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岸青從蘇聯療養回到北京。毛澤東看著34歲的岸青,為人正直厚道,卻還未結婚,心裡擔憂不已。雖然毛澤東是一國領袖,但是他也是一個父親,又怎麼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找到共度一生的人呢?
但儘管他勞心勞神,卻始終無法代替兒子做決定,幸好岸青不是單身主義,心裡對愛情充滿渴望。事實上,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岸青看著哥哥岸英成婚,就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物件。
可找來找去,他都未能找到合適的物件,心裡苦悶不已。毛主席看著岸青苦悶的樣子,提醒道:你談戀愛找物件,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兒子嘛!你就說你是中宣部的翻譯不是很好嘛!我勸你找一個工人和農民出身的人,對你可能有幫助。
那麼岸青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什麼他身為領袖毛澤東的兒子,還會因為找不到物件而苦悶呢?
我們都知道岸青從小的坎坷經歷。
他剛滿四歲,毛澤東就為領導秋收起義離家。幼時他跟母親,弟弟,哥哥四人一起生活。因為生活有毛澤東的定期撫養費,加上鄉親們的幫助,所以一家人的生活並不難過。甚至母親楊開慧還能騰出時間,外出參加革命活動,成為有名的人物。
後因楊開慧的身份原因,被反動派抓進監獄。一個多月後,楊開慧不幸被殺害了,留下三個孩子孤苦無依。在中共地下黨的幫助下,三個孩子進入幼稚園,渡過一段安穩的生活。
可惜弟弟不幸去世,岸青和岸英則進入董健吾的家裡生活。一開始有董健吾的叮囑,三人的生活倒也還過得去。
可惜後來董健吾身份暴露,被迫離開,三個孩子被寄養在別人家,過得並不好。因為不堪忍受這樣的生活,岸英帶岸青離開家,在上海街頭流浪。四年期間,兩人靠拉人力車,撿垃圾,賣報紙生活,和上海的流浪兒一般。
令人難過的是,在一次事件中,岸青被一名巡捕打傷了頭部。雖然在岸英和其他流浪兒的幫助下撿回一條命,但是卻造成腦損傷,留下一生的病根。
即便後來岸青被找回送到蘇聯學習,可頭部的病痛還是影響了他。就在蘇聯爆發戰爭期間,岸英勇敢上了戰場,岸青就因身體原因不能上戰場,只能留守後方,為戰爭前線提供幫助。
也就是在這期間,他和父親毛澤東恢復書信聯絡。在毛澤東的鼓勵下,岸青越發勤奮好學,奮發向上。1945年9月,岸青考取莫斯科東方語言學院。學校的時光,很簡單,很安穩。岸青忙碌學習,豐富自己。
不過因為身處異國他鄉,沒有多少同鄉同學,加上他一心投入學習,也沒有怎麼考慮過找物件的事情。
幾年後,岸青跟賀子珍回到哈爾濱,暫時借住在蔡暢家裡。在這裡,經過蔡暢夫婦的介紹,他加入黨組織。
不久,賀子珍聽說,克山縣正在搞土改工作。她想岸青從小漂泊流浪,具備高知識水平,可缺乏中國農村的經歷,應該借這個機會鍛鍊自己,於是向岸青提出建議。其實岸青很早就有了下農村鍛鍊的想法,立刻同意了。
不過有想法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岸青在鍛鍊期間遇到許多困難。
首先是工作上的困難。當時岸青剛從蘇聯回來,對漢語還不熟練,說話有時經常會冒出幾句俄語,寫字也用俄語。如此一來,他在工作上就會遇到問題,畢竟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懂得俄語。
於是為了掌握漢語,他虛心認真學習,向同學們請教。寫不好漢字,他就請寫得好的同學們,給他寫出範本,他一個字一個字跟著練,專心致志學習。
還有使用珠算上的困難。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算盤是那個年代搞統計工作必不可少的。岸青從小去蘇聯學習,自然不會使用算盤,給工作上造成不便。於是為了練好算盤,他跟同學們一起練習算盤。
一開始,他打得很慢。為了儘快學會這項技能,他練得吃飯睡覺都顧不上,一段時間就學會了。後來他打算盤的準確性和速度,超過了所有人。
其次是生活上的困難。岸青在蘇聯生活好幾年,習慣吃麵包,牛奶等食物,可來到這裡,只能吃小米飯,玉米麵餅子,酸菜,凍豆腐等食物,飲食上很不習慣。他也用不慣筷子,只能用手抓飯吃。
韓玉發現岸青的困難,耐心教他用筷子。身邊的工作人員,把下鄉工作加班發的餅乾留下來,給岸青吃。慢慢地,岸青漸漸適應這裡的習俗,住火炕,用筷子吃大鍋飯,努力學習說普通話。
為了能更好完成工作,岸青還學會騎馬。幾個月後,天氣冷下來,岸青為了和農民打成一片,把他身上穿的棉軍衣換成老百姓穿的粗布大棉襖,看起來和百姓們一樣。
到了十月底,大雪落下來了,陸地上刮冷風,氣溫零下三十多度,把岸青凍得手腳像貓咬過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和同事們坐馬爬犁,趕往工作地點。一路上,岸青戴的狗皮帽子都掛滿白霜,但是岸青不畏懼嚴寒,還興致勃勃地詢問土改工作的情況。
工作人員向岸青介紹:“谷家甸屯鬥爭形勢極其複雜,這裡過去經常有土匪騷擾百姓。”說到這裡,他問道:“這裡的土改工作形勢複雜,你怕不怕?”
