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品類繁雜的珍珠品類中,有一種珍珠一直是深受大家追捧,它生產在氣候溫暖的地帶,只有清澈透明的海域,才能孕育出這種珍珠,這就是南洋珠。
南洋珠的產地分佈非常廣泛,我們熟知的產地有:澳大利亞、緬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以及大洋中各個島嶼群,這些地方產出的珍珠都叫南洋珠。而我們平時所聽到的,大溪地珍珠、澳白珠、都是南洋珠的分支。
南洋珠主要寄主於大牡蠣中,我們通常稱他們為金唇或者銀唇。一顆南洋珠的生長週期通常為兩年。
判斷一顆南洋珠的價值,不同國家甚至不同的珠寶商都有自己的一套分級評估標準。 但是無論這之間有何差異,大致都離不開一些主要的判斷因素,只要掌握了這些判斷要點 你就能從中選出一顆稱心如意的珍珠。
珍珠價值的靈魂在於光澤----美來自內在
有人說決定珍珠價值高低的是珍珠的尺寸,也有人說決定珍珠價值高低的是珍珠的顏色。這兩種說法都對,尺寸和顏色確實影響了珍珠的價值,但人們之所以喜歡珍珠,最根本的追求在於痴迷珍珠獨特的光澤。珍珠光澤,是由珍珠表面反射的光結合其深層的內部輝光而共同產生的效應。南洋珠由許多被稱為珍珠質的晶體狀物質組成, 這是長期以來由珍珠母貝由活體內部分泌的組織凝結而成,具體成分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分泌的組織在表面凝結的厚度越大,這種對光的反射效應就越強,因此珍珠的光澤之美被形容成由內而外的內在美。 在具體挑選時,我們一般把光澤分成五個級別。
一.燦爛光澤:類似金屬光澤,會產生鏡子面一樣的反射,透過晃動珍珠,我們能清晰的,看到它所反射的物體。
二.極好的光澤:類似亞金屬光澤,同樣可以像鏡子一樣反射,但沒有前者清晰。
三.很好的光澤 :珍珠光澤,反射光強度中等,可以 看到反射物體的輪廓。
四.中等光澤:弱珍珠光澤,反射光不明亮刺眼,可以看到反射物體模糊的團狀光影。
五.差光澤:缺乏光澤,反射光弱,無法看到反射物體影像。
珍珠表面的光潔度---有瑕與無暇的毫釐之爭
光潔度這一項主要也還是為了體現珍珠的光澤而設定的, 二者相輔相成。完美的光潔度能讓光澤好的珍珠的美麗更上一層樓,反之如果一顆完美的珍珠可能因為表面帶有明顯瑕疵而價值大打折扣。
我們常見的影響表面光潔度的因素有以下幾類。
一.坑點:也叫斑點,是珍珠瑕疵中最常見的一個型別。通常表現為在珍珠表面出現一個小洞,或者凹痕,再或者是大一點的凹坑,整片的凹陷區域等。
二.腫塊:類似於凸起的疤痕或者水痘一樣的小水泡,他們會讓珍珠的表面變得不勻稱,甚至有時還會變顏色。
三.表皮脫落:這種瑕疵和珍珠的生長結構有關,通俗點來說,外觀有點像人撕過的嘴唇。
四.劃痕:劃痕也是珍珠常見的瑕疵之一,它的出現可能是天然也可能是人為的。因為珍珠硬度不高,所以如果不小心經常會在珍珠表面留下線條的痕跡。
五.褶皺:這種瑕疵很好理解,就是珍珠表面凹凸不平的外觀。
根據以上這些瑕疵在珍珠表面出現的多少以及所佔珍珠的面積,我們可以把珍珠的光潔度分成從優到劣一共六級。
A.針尖大小的瑕疵,肉眼幾乎看不見;
B1.珍珠全表面分佈4個以下微小瑕疵,肉眼不易發現;
B2.珍珠30%的表面有可見的瑕疵,但不在同一區域集中;
C1.珍珠50%以上的表面有可見瑕疵,但不一定在同一區域集中;
C2.珍珠表面的大部分都有嚴重的瑕疵;
D.重的或深的瑕疵或者薄珍珠層。
異形珠的等級區別於以上的判定標準,它主要還是優先考慮形狀。
A.形狀理想:表面光滑,光澤良好,可以有微小瑕疵;
B.形狀好:表面光滑,光澤良好,在珍珠的表面不到30% 處有斑點或者褶皺;
C.形狀非常不對稱:在不到30%的珍珠表面有斑點或者褶皺;
