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陵墓一直都是考古界的未解之謎,這些陵墓神秘而又危險,那你對這些陵墓感到好奇嗎?
中國目前開放的兩座帝陵一個是洛陽的北魏景陵,還有一個是北京的明十三陵。
這些陵墓相信大家在各大網站上都已經瀏覽一遍了,那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由殘疾人駐守的千年古墓。
01楊七郎墓真實樣貌
當地人將楊七郎墓又稱叫七郎廟,由楊家後代在此守墓。
沿著村裡的柏油馬路,我們走到東留屬村內腹地,在一扇年代久遠的木門之後便是楊七郎墓。
這裡處處都是時間留下的痕跡,鬱鬱蔥蔥的爬山虎攀附在紅磚和沉重的木門之上,斑駁的老牆上留下了時間的剪影。
叩響青銅門環,推開沉重的木門,來到楊七郎墓。
古樸的木門是由一位身有殘疾的大哥開啟的。
殘疾人大哥看上去年近40歲,大哥身著樸素,全身沒有華麗的配飾,衣物洗得也有一些發白,雙腿殘疾只能依靠簡單的木棍行走。
透過詢問我們瞭解殘疾人大哥是獨自一人守著楊七郎墓,他是楊七郎的第40代後人,已經守護楊七郎墓近四年時間。
從院子整體來看,守墓人的生活環境並不優越,環境比較艱苦,住房也是破舊的小磚房,冬季也只能靠屋子裡的小爐子取暖。
守墓人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還能堅守4年之久,實屬不易。
從門口往院子裡望去,我們看到這是一座宋代經典佈局的院子,院子呈現“日”字形,分為前後兩院,屬於古代兩進院格局。
守墓大哥跟我們介紹說楊七郎的墓冢在後院,讓我們先從前院看看楊七郎堂,再走到後院。
我們來到前院看,映入眼簾的就是三個殿宇和院中兩棵參天的古樹。
正對著我們的是正殿,裡面供奉著楊七郎,又叫楊七郎堂。
來到楊七郎堂門下,有一對石獅駐守在這裡,我們進去之前就看見一塊牌匾,上面用藍底金字寫著“威震神州”四個大字。
抬頭就能看見身披紅色戰袍的楊七郎塑像,他位於正殿之中,背後還插著他曾經帶兵打仗用的令旗。
看向楊七郎像前牌位上則寫著“送贈武勇將軍楊延興”。
這裡是不是寫錯了,從歷史上我們得知楊七郎叫楊延嗣,這個牌位是不是後人寫錯了?錯將楊延嗣寫成楊延興?
繼續看,在楊七郎塑像的左右還供奉著兩位將軍,都是跟隨楊七郎打仗的將軍,在楊七郎左側的牆上則掛著楊七郎的畫像。
畫像看上去年代久遠,上面的楊七郎在松樹下,牽著一匹白馬,顯得楊七郎更加的英姿颯爽,這正是兩側的對聯所寫:竭力保邦酬夙志,捐軀報主罄孤忠
在楊七郎左側的牆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錦旗,這些送贈人都是楊家後人以及膜拜楊七郎的人士,他們用錦旗歌頌和旌表楊七郎這個愛國英雄。
東側偏殿供奉的是楊七郎次妻杜金娥,也是一位女將軍,上戰場殺敵毫不遜色,和楊七郎孕育一子,名為楊宗英。
為了表達對杜金娥的尊重,在東殿門上牌匾上書寫著“護國佑民”,連屋簷下的木雕都十分精緻。
上面的雕刻不只有古代女子必學的琴棋書畫,還有象徵地位的富貴牡丹,以及八仙的法器,這些木雕看起來古樸滄桑,很有年代感。
杜金娥還被封為:第一品誥命夫人,這個稱謂在古代是享有很高的榮譽,代表了皇帝對杜金娥的讚賞之意。
西側偏殿供奉的是楊宗保、楊宗政、楊宗英,他們也都是楊家將的一員,他們也都是為國捐軀的大英雄,他們的事蹟同樣值得歌頌。
在西偏殿的殿門之上依舊有著藍底金字的匾額,上寫著“功德流芳”,裡面的楊宗保、楊宗政、楊宗英皆是紅袍披身,表情莊重。
我們踩著一條破舊石子路從前院走到後院,整個陵園是沿墓冢中軸線分佈的,墓冢前擺放著祭臺和石香爐鼎。
雖然這條石子路和墓冢有些簡陋,但甬道兩側的青松翠柏卻長勢良好,這些青松翠柏宛如楊七郎的“侍衛”,在千百年間忠心守護著楊七郎墓。
墓冢左前方有塊大清乾隆年間的碑,上面寫著“送贈武勇將軍楊延興墓”。
上段我們說過在楊七郎堂的牌位上寫的也是楊九郎楊延興的名,墓碑寫的也是楊延興,那殿裡供奉的塑像和墓冢中埋葬的將軍到底是誰呢?