從小命運坎坷的岸青堅定地說:“不怕,不怕。過去的鬥爭形勢也很複雜,也是一樣。”接著,兩人聊起岸青的父母。岸青自然沒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只說了母親早年為了革命,已經被敵人殺害了。
一次,岸青正在坐馬爬犁,坐著坐著,同行的人發現岸青不見了,趕緊停下來,返回去尋找。走了一段路,就看見岸青坐在地上,哈哈大笑。見到樂觀的岸青,大家也就放心了。
坐馬爬犁的時間久了,有時會凍壞腳。一次,土改工作人員發現岸青走路一瘸一拐的,一詢問才知道,岸青的腳上長了一個大血泡,很痛。工作人員幫助他,挑破血泡,放出裡面的血,腳很快就好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岸青很快熟悉克山,全身心投入工作。雖然此時岸青已經到了可以結婚的年紀,可由於工作原因,他還沒有成婚的念頭,一心忙碌工作。
清算資產運動時,當地縣委檢討土改工作中的問題,決定要放手發動群眾,攻破封建勢力,讓貧民百姓們說了算。但由於過於片面強調讓僱農說了算,出現偏向,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岸青瞭解到這一現狀後,向縣委反映情況,可惜沒有引起縣委重視。岸青不死心,又向省委反映情況,得到省委的重視,對當地的情況進行糾正。之後東北局以克山的情況為戒,在東北全境推廣,引起廣泛重視。
後來克山的糾正經驗,還推廣到全國,成為全國典範。而這一成果的背後,離不開岸青的努力。不得不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岸青身為毛澤東的兒子,正在努力學習,努力變得優秀。
土改工作結束後,岸青繼續停留在克山工作。期間他和鄉民們一起生活,一起勞動。在勞動過程中,他發現克山縣的三萬多農戶各自為政,可以獨立生產。可大多數農民卻缺少勞動力和耕作條件,甚至連農具都沒有。
特別是孫家區,有的村子6000畝耕田,僅有25匹馬。
得知這些情況,岸青結合蘇聯集體農莊的經驗,組織農民透過合作互助的方式解決問題。他首先給農民講蘇聯集體農莊的做法,提出農村要走機械化道路,改變農民們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在演講方面的能力不差,沒想到岸青也不俗,在給農民們演講時講得很投入。一次,他講到蘇聯,竟情不自禁站起來,用俄語大喊,引起大家鬨堂大笑。他反應過來,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岸青專心致志地投入工作。
為了工作能順利開展,他編寫了互助民謠,發動宣傳。在他的積極宣傳下,農村互助工作發展得很快,在短短几個月內就有了固定的互助組。期間岸青白天跟工作人員去地裡宣傳,到了晚上直接住進百姓家。
這樣連軸轉,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工作獲得顯著成效。
工作之餘,岸青還會表演才藝,給大家欣賞。他是一個能歌善舞的人,能演奏不少樂器,特別擅長吹長笛。一次開大會,為了給農民表演節目,特意組建文藝宣傳組,岸青成為其中一員。
不但小隊排練,演出時岸青很認真表演,有時,他還會表演才藝,讓大家放鬆心情。那天,岸青突然仰頭將長笛放在鼻尖上,來回走動,長笛卻直立不倒,贏得一片喝彩。
1948年春節,岸青加入克山中學文藝隊,表演不少節目。他吹奏的長笛,體現出專業水平,贏得觀眾一片熱烈的掌聲。
春節過後,岸青參加土改複查糾偏工作。有一個村子在分地時矛盾突出,出現傷人事件。岸青分析事件具體原因,配合同事糾正錯誤。
為了幫助農民走上機械化道路,他幫助農民更換工具,制定生產計劃,還下地和農民一起播種。邊播種,他邊和農民們一起嘮嗑,給他們講故事,其樂融融。
