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戰軍的38、39、40、43軍是“林彪手下四隻虎”,其中38、39、40軍三隻“老虎”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我對38軍推崇備至,但最喜歡的卻是40軍,這隻小老虎和三個老大哥相比,特點就是一個字,兇。對於這種嗷嗷叫的部隊,魅力自然是無法抗拒。
本文是書稿中第一段定稿的文字,所以和以前的初稿相比,文末添加了註釋。
1950年11月3日,志願軍39軍取得雲山大捷後,美軍第8集團軍全線撤退,形勢一片大好。司令員彭德懷遂電令各軍:立即採取一切辦法,迅速抓住敵人,不讓敵人逃脫。根據命令,志願軍38、39、40、50、66軍部隊迅速轉入追擊。
追擊戰鬥,通常都是擴大戰果、徹底殲滅敵人的決定性戰鬥。可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不是這樣,追擊戰鬥對志願軍來說是個苦差事,原因很簡單,美軍的機動能力實在比我們強多了,更不用說還有無數的飛機在掩護著他們。兩條腿怎麼可能趕得上四個輪子?就算追上了,面對美軍強大的火力和殿後的裝甲部隊,這個仗也很難打。
凡事總有例外,40軍120師359團在向清川江的追擊途中卻追上了一支美軍部隊。這是美軍第24師19團。當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下令全線撤退後,美軍第1軍軍長米爾本把殿後任務交給了19團和英軍第27旅。這讓開路當先鋒,撤退打後衛的英國人心裡平衡了不少。
第19團是美軍的一支老牌部隊,1861年5月4日,美國時任總統林肯簽署命令成立第19團[①],隨即該團參加了南北戰爭。朝鮮戰爭爆發後,該團是美軍最早參戰的步兵團之一,到了9月美軍整編的時候,第19團由原19團部隊和29團、34團部隊重新編成。(我寫過解放軍各部隊入朝參戰的情況,其實美軍的情況和解放軍是一樣,大部分美軍部隊都有人員補充到朝鮮戰場上,美軍參戰總人數是190萬人,僅比志願軍少一點。關於這一點,我被無數的網路鍵盤俠噴過了,他們告訴我,美軍不可能有這麼多人參戰。在此,我只能遺憾地告訴他們,這個資料是寫在美國國防部網站上的,對朝鮮戰爭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
被志願軍359團追上的美軍是19團的1營,美軍第19團之前剛剛被358團追上,一場交鋒後,美軍擺脫358團,正在趕往清川江北岸的預定防禦陣地。原本359團於11月5日拂曉進至寧邊西側的外城洞時正準備宿營休息,可偵察員報告,寧邊城內的美軍第19團剛剛撤退,馬路上到處是馬達的轟鳴聲。團長李林一和政委馬順天當場決定:停止休息,立即追擊。
馬順天因為資格老,新任團長李林一對他很尊重,因此由馬順天做出部署:一、打破常規,白晝追擊;二、走小路縮小目標,隱蔽企圖,從側翼迂迴;三、輕裝上陣,發揚廣西戰役兩個半小時強行軍23公里追上國民黨125軍堵住退路的作風,跑步前進[②]。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志願軍第一次在白晝強行軍追擊。奔襲,這可是120師的強項,當年120師在廣西把國民黨125軍跑得懷疑人生,落後兩天路程,硬是被120師給追上了。
說走就走,李林一和馬順天跑在了全團最前面,部隊緊緊跟上,一場馬拉松就此展開,一晚上沒睡覺,看來對我們的戰士沒什麼影響。他們的隱蔽是相當成功的,跑步前進10餘公里後,359團來到九龍江邊。在涉渡九龍江時,359團終於被美軍偵察機發現了,美軍偵察機迅速報告:發現大約1000箇中國人從第19團1營西北2公里處渡過九龍江,隨即消失在南岸的森林裡,很顯然,中國人正在迂迴1營的後方[③]。
但是為時已晚,渡過九龍江後,359團馬不停蹄,沿著166高地向龍淵洞迅速穿插,目標就在前方,此時距離359團出發還不到兩個小時,他們已經奔襲20多公里。
當359團進至一個交叉路口時,發現路上美軍的輜重車隊正源源不斷向清川江飛奔(其實是韓軍第1師團和美軍第24師的小部撤退部隊,美軍第19團的部隊此時已進入陣地,1、2、3營從九龍江到清川江一字排開[④]。
