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生患腰椎間盤突出症多年,自去年7月開始,他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腰疼加重了,有時候甚至快要站不直了,經常還不小心就閃了腰。他本以為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老毛病又犯了,於是便去社群醫院做常規的理療專案,但是兩三個療程做下來,似乎效果並不明顯,腰還是那麼痛,就連閃腰的次數也比以前更多了。而且,他漸漸地還出現乏力、頭暈、胸痛等症狀。這下宋先生不敢再大意,他在女兒的陪同下來到市裡的三甲醫院骨科做了詳細檢查,結果發現自己的病情其實都是“多發性骨髓瘤”造成的,於是醫生安排他轉入血液科治療。
(網路配圖)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什麼病?嚴重嗎?既然是骨頭上的病為啥要去血液科治療呢?”聽到診斷報告的那一刻,宋先生都蒙了。相信很多人都和宋先生一樣,對於這個病一知半解,下面便一起來認識一下多發性骨髓瘤。
發病率佔血液科第二位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多發”指的是多部位,既可在骨髓裡也可在全身各處。其特徵為骨髓中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生,分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並導致相關器官或組織損傷。常見症狀包括骨髓瘤相關器官功能損害的表現,包括血鈣增高、腎功能損害、貧血、骨病等靶器官損害相關表現。
(網路配圖)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字面上來理解“多發”的含義,它的發病率很高,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高居第二位:第一位的是淋巴瘤,第二位就是它,之後才是急性白血病。作為血液科的常見病和疑難病之一,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中老年人,且起病隱匿,85%的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
骨質被破壞導致疼痛
從生理角度來看,經常閃腰實質上是腰椎不穩症。脊柱腰椎段承受的重量及運動幅度遠遠大於脊柱其他部位,其穩定性主要靠韌帶、椎間盤、肌肉維持。如果腰椎先天性發育不良,或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退行性病變使髓核膨脹度下降,韌帶、關節囊鬆弛,就容易經常閃腰。
(網路配圖)
但經常閃腰還有一個特殊原因——多發性骨髓瘤。癌變的漿細胞分泌出大量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M蛋白,進而出現骨質破壞,容易發生骨頭疼痛、骨折等;癌變的漿細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使正常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受到抑制,出現貧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該病還會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導致免疫力低下,容易引發感染。
(網路配圖)
總之,多發性骨髓瘤的起病形式是多樣的,除了反覆發生的腰痛、腿痛、病理性骨折,還可能出現以下這些症狀——
1.貧血和出血:由於瘤細胞可抑制骨髓正常造血,90%的患者有貧血表現。同時,由於血小板減少,患者有出血傾向,面板黏膜出血較多見,嚴重時內臟及顱內出血。
2.肺部和泌尿系統反覆感染:瘤細胞破壞骨髓機能,引起機體免疫功能下降,身體易被細菌、病毒感染。最常見的是細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反覆發作。
3.腎功能損害:超過半數的患者尿液中有蛋白、紅細胞、白細胞,有些患者因得不到及時診治而發生腎臟功能損害。加上骨質破壞造成血鈣升高、血液黏稠,又會加重對腎臟的損害。
4.血黏度高:部分患者血漿M蛋白增多,產生高黏滯血癥,血管內血流緩慢,患者常感到頭暈、複視、視力減退甚至出現昏迷。
對應專科常規治療無效者趕快查血
由於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多種多樣,所以對於沒有醫學基礎的普通老百姓來說,的確比較難以鑑別。甚至對於不熟悉該病的醫生而言,也可能發生錯診或者漏診的情況。因此,臨床上患者多是在骨科、腎內科、風溼免疫科等首診並治療無效後才最終發現轉入血液科治療,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期。
(網路配圖)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儘早識別多發性骨髓瘤和其他症狀相似的疾病呢?若患骨科方面的疾病,如椎間盤突出、骨折、晚期轉移癌以及脊柱椎體包塊、風溼性的骨關節腫痛等,如果反覆發作或者對症治療依舊無效,就需要做一下多發性骨髓瘤的基本檢查。肝腎功能方面也是一樣,患腎功能不全或者尿毒症的患者,如果長期對症治療無效,就需要檢查尿中的輕鏈蛋白是否超標。感染各類疾病的情況非常普遍,但是如果反覆感染,就需要查一下血常規,透過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檢測值也能及時發現問題。
我們一般會建議,40歲以上人群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腰背疼痛、骨痛、貧血、蛋白尿、反覆感染等,或在對應的專科經過常規治療無效者,就應當引起重視並做相應檢查,考慮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性,及時到血液專科檢查。只要早發現、早診斷,並進行規範化治療,絕大多數患者都能明顯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幹細胞移植可讓部分患者獲得治癒
對於多發性骨髓瘤,以往傳統的治療方法療效不理想,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三年左右,但目前有較大改觀,新一代的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制劑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控制疾病進展以阻止其對不同器官的損害。可以說,多發性骨髓瘤已不再是一種可怕的癌症,而是一種有希望治癒的疾病。
(網路配圖)
除了藥物治療,和白血病一樣,有部分骨髓瘤患者還可以透過採用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獲得治癒機會的。據悉,從2003年起,國際骨髓瘤工作組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科主任侯健團隊就啟動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骨髓瘤的探索,十幾年下來積累了50多例50歲以下、身體基礎條件較好的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例,這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樣本。
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骨髓瘤的長期有效率達到70%,與急性白血病的幹細胞移植療效相當。目前,該方法已經被國際骨髓瘤工作組會議作為推薦的方法列入國際指南。不過專家們指出,這種治療方法有嚴格的適應證,要求符合年輕的、有復發的、高危的、有合適供者等條件。而不適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可以嘗試基因免疫療法,目前臨床上許多患者生存期已經達到10年以上,生存期最長的患者已達29年。
來源|《家庭醫藥》
作者|同濟大學附屬上海第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程飈
武警上海市總隊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 徐周敏
編輯|張越 龐祖梁(實習)
二審|周遊
終審|劉慧英 張如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