幾年後,克山恢復一片生機,每個農民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1948年5月的一天,省委書記來到克山,對岸青說:“你的任務已經圓滿完成,現在可以回去了。”
岸青高興地說:“以後我們的農民再也不用被剝削了。”很快他上了火車,向車外的送行者告別。等到火車越來越遠,韓玉才告訴大家,他不是別人,正是毛澤東的次子毛岸青,母親是烈士楊開慧。
聽到這裡,大家震驚不已,原來他就是毛岸青啊!想不到身為領袖的兒子,他會來到小鄉村工作,還如此平易近人。
事實上,岸青參與土改,正是父親毛澤東授意的。雖然岸青腦部留下創傷,但是他還是希望他能積極參與建設,鍛鍊自己。所以儘管哈爾濱的環境惡劣,毛澤東還是選擇讓他來。只有親身經歷過農民的疾苦,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這一鍛鍊就是八個月,岸青一心投入工作,也沒有其他心思考慮個人問題。回到北京後,岸青上任中宣部俄文翻譯。因為身處北京,大家都認識他,知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所以在找物件上多少存在些許困難。
家世一般的姑娘,不敢上前攀談,而家世很好的姑娘,岸青也覺得自己配不上。何況找物件,一定要能找到心動的,才能相處一輩子。如此一來,岸青的個人問題就更加不好解決了。
直到哥哥岸英成婚,岸青的婚姻才好像有了眉目。
圖|劉思齊和岸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劉思齊和岸英結為夫妻。一次,劉思齊的母親張文秋有意再續親緣,就趁著寒假之際,將小女兒邵華帶到大連。這次見面,可以說多少帶點相親色彩。一見面,岸青見到年輕漂亮的邵華,就眼前一亮,心裡熱騰騰的。
其實早在岸英和劉思齊熱戀時,岸青就已經暗戀邵華了。那時邵華經常梳著兩條漆黑的辮子,臉蛋清麗美麗,一雙大眼睛透出機敏和善良,讓岸青心動不已。但是由於內向的性格,他並沒有向別人吐露自己的心意。
而對於岸青和邵華在一起,眾人都是贊同的。
毛澤東曾經問過岸青:“你覺得你大嫂的妹妹怎麼樣?”岸青沒說什麼,但是紅了臉龐。
據邵華回憶,那段時間,岸英和劉思齊經常去看毛主席。只要有機會,邵華總願意跟著去看毛主席,一起享受這幸福的時刻。見面的次數多了,邵華和岸青也越來越熟悉,只差捅破那層窗戶紙了。
正當岸青想向邵華坦露心意時,又爆發朝鮮戰爭,哥哥岸英上了戰場。從此,一家人都在為戰爭而揪心,每天擔憂著岸英的安全,根本沒有心思想其他。
戰爭一打就是好幾年,期間傳來岸英不幸犧牲的訊息。這個訊息一下把他打垮了,身體迅速病倒了。
從小到大,岸英和岸青兩兄弟一直相依為命,甚至在生命最艱難的時刻,他們也一直在一起,不離不棄,兩人的感情自然不用多說。因此哥哥岸英犧牲的訊息傳來,立即將這個大小夥擊垮,岸青舊傷復發病倒了。
為了緩解病痛,毛澤東將岸青送去蘇聯治病。一段時間後,岸青又回到大連療養。期間由於病痛的折磨,加上岸英不幸犧牲的事實,岸青的性格變得更加沉默,內心充滿悲痛。從此,大家都很少見到開懷大笑的岸青了。這一耽誤,就是幾年。
好不容易從悲痛中恢復過來,後來在毛澤東的鼓勵下,岸青開始主動給邵華寫信,探討未來的人生。
1960年的夏天,劉思齊和邵華準備趁著暑假,去大連看望岸青。毛澤東得知後,特意書信一封,讓姐妹倆帶給岸青。在信中,毛澤東關心岸青的個人問題,詢問他和邵華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可以好好談一談。
於是在毛澤東的鼓勵下,這次見面,促成了岸青和邵華的戀愛關係。為了照顧岸青的病情,邵華將自己的學籍轉到大連,邊讀書邊照顧岸青。一到星期天,總能在療養院看到邵華和岸青的身影,兩人相互鼓勵,相互理解支援,互訴衷腸。