我們再到墓冢周邊找找蛛絲馬跡,我們發現在墓冢另一側旁邊擺放置一座小的石像生以及石獅子,這些都是皇權的象徵,這些都顯示出墓主的尊貴的身份地位。
由此可見,這位墓主人在歷史上肯定曾經輝煌一世。
楊七郎墓冢是圓形,大小周長約三十米,四面平臺有著漢白玉護欄,顯得肅穆莊嚴。
往旁邊看去,在草叢之中還立有一塊黑色碑,上面用黃色字型寫著“楊七郎墓”,這塊是由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立的,看來這才是楊七郎墓冢真正的墓碑。
由於楊七郎的慘死,當地百姓為了防止潘仁美等人繼續陷害楊七郎和楊七郎的後人,所以故意立了一塊寫著楊九郎的石碑。
因為村民的善舉才讓楊七郎的後代可以延續,保住了楊七郎的後代子孫。
由於後人的有意保護,才使楊七郎的墓躲過了一次次浩劫從而儲存至今。
這座楊七郎墓冢上面的石頭是村民和楊家後人代代相傳堆砌到了這麼高的
千百年來方圓百里的百姓均來此祭祀這位愛國英雄,表達對愛國良將的敬仰和懷念,這裡長年香火不斷,歷代文人墨客也前來緬懷。
為什麼楊七郎的後人會害怕潘仁美繼續陷害呢?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需要先介紹一下這位蓋世英雄。
02英雄豪傑楊七郎
提到楊七郎,不得不說一說楊家將。
楊家將是北宋著名軍事家族,家族裡的男兒個個驍勇善戰、戰功赫赫,都是抗遼名將,楊家將的故事在《楊家將傳》《北宋志傳》《楊家將演義》中都有描寫。
其故事主要描繪的是楊業、楊延昭、楊延嗣等四代人保衛國家的英雄事蹟,他們的忠義仁孝在北宋時期就流傳於天下。
其中有透過話本、戲劇、評書等方式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在民間深受大家的敬仰和尊敬。
楊七郎本名叫楊延嗣,山西太原人,是宋代名將楊業的第七兒子,江湖人稱“楊七郎”,善用兵器,使得一手好武器,他的趁手武器叫做虎頭烏金槍。
出生於武藝世家的楊七郎,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一位疾惡如仇、正直而又陽剛的男子。
關於楊七郎的故事,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七郎八虎闖聯營”,還有“七郎被潘仁美亂箭射死”的故事。
楊七郎這樣一個大英雄,怎麼會被潘仁美亂箭射死呢?是不是評書中有誤?解開謎團需要我們追溯到楊七郎力劈潘豹的故事中去。
下朝之後,楊令公和好友王呼延邊走邊分析當前的局勢。
楊令公和王呼延都認為潘家設立這個擂臺目的不純,潘家野心大,更是在朝中霍亂朝政。
設立擂臺的目的肯定是為了這個將軍的位置,潘家自知武力沒有楊家強,便想用擂臺之名強壓楊家。