李林一和馬順天當即決定,3營繼續直插龍淵洞,沿公路兩側展開,準備阻擊。4連攻佔龍淵洞北側130高地後,和1營並肩攻擊向北攻擊,把美軍向九龍江邊壓迫。李林一和馬順天的胃口是相當之大,也很聰明。他們知道自己是先頭,身後還有360團和119師的部隊,所以是繞到美軍南邊,一個營堵住路,其他部隊把美軍從南往北趕,而且故意往九龍江南岸趕,只要堅持到天黑,後續部隊一到,那就是合圍。這種幹部,都是用腦子打仗的。
11月5日12時10分,當美軍第19團1營一個報務員正在向團裡報告情況的時候,359團突然發起進攻,抓住了這個報務員並繳獲電臺。美軍第19團直接聽到了志願軍襲擊1營指揮所的實況直播[⑤]。
359團的計劃很好,可是美國人不配合啊。接下來的情況讓359團有些始料未及,他們一本正經拉開架勢準備好好和美國人打一仗,可美軍直接開始了逃跑,圍殲戰再次變成了追擊。
此情此景讓美國人也很尷尬,美國人寫道:“第1營沒有進行什麼戰鬥,他們破壞和拋棄了那裡沉重的裝置和車輛,然後向東撤退,越過九龍江和清川江回到己方陣地。”[⑥]日本人則毫不客氣:“該營驚慌失措,遺棄了重武器和車輛,奔向安州。”[⑦]
實際上逃命的美軍第19團1營的大兵們連輕武器都扔了,只有少部分人逃回去的時候還拿著槍。[⑧]
左:老態龍鍾的美軍第24師師長丘奇,右: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
美軍第24師師長丘奇少將簡直就要氣昏了。年老體弱的丘奇一時間感到心力憔悴,好不容易讓24師看起來重振旗鼓了(美軍第24師在之前與人民軍的戰鬥中損失非常慘重),沒想到這才沒多久又出現如此丟人的一幕,整整一個營,居然連跟中國人打一仗的勇氣都沒有,而他們的任務就是後衛,阻擊志願軍。可是這幫老爺一遇到襲擊,就直接丟盔棄甲、落荒而逃。火冒三丈的丘奇一邊讓副師長戴維森准將火速趕往清川江北,統一指揮江北的部隊,一邊下令讓第19團1營滾回去參加戰鬥。
不得不羨慕美軍的裝備,午後不久,戴維森就乘坐直升機趕到第19團指揮所,宣佈接管指揮權,成立戴維森特遣隊。
美軍第19團團長摩爾,也可翻譯為穆爾,因為美軍第9軍軍長一直翻譯為穆爾,為避免讀者混淆,本書用摩爾
面對副師長,19團團長摩爾上校都不知道說什麼好,1營的這一幕,簡直就是錦江之戰的翻版,裝備和車輛再次被丟光,又是C連遭到了最嚴重的損失,他無法理解為什麼在重振士氣之後,1營還是這麼窩囊?他只能告訴戴維森已經派部隊去救援他們,在摩爾的命令下,第19團的作戰參謀洛根少校率領3營特遣隊(3營營長艾爾斯生病,這個營長倒是蠻能打仗的,他是義大利戰役時的老兵)在14時就向359團發起反撲[⑨],但是遭到了佔領公路兩側高地的7連和9連的堅決阻擊。攻擊受阻後,洛根少校報告,遭遇強大敵人攔截,無法前進。此時僅僅是15時40分,救援的3營特遣隊就不肯打了。美國人每次總是找這樣的藉口,志願軍阻擊部隊只有兩個連,兵力還不及進攻的美軍,如此孱弱的火力,在美軍嘴裡變成了強大部隊。小小的一次戰鬥,美軍就領教到了“旋風部隊”的厲害,直接體會到了“風林火山”中的三個字,其疾如風,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359團可沒時間搭理美軍的反撲,1營、2營正興高采烈地抓著俘虜,戰士們跟著美軍的屁股追得漫山遍野,追上後,往往只要晃一下槍,美國人就舉手投降了,反抗者寥寥無幾;美軍中跑得比較快的,追不上了,那就是一槍。可是對359團來說,這一天並不完美,經過了錦江之戰以及與韓國人的經驗交流後,美軍1營已經學會了保命的最佳辦法,不戰鬥直接跑,把武器扔光然後逃命本來是韓軍的拿手絕技,看來19團1營學得也很不錯。
當志願軍7連、9連成功阻擊美軍3營特遣隊的同時,1營、2營也抓俘虜完畢,全殲美軍C連,抓獲俘虜96人。俘虜也基本上來自於C連,不過相比美國陸軍的不誠實(美國陸軍戰史迴避了C連的損失),美國著名作家克萊·布萊爾說出了更為準確的事實:這個倒黴的連隊不是在戰鬥中被俘,而是投降。值得一提的是,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的兒子山姆·沃克上尉就是1營B連連長,混亂中,小沃克跳上一輛福特卡車,駕車衝了出去,當汽車最終停下來以後,車上塞滿了A連和B連的潰兵[⑩]。因為老爸是司令官的原因,這種逃兵行動居然得到了美國陸軍的讚揚,不過反過來想,也很有道理,沒有他開的這輛車,A連和B連的大部分人也得完蛋。豬在被屠殺前還知道反抗一下呢,這幫老爺卻只想著逃命。