日益相處中,兩人的感情突飛猛進,很快在大連結婚。婚禮現場隆重簡樸,遠在北京的毛澤東託人送來一塊手錶和一臺熊貓牌收音機,祝賀新婚。
兩年後的春天,在邵華的陪伴下,岸青的心靈傷痛漸漸好轉,身體的病痛也有了明顯好轉,決定回到北京。毛澤東很高興:“新媳婦總該去認認家門,讓外婆和朋友們看看。”
不久,岸青帶著邵華,先到板倉祭奠母親,再到韶山看望父老鄉親。時間流逝,岸青的身體日益康復,回到北京擔任翻譯工作。邵華則回到北京大學繼續求學。只是一來二往,邵華的學業耽誤不少,跟不上學習進度。
她一時焦慮不已,情緒低落,頓時病倒了。她忍不住向毛澤東,訴說自己的情況和煩惱。說來也奇怪,無論是邵華,還是劉思齊都和毛澤東的關係很好。一遇到困難,她們就想起了毛澤東,依靠毛澤東,可見幾人的感情深厚。毛澤東回信:
你好。要好生養病,女兒氣要少些,立志奔前程,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企予望之。
父親
邵華看完信件,內心大受鼓舞,好像身體都好了。她按照毛澤東的囑咐,積極治病,好好治療,恢復健康後繼續完成學業,力爭學有所成後報效國家。
之後的日子,邵華和岸青過著安穩幸福的生活。多年後,父親毛澤東也去世了。從此,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他都帶著一家人紀念毛澤東。只要有時間,他也會回到板倉祭奠楊開慧,在墓前留影。
第一次回韶山,岸青都會參觀毛澤東故居,也去拜訪村裡的老人。臨走時,他拿出200元錢,給一些老人。
2007年3月23日,岸青因病去世。雖然到了晚年,岸青的身體每況愈下,但是去世的時候,還是很突然的,讓一家人有點措手不及。據透露,岸青去世於心髒病突發。
令人難過的是,據事後統計,岸青的一生很大一部分都在療養院度過。想來也是,從小的顛沛流離,到哥哥岸英的犧牲,再到父親毛澤東的去世,讓他本就傷痕累累的身體,雪上加霜。
岸青去世後,由於太突然,弔唁儀式過了一週才舉行。妻子邵華通知一些親近好友,岸青去世的訊息。
岸青的秘書章庭傑,接到訊息,一時有些悲痛難忍。他給岸青做過三年秘書,在他的印象裡,岸青是一個不善言辭,性格溫和的人。他有時叫岸青首長,有時叫他老哥,可見親近之意。
平時的工作,他也就是幫岸青寫一些文稿,整理一些資料。在工作之餘,岸青每天就在看報紙,看書,下圍棋。除了圍棋,岸青還會下跳棋,國際象棋,興趣廣泛。
但在療養期間,岸青從來不去舞會,只去看電影。甚至在喧鬧的浴場,他也是靜靜地曬太陽,很少下水和妻子一起遊玩。想來也是因為性格內向的原因,不願意過多運動。
其實早在哈爾濱時期,岸青的性格還沒有那麼內向,畢竟要和農民打交道,做宣傳演講工作。可自從岸英犧牲後,多年病痛的折磨,和心靈的創傷,讓他變得日益沉默和內向。
據療養院透露,岸青後來確實說話極少。甚至和院領導溝通,岸青也是問一句,回答一句,不願意多說什麼。實際上,這也和他的腦損傷有關。
他的病情嚴重時期,經常會出現幻覺,會看見岸英。可見,病痛讓他困在了自己的一方世界,日益沉默。
雖然他很低調,但是他去世的訊息,還是激起一番波瀾。湘潭人民得知岸青去世的訊息,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中。不少韶山的百姓,自發來到岸青故居,紀念岸青。
在岸青的遺體告別儀式當天,各界紛紛送來花圈,輓聯,親自前來送行。禮堂前方掛著一張岸青微笑的照片,看上去平易近人,溫和可掬。
遺像下面就是岸青的遺體,靜靜躺在鮮花翠柏中,面容安詳。眾多領導人前往告別,許多百姓也趕來送行,見岸青最後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