楊令公回到天波府後坐立不安,將夫人佘太君和兒子們叫到無佞樓。
“為父這幾天公務繁重,你們幾個務必呆在家裡,不許任何一個人出去打擂臺”楊令公對著兒子們說到。
“所有孩子裡,我最不放心七郎,他這個性子怕是沉不住氣”楊令公對佘太君說道。
“放心吧,我讓大郎和六郎看住他,七郎最聽大郎的話”佘太君對楊令公邊行禮邊說道。
大郎和六郎思來想去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喝酒。
七郎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而且喝完酒之後必定是呼呼大睡的。
大郎和六郎有了辦法便也放心,日日將七郎灌醉就是了,於是兩個人急忙上街買些好酒運往家裡。
在這之後的日子裡兄弟幾個每天在院子裡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吃飽喝足之後兄弟幾個還會在院子裡打打拳,耍耍劍。
二十九天終於挺過去了,在前二十九天的打擂比賽中,國舅潘仁美之子潘豹一直穩居榜首,無人能敵。
眼看著比武的最後一天,其餘兄弟也坐不住了,打算上街去湊熱鬧,去看一看擂臺。
兄弟幾個出門前又使用同樣的方法將楊七郎灌醉,並且叮囑管家楊洪看住七郎。
老管家楊洪心生一計,將楊七郎屋裡窗簾,門簾都放下,而且將窗戶都堵上,又將門鎖好,讓他以為是黑夜,繼續睡覺。
喝完酒後的七郎非常口渴,便向著門外喊拿水來,卻怎麼叫也沒人開門,便一氣之下踹開了門,把門口的老管家楊洪嚇了一跳。
楊七郎踹開門之後,就要衝出去,被管家用身體攔下。
“七少爺,大少爺不讓您出去,讓您老實在屋子裡。”管家拉住楊七郎。
楊七郎不顧管家的阻攔,將管家綁在屋內,去馬棚牽出自己的戰馬,又拿出虎頭烏金槍,翻身上馬往街上去。
“打擂了”楊七郎聽到有打擂的聲音,急忙往聲音方向趕去。
酒樓夥計看見楊七郎,急忙上前邀請楊七郎上樓並給楊七郎斟滿一壺好酒。
楊七郎將酒喝下,仔細聽著夥計的言語,一壺好酒下肚,楊七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原來是潘豹藉著打擂臺的名義,將擂臺上的人全部打死了,百姓又無處告狀,無奈他是皇親國戚,也沒有人會幫平民百姓。
楊七郎聽後氣不過,拿著自己的虎頭烏金槍便大步流星地衝向擂臺。
潘豹在擂臺之上連贏29天,漸漸變得心高氣傲,覺得自己這個先鋒是當定了。
潘豹正在得意之時,楊七郎拿著虎頭烏金槍站在了擂臺之上。
潘仁美從看臺往下看,依稀覺得這個黑大漢像是楊家的第七個兒子,心裡不禁替兒子擔憂起來。
一開始楊七郎和潘豹兩個人實力相當,經過多個回合對打,潘豹發現自己打不過楊七郎,潘豹看楊七郎是個粗魯之人,便想用大話將他嚇走。
“黑小子,你好好看看我是誰,我可是潘豹,我一家都是皇親國戚,你敢和我對打嗎?”