D.珍珠表面大部分有嚴重的斑點:珍珠表面大部分有嚴重的褶皺。
珍珠顆粒度是和瑕疵組成珍珠光潔度的另一項分級指標,它指的是珍珠表面組成結構的緊密程度。結構越緊密珍珠表面的顆粒感就越不明顯,顆粒感會在珍珠表面出現漣漪的現象,而更加嚴重的顆粒感會給人以珍珠表面產生裂縫的視覺效果。顆粒感分為以下幾個級別。
CL(clear):表面不可見珍珠顆粒;
VSL(very clear):非常輕微的顆粒感;
SL(slight):珍珠表面30%的區域可見輕微珍珠顆粒;
MD(medium):50%以上的區域可以見到中等珍珠顆粒;
HY(heavy):整個珍珠表面都可以見到較重的珍珠顆粒。
所以在這裡,珍珠的光潔度評價是將兩個要素結合。比如“A/SL”、 “B1/HY”。
現在輪到討論一下我們的主角—南洋珠的顏色
出產南洋珠的地域非常廣泛,所以珍珠母貝的種類以及生長環境也非常的繁多複雜,而這兩項條件恰恰又決定了珍珠的顏色,所以南洋珠的顏色可謂是豐富多樣。
南洋珠的顏色,可以分為三大類:白色,黃色,黑色。在每一大類顏色中,又劃分出很多分支色系,比如
白色南洋珠中有:純白、象牙白、銀白、灰白、藍白等;
黃色南洋珠中有:純黃、奶黃、金黃、香檳黃等;
黑色南洋珠中有:茄紫紅、孔雀綠、海洋綠、檸檬綠、藍、皇家藍、灰綠、灰藍等。
所有的顏色都有深淺之分,對於南洋珠的時候也不例外。對於顏色深的南洋珠,通常會被形容為強烈;而對於顏色淺的,通常形容為柔和。
在描述一顆南洋珠的本色時,通常把顏色深淺程度和顏色放在一起。比如,強銀藍色(ISIL/BLU)(I表示強烈 L表示柔和)。
除了珍珠的本色以外,南洋珠還經常顯示出美麗的彩虹色,尤其是粉色和綠色。這種伴色主要是來自於珍珠層上下兩層對光的反射行為,在描述南洋珠的顏色時,會先將本色的色調列出,然後再描述伴色色調。
顏色是一個高度主觀的判定專案,價值高低會隨著市場在某一階段對某一特定顏色的追逐而隨時發生改變。
南洋珠的形狀
南洋珠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如果過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你將很難區分正圓形珍珠與近圓形珍珠的外觀。
南洋珠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正圓形、近圓形、其他對稱形、扁形,還有異形。
具體的分類十分複雜,在這裡,我們介紹一下通常的區分方法:
珍珠是在母貝中自然形成的,這中間包含了大自然太多的未知因素,想要獲得一顆標準正圓形的珍珠,是非常難的。因此有一個被市場廣泛接受的範圍:凡是珍珠的直徑變化小於2.5% 他都被認為是正圓形的。換算一下,也就是10mm的珍珠可以有0.25mm的誤差; 20mm的珍珠可以有0.5mm的誤差。
當珍珠直徑的變化超過了2.5%的時候,就被歸為近圓形珍珠了,這其中還包括一些有腫塊的珍珠。
其他對稱形珍珠指的一般是水滴形,橢圓形等這種不是圓形但有對稱軸的規則形狀珍珠。這裡對這幾種形狀也有標準限制嗎,比如水滴形珍珠垂直縱軸必須要比它的水平橫軸要長;
扁形珍珠的判定標準和水滴形的恰恰相反他要求垂直方向的對稱軸總是要比水平橫軸短。
異形珠是南洋珠中的特色,它的形狀是不規則的,這些珍珠往往獲得很多國外珠寶設計師的喜愛。
值得一提的是,在異形珠上還經常生長有一個或者多個平行的凹槽,我們稱它為珍珠圓環,這種珍珠時下很是流行。
南洋珠的尺寸
南洋珠以其巨大而聞名。通常南洋珠以毫米為單位,尺寸範圍一般在9-20mm,大多數在10-17mm範圍內,不規則的異形珠,可以達到40mm甚至更大。
以上便是我們對南洋珠品質標準的一個簡單介紹,希望能給大家以後挑選南洋珍珠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