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的郵票發展史上,軍郵有著獨特的歷史背景和使用途徑,歷經滄桑,發發停停,命途多舛。也或許正因此,讓無數集郵藏家趨之若鶩。
軍郵,特指專供軍人免費或減費交寄郵件貼用的郵票。溯源軍郵歷史,可追溯至古代的郵驛制度,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就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郵驛系統,用於傳遞軍令和政令。作為我國人民郵政的組成部分,曾先後發行過兩套軍郵。分別是1953年發行的軍1“軍人貼用”郵票和1995年發行的軍2“義務兵專用”郵票,即紅軍郵。
新中國成立後,國內和平環境的出現使得部隊的通訊量較戰時有所增長,郵遞的工作量和軍費開資加大,同時野戰部隊、地方部隊等各部隊間郵資減免的政策也不盡相同,因此軍郵的發行勢在必行。
1953年11月1日,原郵電部發行一套“軍人貼用”郵票,以優待軍人免費寄信之用。票面以“八一”軍徽為主圖,外有稻穗圖案環之,下方印有“軍人貼用”、“中國人民郵政”及“800圓”等字樣。此套軍郵共三枚,圖形一致,分黃、紫、藍三種顏色。黃軍郵供陸軍貼用,紫軍郵供空軍貼用,藍軍郵供海軍貼用。三色軍郵因印刷時間不同,存世量有顯著區別。黃軍郵最先印製,紫軍郵次之,藍軍郵最後印製。除藍軍郵外,印製完成的軍郵先行發至各部隊及軍事機關,但在正式發行前,原郵電部和通訊兵部在商定發放範圍和使用物件時,認為郵票使用物件不好控制,如不能明確發放範圍,易造成濫用,從而影響郵政收入,因此商定停止發行這套軍郵,但有少數部隊已提前發給個人使用,因此三色軍郵都流出一些。黃軍郵最多,其次為紫軍郵,藍軍郵數量最少,如今已成為拍場難得一見的罕品,珍貴異常。
1953年發行我國第一套軍用郵票
1995年8月1日,歷經42年之久,新中國第二套軍郵——“義務兵專用”郵票問世,因色彩鮮紅亮麗,被稱為“紅軍郵”。與第一套“軍人貼用”郵票不同,軍2“義務兵專用”郵票僅限瀋陽軍區駐東北三省解放軍試用。然而此次試行也僅歷經20個月14天,便隨著原郵電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頒發郵電部聯字[1997]286號《關於駐東北地區部隊恢復使用“義務兵免費信件”三角戳記的通知》而停用。檔案中指出:“自1997年4月15日零時起,駐東北地區部隊義務兵恢復使用義務兵免費信件三角戳記,停止使用《義務兵專用郵票》。各單位所餘郵票統一清點上交瀋陽軍區封存,聽通知處理,嚴禁自行處理。”
紅軍郵停止發放的時間是1996年8月1日,這一天也是瀋陽軍區恢復使用義務兵免費信件三角戳的時間,1996年8月1日至1997年4月14日期間,瀋陽軍區實行紅軍郵和三角戳並用,自1997年4月15日零時起,紅軍郵停止試用,全面恢復三角戳使用。
義務兵免費信件三角戳記
雖然因種種原因,軍郵的使用在我國舉步維艱,但卻使其在我國的郵票市場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在物以稀為貴的今天,兼具藝術價值的紅軍郵是眾多郵品藏家的珍郵收藏。
“義務兵專用”郵票(紅軍郵)以“神聖的使命”為主題構思,由書畫家楊谷昌先生設計,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承印。以“八一”軍旗下陸海空三軍戰士軍禮形象為中心,背景以戰鷹、軍艦、坦克三軍代表性的現代化作戰武器展示了我國的現代化國防及強大的綜合國力,突出義務兵保衛祖國的神聖使命。右下角的和平鴿形象雙關,有通訊和崇尚和平之意,票面上方印有“中國郵政”、“義務兵貼用”及“20分”面值等字樣。整版50枚,有通齒版和不通齒版之分。在試發行期間,每位戰士最先發放25枚即半版紅軍郵,按每星期一封信可用半年之久,之後又陸續發放15枚、10枚,每位戰士三次領取共計整版50枚。隨著1997年4月15日三角形“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的恢復使用,紅軍郵正式停用,但屬於紅軍郵的傳奇卻未完待續……
1995年義務兵專用郵品(紅軍郵)超寬圖幅試印新票新一枚
1995年義務兵專用郵票(紅軍郵)新票一枚
1995年義務兵專用郵票(紅軍郵)20分無齒左下直角邊新票一枚
1995年義務兵專用郵票(紅軍郵)20分新票橫雙連
1995年義務兵專用郵票(紅軍郵)不通齒新票整版5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