它的,正是楊子。其後,又在拍場以3億的價格拍到顧景舟大師的其他作品數把。
▲楊子
2017年秋拍,楊子又以以680萬元的高價,拍下一套紫砂嵌金“有求必應”香爐套組重器。
▲“有求必應”香爐套組
不管是帝王貴胄、文人士子,還是商界大鱷,他們見證了紫砂行業的發展,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紫砂文化的發展,促進了紫砂文化的傳播。
內容整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