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陵
近些年,華胥鎮的名氣不斷見漲,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華胥鎮有一條杏花谷,春暖花開的季節,漫山遍野開滿了粉紅的杏花,紛繁溢彩,香氣四溢。每到這個季節,人們便絡繹不絕地來到杏花谷,遊覽打卡,踏青賞春。我也去過杏花谷,也曾感嘆於花海的豔美,沉醉於花香之中。但卻只是賞花探春,並沒有關注“華胥”的來龍去脈,深究當地的歷史文化。直到有一天,一位網友提到“華胥陵”,才引起了我的注意,開始瞭解華胥的文化,華胥的內涵。
原來,華胥鎮是有深厚的文化沉澱的,它是中華始祖母“華胥”的故里和歸葬地,“華胥陵”就位於藍田縣華胥鎮孟巖村。
“華胥陵”俗稱“義母陵”,是上古時期華胥國女首領華胥氏的陵墓。華胥氏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也是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因此,有的專家稱華胥氏是華夏子孫的繁衍之根。也有人說“華夏”的“華”就來自於“華胥”的華,是否確切,我沒有再去細究。
據說,原來的華胥陵周長200多米,高8米,陵區內殿宇雄偉,樹木參天,香火旺盛,常年祭祀不斷。
可惜的是,後來華胥陵祭壇被拆毀了,廟宇被毀壞了,祭祀用的大鐘被打碎了,陵冢的封土也被一些鄉親墊地建房用了。
現在的華胥陵只剩下一個高約二三十釐米的平臺,幾米開外,便是村民的住房院落,遠遠望去,並不協調。
我在附近簡單地轉了轉,沒有發現明顯的陵墓遺蹟。幾塊立在平臺附近的陵碑,便是華胥陵的主要昭示。
平臺周邊,除了我和幾位村民,沒有其他遊客。我默默地佇立在陵碑前,心情沉悶。
我想,華胥是華夏民族的生命之源,它的光環應該是華胥氏、華胥文化,不能讓一溝的杏花爭了彩頭,成為華胥的代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