“我不管你是誰,你在這天天打擂臺太囂張了,我就是來滅滅你的威風。”楊七郎氣勢洶洶地回答。
“看這個楊七郎身手不錯,怕是對我兒子不利,要是將我兒子打敗了,就用弓箭手殺了他。”潘豹父親潘仁美看得出來楊七郎是一個練武行家,於是吩咐身邊的隨從。
又經歷幾個回合之後,楊七郎將潘豹打得半死,這時楊七郎的怒氣已經收不住了,活生生地將潘豹劈開成兩半。
“楊七郎殺人了,楊七郎殺人了”。擂臺下的群眾看著血淋淋的一幕都慌張地跑了。
楊七郎清醒了,他答應過父親,不會上擂臺也不會惹麻煩的,可是現如今他卻惹了大麻煩。
楊七郎翻身下擂臺朝自己的馬跑去,這時候潘仁美的隨從們圍上來就要放弓箭殺死楊七郎,楊七郎都僥倖躲過了。
楊七郎迅速跑到馬棚,騎上戰馬,拿起虎頭烏金槍就往外跑。
“給我抓住楊七郎,為我兒子報仇。”潘仁美對身邊隨從下令。
楊七郎一人一馬一槍自然打不過那麼多人,慌亂中的楊七郎打算躲進衚衕裡,在衚衕中逃生。
楊七郎全力奔跑著,這時街邊有人開了一扇窗戶,對楊七郎擺擺手,示意楊七郎往此處逃。
此人是任炳,是楊六郎的結拜兄弟,楊六郎對任炳有救命之恩,所以任炳也會出手救下楊七郎,潘看到七郎得救,潘仁美轉身離去,打算去告狀楊家。
03楊七郎之死
潘仁美對楊七郎一直懷恨在心,一心想要復仇的潘仁美后來竟然用亂箭將楊七郎射死。
在金沙灘之戰中,楊家父子帶領宋軍奮勇殺敵,擊退遼軍。
遼軍敗仗之後,韓昌派人送信,美名其約願意歸降,實則在金沙灘設鴻門宴,楊家軍和潘家明白馬上就要有一場血戰。
楊家將和潘家護送皇帝和八賢王來到金沙灘,宋軍被遼軍圍堵在金沙灘。
楊老令公想出辦法,讓兒子假扮皇上和八賢王,而楊老令公則趁機帶著皇上逃走。
這場戰爭打的特別激烈,楊老令公的兒子們只有六郎和七郎兩個人僥倖存活,其餘兒子們下落不知所蹤。
正當他們激烈奮戰的時候,潘仁美則是早就逃跑了,並且偷摸投靠了遼軍。皇上和八賢王連夜趕回京城,並不知道潘仁美的計謀。
潘仁美對楊家懷恨在心,便設計讓六郎、七郎守住盧溝橋,甚至讓楊老令公帶傷出戰,不敵遼軍被困在山谷之中。
“七弟,現在只有你可以衝出重圍了,去找主帥潘仁美搬救兵,我帶著人馬殺進谷口,掩護你。”六郎看形勢不好,想讓這時候七郎去雁門關搬救兵。
眼看著兩天就過去了,楊老令公和楊六郎沒有糧食,沒有物資,七郎沒有帶兵返回。
“六郎不好,潘仁美對老七懷恨在心,必然不會讓他活著回來”老令公猜測是對的。
七郎來到雁門關,打算搬救兵,可這時潘仁美已經和遼軍勾結了,在亂箭和遼軍攻打下,楊七郎不敵韓昌,差點被韓昌一槍刺死,僥倖被未婚妻杜金娥救下。
但是潘仁美怎能放過楊七郎?他讓人將楊七郎灌醉,把他掛在旗杆上,射箭了103發,其中有72發箭穿身而過,楊七郎慘烈地死去。
在《楊家將演義》中還曾提到過楊七郎的本事之大,只要他睜著眼睛就算萬箭而過都射不中他,而楊七郎知道潘仁美必定不會放過自己,所以他便遮住自己的眼睛,然後再讓潘仁美射箭。
評書中說到潘仁美將楊七郎的頭顱拋到河流裡,頭顱隨波漂流了好多天,最終漂到了東流屬村,被村民撈起來,才將楊七郎安葬在了這裡。
可惜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最後竟然慘烈地死去,村民們為了楊七郎的靈魂能安息,於是建了這個楊七郎墓。
這正是宋室將軍勇絕倫,英靈凜凜至今存,一抔遺土千年恨,百戰神威萬古尊。
楊家將的故事千百年來久唱不衰,楊家將的愛國精神更是深深地融入到華夏兒女的血液當中,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楊家將的赤膽忠心早已深入人心。
“楊氏七郎八虎將,一心為國保家邦”楊家將赤心報國的滿腔熱血值得大家歌頌。
“忠烈千秋楊氏將,流芳百世頌英雄。金沙浴血終成恨,萬古留名盛世風。”楊家將的愛國精神正是我們這代人需要學習和傳承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