戴維森只能如實向丘奇報告了當前的糟糕戰況,於是在16時,美軍第21團2營和3營也接到丘奇的命令,要求他們在半夜渡過清川江,恢復19團1營的陣地,他們的陣地則由第3戰鬥工兵營接管。
11月6日,打了勝仗的359團開開心心脫離了戰鬥,可惜的是馬順天政委卻在11月14日美軍空襲中不幸犧牲,可惜了這位軍政雙優的指揮員。359團走後,美軍第21團順利恢復了19團1營陣地,並把陣地移交給3營,一切看起來恢復了平靜。
但是讓美國人沒想到的是,晚上,中國人又來了。
圖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軍史》,我標註了志願軍其他部隊和敵軍的位置
《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寫道:“11月5日到6日的夜晚,中國人沿著整個橋頭堡陣地發動了一次協同進攻。”美國人太看得起志願軍的通訊裝備了,我們可沒那麼強的通訊能力,通訊方面能力的缺陷,使得志願軍在追擊的過程中是無法組織協同進攻的。要是我們有這麼強的通訊能力,這場戰爭不會這麼艱難。注:美國時間和北京時間相差一天,所以我們這邊記載的是11月6日,美國人記載為11月5日。
來的是120師右路軍的358團,他們在坪洞和美軍打了一仗後,稍事休整,被左路的359團搶了先。358團可不知道359團已經揍過美軍第19團。一看見前面有美軍,120師參謀長鄭志士兩眼放光,帶著358團先頭部隊就嗷嗷叫著撲了上去[11]。
當然,40軍號稱“旋風”,卻並不是沒頭腦的莽夫。美軍2營所在的123高地東北2公里處是海拔高出將近100米的222.5高地,可美軍一個兵都沒有,鄭志士把美軍的部署看了個一清二楚。
朝鮮的植被並不茂密,這對志願軍隱蔽是很不利的,但在此戰中卻派了大用場
因為3營去救1營了,此時美軍第19團在最左翼的是麥格雷爾中校的2營,該營顯然沒吸取1營的任何教訓,大部分人在呼呼大睡,哨兵則似睡非醒,沒人發現志願軍已經來了。358團的戰士們繞到了123高地南側,摸著電話線順利找到了美軍的帳篷,很多美國大兵直接在睡袋裡被志願軍用刺刀捅死。這個排正是美軍19團2營E連在後側的預備隊。隨後358團立即向北卷擊,直到這時,美軍E連在連部附近的哨兵克勞德下士才發現志願軍,但是隨著兩個勇敢的美國士兵克勞德(印第安人)和巴爾博尼被志願軍擊斃,戰鬥結束了,志願軍358團尖刀連攻進了E連連部,隨後又打垮了E連的兩個前衛排,E連的其他人要麼逃跑要麼被殺,完全缺乏與志願軍一戰的勇氣。最終美國人認為除了被打死的克勞德和巴爾博尼,E連的其他人沒有進行戰鬥。
僅僅戰至凌晨3時,美軍2營就丟掉了他們的陣地,傷亡93人,31死、60傷、2被俘[12],其中陣亡者基本死於刺刀。後來,在數以百計的美軍被志願軍捅死後,美國人終於搞清楚了,原來都是電話線惹的禍,美國大兵實在太懶了,電話線根本不埋,直接裸露在地面,被志願軍輕易順藤摸瓜。日本人甚至認為,如果志願軍繼續進攻,隨之而來的會是美軍全營乃至第19團全團的崩潰。但是40軍這時已經接到了彭德懷下達的收兵的命令。彭老總已經在思考下一步誘敵深入的事了。另,119師355團也趕到加入了戰鬥,他們攻打的是美軍第19團3營和第3戰鬥工兵營,雙方都未記載具體戰況,美軍第24師戰爭日誌太模糊了,根本沒法看,1營捱揍那一段我拿了放大鏡才看完,所以從略。
順便說一句,當120師部隊脫離戰鬥後,美軍第19團1營就重新補充了人員和裝備,返回前線,此時距離他們逃跑只有36個小時,你不得不驚歎於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和美軍迅捷的後勤保障能力。這正是美軍在朝鮮戰場能與志願軍抗衡的一個重要原因,丟光武器失去戰鬥力的部隊,無論是韓軍還是美軍或是其他國家的軍隊,美軍都能迅速重新武裝,在第一時間就恢復戰鬥力,這對志願軍來說,不是一個利好訊息。
120師在此戰中表現上佳,358團和359團都透過長途奔襲給了美軍一個狠狠地教訓,無愧40軍部隊“旋風”之名。抗美援朝戰爭是解放軍各部隊的試金石,有些非主力部隊表現極其出彩,120師就是其中之一。120師原本是40軍最弱的一個師,卻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硬生生打成了一支雄師勁旅,日後120師能把美軍陸戰1師按在地上摩擦,是有原因的。
