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說說馬路的由來:據說、修“馬路”是從國外傳到我們中國裡的,我也納悶過,中國也有馬路怎,麼一條路還需要外國進口嗎?
其實,在很早很早以前,西方的發達國家他們工業革命要早些時間,工業的發展對有交通運輸的要求愈來愈高。如果是路小了,窄了的話,那肯定就不得行,走人的話還差不多,要是搬運大點的東西就不得行,於是,一般人走的路就的加寬,加結實了。用於走人的路就拿來升級改造。
在這種情況下,英格蘭有個叫“約翰·馬卡丹”的同志就設計了一套全新的修築路面的方法,那就是用碎石鋪路面,不容易塌陷。修路的時候把路中間整高點,水就會自己往兩邊跑,不得躺在路上不走,水往地處流唄。路面平整了、寬敞開闊了,那肯定拉點大的東西就很方便了。後來,這種碎石路面的路就用其設計人名字來命名,取名為“馬卡丹路”,簡稱為“馬路”。
到了後來,在上海、廣州、福州等沿海的城市,港口和重要的地方,有西方國家的商人,他們來中國發展,看到中國的路還不夠寬敞結實,於是就把馬卡丹路修建碎石路的具體方法帶到了中國來推廣。漸漸地,這種修路的方法就被廣泛流傳,路也就在這種方法的引導致下被認可和推行。就是現代人都還有把公路習慣叫作“馬路”。在我們這些老百姓的思維裡,我就認為主要是往年拉動細車子少,一般用的都是馬車,所以就叫“馬路”。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