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夫·昆斯宣佈他的NFT專案將登月。
雖已有很多藝術作品被送往太空,
但其作品首次被批准登陸月球表面。
計劃將其雕塑永久保留在月球上,
該專案名為“月相”。
談起身價最貴的在世藝術家之一傑夫·昆斯(Jeff Koons),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都是他那標誌性的“氣球狗”和“兔子”等不鏽鋼雕塑。
作為當代著名波普藝術家,傑夫·昆斯(Jeff Koons)宣佈推出“Moon Phases”(月相)雕塑同名 NFT 系列,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批被授權放置在月球上的藝術品。
他手中的雕塑形象,大部分都是可愛的卡通形象以及充滿想象裡的圖案,每一個都給人巨大的衝擊力。
而這些型別的作品竟然將直接飛上太空!
傑夫·昆斯和他的巨型鏡面不鏽鋼雕塑《氣球狗》
傑夫·昆斯與他的鏡面不鏽鋼雕像作品
今年7月,在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這些雕塑將乘坐由總部設在休斯頓的Intuitive Machines公司製造的機器人月球登陸器前往月球表面。並且,每個雕塑都將有一個獨特的數字 NFT 並將在 NFT 平臺 Pace Verso 上推出。
對此傑夫·昆斯表示,
“我想建立一個基於人文主義和哲學思想的具有歷史意義的NFT專案。我們在太空的成就代表了人類的無限潛力。太空探索讓我們看到了人類超越世俗限制的能力。這些理念是我的NFT專案的核心,可以將其理解為人類在地球內外雄心勃勃成就的延續和慶祝。”
馬克·格里姆徹(Marc Glimcher)
“我們很快就興奮起來了,火箭已經在發射臺上了。事實上,它本該在3月發射。”
佩斯畫廊的總裁兼執行長馬克·格里姆徹(Marc Glimcher)說,
“這次發射是為直覺起源計劃在2024年執行的一項特殊任務做準備:這是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載人登月,據稱將開啟月球上採礦和製造業的時代。“
關於傑夫·昆斯的其他作品:
Bourgeois Bust - Jeff and Ilona
1991 大理石
113×71.1×53.3cm
氣球狗 1995-1998
布面油畫 259.1×363.2cm
懸掛的心 1994-2006
鏡面拋光不鏽鋼,透明彩色塗層
291×280×101.5cm 緞帶的高度各不相同
氣球猴子 2006-2013
鏡面拋光不鏽鋼,透明彩色塗層
381×320×596.9cm
5個獨特的版本(紅色、洋紅色、藍色、黃色、橙色)
大力水手 2009-2011
鏡面拋光不鏽鋼,透明彩色塗層
198.1×131.4×72.4cm
Gazing Ball (da Vinci Mona Lisa)
2015 帆布、玻璃和鋁合金
172.7×115.6×37.5cm
昆斯在藝術界的評價一直是極端兩極分化的。
有人大聲稱讚他的前衛、犀利和充滿喜悅;還有一些人不屑於貶低它們,認為它們是廉價而浮華的庸俗作品。
但這依然不影響他成為目前身價最貴的在世藝術家之一。
對此,昆斯說:
“我認為批評無法阻止藝術家對藝術的創作熱情,更不用說人們對相關藝術作品的探索了。蘿蔔和蔬菜都有自己的愛好。”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期待和探索。一旦我們以科學的名義登上月球;今天,當代藝術也突破了限制,進入了廣闊的空間。
據《Vogue》報道,其競爭對手Astrobotic公司也計劃將一件由薩沙·賈夫裡(Sacha Jafri)創作的藝術品送上月球。
▲ 藝術家薩沙·賈夫裡(Sacha Jafri)
這位藝術家以不斷努力“透過有史以來在畫布上創作的最大畫作連線世界”而聞名,他的作品《人性之旅》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最大藝術畫布”。
《人性之旅》描繪了地球的靈魂、自然、人類本身、母親的愛和養育、父親的指導和保護
世界上最大帆布油畫作品《人性之旅》
關於本次航空之旅,他的最新作品名為“堅不可摧”(indestructible),這是一個用黃金雕刻的心形圖案,覆蓋在航空級鋁材上。
賈夫裡說,由於月球環境“非常極端”,他必須讓自己的作品“堅不可摧”。他說,心形圖案是一對情侶擁抱在一起,表達“共同的人性”。
薩沙·賈弗裡的最新作品“堅不可摧”
從第一幅在1965完成的空間繪畫,到1995的第一次空間藝術展,到第一部在2021完成的太空電影等…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過。
第一幅創作於外太空的畫作
▲ 阿列克謝·阿爾基波維奇·列昂諾夫(Alexei Arkhipovich Leonov),《日出軌道》,1965
第一場太空中的藝術展
▲ 圖片來自 Ars Ad Astra網站
第一部太空電影
▲ 圖片來自尤里·加加林宇航員培訓中心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2021年2月1日,首枚以藝術為名的火箭“徐冰天書號”在中國酒泉發射。浩瀚星空,日月盈虧,各界人士持續近兩年的跨學科實踐進行歸納和呈現。
計劃是這些“文字”隨著火箭經歷上天入地的過程,在火力推送、大氣摩擦、箭體隕落等自然力量的再造中,呈現出天人合一的作品形態。
發射當天下午4點15分,火箭點火。然而,兩分鐘後,一團巨大的蘑菇雲在發射場以西偏南39.5公里處升起。10分鐘後,衛星發回的訊號仍未收到。“徐冰天書號”發射失利。
火箭雖然沒能如願升空,但徐冰覺得藝術製造“無對錯”,它把人們帶到一個新地方。
▲ 徐冰,《“徐冰天書號”效果圖》,2019-2021 徐冰工作室
▲“徐冰天書號”設計細節 徐冰工作室
面對正在到來的太空時代,人們似乎剛剛從對上蒼的敬畏中倉促地轉換了角色,航天科技工作者開啟了太空的科學大門。
關於徐冰,喬納斯·斯坦普(Jonas Stampe)說:
“歷史上,徐冰是第一個將火箭本身及它整體的運作過程設想為具有多面性的當代藝術品的藝術家。之前的藝術家從未將火箭視為作品的一部分,而只是將其作為把藝術作品運送到外太空的工具,或者說,一種將作品送往現場的簡單運輸工具。”
▲ “徐冰天書號”火箭發射 徐冰工作室
▲ 《“徐冰天書號”:環形山》 ,徐冰,2019-2021,紅磚美術館展覽現場
▲ 手持“徐冰天書號”墜落殘片的藝術家徐冰 徐冰工作室
昨日,我們以科學的名義探索宇宙;今天,我們與藝術攜手,把人文關懷帶給皓月星辰。毫無疑問,昆斯等專案將成為進入當代藝術視野的又一次偉大嘗試...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