清川江這一仗,“旋風部隊”40軍給美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軍事科學院版本的《抗美援朝戰爭史》中,358團和359團這一仗加起來才不到六行字。而在美國的書籍中,基本上都是兩頁到三頁,要知道鐵原阻擊戰在美軍朝鮮戰爭戰史書籍中通常只有一頁的篇幅。可見美國人所受到的震動。對了,說個蠻諷刺的事,美軍第24師的外號叫“勝利師”。
美軍第19團在此戰中表現極差,這讓美國人也難以置信,畢竟該團在新幾內亞和萊特都有不錯的表現。但並不值得我們中國人沾沾自喜,在抗美援朝戰爭進行期間,廣泛宣傳志願軍的捷報對穩定國家,提升凝聚力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但在現在,必須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可以再把美軍貪生怕死作為宣傳的常態。這隻會誤導人,美軍在恢復實力後,戰鬥力非常強大。
在朝鮮戰爭的最初期,那支美軍確實是老爺兵,幾乎忘掉了怎麼戰鬥。美軍在戰爭初期的傷亡大量來自於新兵,這些新兵來到戰場後連戰鬥是怎麼回事還沒搞清楚,就丟到了性命。美軍第24師在重新編組之後,之前34團和29團的新兵幾乎傷亡殆盡了。
隨著美軍轉入反攻,到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的時候,美軍的戰鬥力雖然還沒達到二戰時的水平,但已經有一定的恢復,不過還是必須注意到這個時候的美軍戰鬥力還是很一般。具體到美軍第24師,第19團和第21團戰鬥力相比第5團依然稍弱一點(38軍打垮韓軍第7師團後,就受阻於美軍第5團),主要原因還是之前損失太大,補充人員中有大量新兵和KATUSA。10月31日的時候,美軍第24師中的KATUSA雖然已經減少了1000多,仍然高達2019人(美國兵是15803人)[13]。359團所俘虜的96個美軍中KATUSA有30多個。戰爭初期的KATUSAZ戰鬥力是非常差的,遠不能和後期相比。
但是隨著參加過二戰的老兵不斷地補充和美軍對戰爭經驗以及志願軍戰法的總結,美軍的戰鬥力與日俱增。1950年的時候,志願軍並沒有見識過美軍真正的實力。
對志願軍來說,戰爭才剛剛開始。
[①] 《a brief history of 24th lnlantry Divlsion In korea美軍第24師朝鮮戰爭簡史》第29頁
[②] 《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120師師史》第393頁。
[③]《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南到洛東江,北到鴨綠江》
[④] 《The Korean War An Exhaustive Chronology朝鮮戰爭詳盡年表》
[⑤] 《War Diary for period covering美軍第24師戰爭日記(1950年10月31日-11月30日)》
[⑥]《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南到洛東江,北到鴨綠江》第805頁
[⑦] 《朝鮮戰爭》中卷,日本陸戰史研究普及會,第73頁。
[⑧] 1營扔掉了85%的裝備,《War Diary for period covering美軍第24師戰爭日記(1950年10月31日-11日30日)》
[⑨] 《War Diary for period covering美軍第24師戰爭日記(1950年10月31日-11日30日)》
[⑩] 《The Forgotten War America In Korea 1950-1953遺忘的戰爭》第385頁。
[11] 《揭開戰爭序幕的先鋒:40軍在朝鮮》第96頁
[12] 《美軍第24師戰爭日誌11月5日-6日》
[13] 《美軍第24師司令部人力資源報告1950年10月》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