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尹琳
我是一個很容易被別人影響的人,一個輕蔑的眼神,一句不認可的話,都會讓我在意半天。尤其是領導、家人,他們的批評更會嚴重擾動我的心情,有時感覺心裡有一鍋滾燙的湯,端在半空,無法放下,有時會覺得自己掉進了黑洞,很茫然很孤獨。請問,我該如何做才能不用這麼在乎別人的看法?
回答:
當我讀你的信時,我的內心升騰起的既有心疼,也有小心翼翼。
一方面源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未必可以時時遇見友善與欣賞,卻有可能在某個拐角猝不及防地遭遇輕蔑與不認可。如果沒有一些自我保護的習慣,又缺少堅固穩定的自我價值觀,這些輕蔑和不認可就會像矛一樣直直刺進我們的胸膛,一瞬間鮮血淋漓。
另一方面,我也會擔心,我所表達的語言中有沒有哪一句會刺傷你。在此,我想先表明態度,在乎別人的看法,被別人的看法所困,不是你一個人的痛苦,是這個世界上千千萬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和你一樣,我也不例外。
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我們早就將“他人”刻進血脈。沒有他人,我們弱小得活不下來,嗷嗷待哺的小嬰兒是靠著他人的養育長大的;沒有他人,我們孤獨得要死去,沒有親情、友情與愛情,人生一片荒蕪。所以,在乎別人的看法,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能力,它讓我們對環境保持敏感,瞭解自己的行為舉止,建立與其他人的聯接。
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人”帶給我們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權威人物,比如父母、老師,工作後還包括領導,他們是我們依靠的的物件,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精神上。如果,我們在和他人的體驗中受過傷,這些傷口沒有得到足夠的清理、上藥和休息,這些受傷的地方就會成為敏感點,很容易被碰疼。
我想分享給你幾個處理“滾燙的湯”與“黑洞”的工具。
“他們的批評會讓你感覺心裡有一鍋滾燙的湯,放也放不下。”放不下就先不放下,我們看看滾燙的鍋裡盛了什麼。這鍋煮沸的湯裡,有沒有恐懼?有沒有憤怒?有沒有羞恥和自責?此時,特別需要你像個有愛心的父母照顧小寶寶一樣,先把這些情緒一一接受,慢慢撫平。
“不怕,不怕,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的心很脆弱,得學會哄它。雖然哄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卻可以幫助你鎮定一點。
如果有條件,你還可以用語言、用文字把湯裡的感受描述出來。儘管只是把最可怕的後果、最激烈的情緒、最衝動的計劃描述出來,身體裡的張力就會奇妙地鬆弛下來。
你還會藉著描述發現這些情緒背後隱藏的觀念。比如:別人總能發現我糟糕的地方;別人是對的,我是錯的;當我力量弱小時,別人會欺負我;有一天我會被別人拋棄;都是我的錯,我很糟糕;我沒有做到足夠好,真羞恥……
這些觀念是許多人內心深處都擁有的,不知道當你沉浸在不被認可的痛苦中時,頭腦裡會冒出什麼想法?找到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你會發現,這種想法可以劇烈地攪動你的情緒,卻經不起真正的推敲和思考。
比如:別人是誰?他們真的有能力、有智慧、有時間發現你糟糕的地方嗎?
比如:做錯了事情,最壞的結果是什麼?我真的不能承受嗎?
比如:我們對別人可以做到包容,別人其實也有這樣的包容心。
……
我還願意和你分享另外一種填補“黑洞”的方法,就是回憶自己被認可、被欣賞、被喜歡的美好瞬間。你一定擁有過一些美好的時光,有人曾用欣賞的目光注視過你;有人喜歡你,攬過你的肩膀;有人陪伴你一起享受美食美景;有人真心誠意地幫助過你、保護過你……花一些時間從記憶中把它們提取出來,閉上眼睛,回到那個場景,全身心地感受那一刻,讓美好的情緒湧動出來,填補黑洞,你就不至於茫然和孤獨。
以上這些做法,你可以當作應對激烈情緒時的工具箱,讓你的心在那些艱難的時刻不至於破碎掉。
你希望自己不那麼在乎別人的看法,不被別人的目光和評判左右,我想,這也意味著你正在進入人生的新階段:在適應了社會規則之後,人們開始踏上擺脫別人施加在我們身上的影響,活出自己,構建完整的自我價值觀之路。
這是一場追求獨立之路,漫長又煎熬,卻值得你耗盡一生。
作者簡介:
尹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發展心理學碩士,相信“痛苦的背面是力量”。
本欄目以公開回信的方式回答讀者有關親子、情感、自我成長等問題,您可寫下自己的困惑傳送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們將對來信進行匿名處理,並隱藏關鍵隱私資訊,以分享給有類似困惑的朋友,若您實在不願公開發布,請在來信中註明。
責任編輯:陳華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