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建偉
解放戰爭中,我軍打了很多大仗惡仗,也成就了不少將領。就拿1947年5月份發生在孟良崮戰役來說,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此戰成就了粟裕。
但此戰也成就了另一個人,使他知名度極高,這個人就是在孟良崮被擊斃的張靈甫。
(一)張靈甫出身北大,因家窮而中途退學,後報考黃埔軍校,從排長幹到蔣軍整編74師師長
張靈甫,陝西人,1903年出生,出身北大,但卻因家窮付不起學費而中途退學。在當兵時遇到于右任,推薦他報考了黃埔軍校,為他後來的人生際遇打下了基礎。
張靈甫是黃埔四期步兵班的優秀畢業生,隨後進入蔣軍隊伍,參加了北伐戰爭,從排長職位開始,歷經六年時間的歷練,1933年在胡宗南手下當上校團長。
紅軍長征途中,胡宗南的21師獨立旅幾乎被打廢,張靈甫帶領的第1團傷亡較小,且成功逃脫,憑這件事,他受到胡宗南的讚賞。
得意忘形的張靈甫,在隨後尾隨我紅一方面軍時,受驚嚇從馬背上跌落受傷,後回西安養傷。
傷愈後,回到蔣軍部隊,繼續與我軍周旋頑抗。1935年底,張靈甫回老家省親時,槍殺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吳海蘭。據說是張聽聞妻子有出軌的嫌疑,但具體是真是假,無人知曉。
張的衝動差點斷送了他的前程,由於吳家人不斷狀告張靈甫殺妻,且此事在社會上的影響較大,連在南京的蔣氏都聽聞了此事。蔣氏感覺太丟黃埔的臉,責令胡宗南把張靈甫押送到南京的軍事法庭審判,判了10年。
抗日戰爭爆發後,蔣氏用人心切,把除了政治犯以外的所有罪犯拉去服役,對於原來有軍銜的還可以恢復軍銜,這對於張靈甫來說,簡直是個天大的好訊息。
出來後的張靈甫跟隨王耀武,到蔣軍74軍51師當差。由於王耀武抗日積極,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參與了不少大仗,張靈甫也是一路相隨。滬淞會戰中,張靈甫因表現突出,戰後被王提拔為團長。
之後,張靈甫跟著王耀武南征北戰,74軍的名聲越來越響。1939年,王升任74軍軍長,後不久,張靈甫被提升為58師副師長、代師長。
1941年年初,上高會戰中,張靈甫指揮58師頑強戰鬥,鋒芒畢露。
1941年9月,張靈甫在長沙會戰中,頂替請假回家結婚的蔣軍師長廖齡奇,結果58師慘遭重創,師長廖齡奇被老蔣下令以臨陣脫逃之罪槍斃,張靈甫就勢補缺,轉正當上了58師少將師長。
到1944年5月時,張靈甫升為蔣軍74軍副軍長。一個月後,王耀武升為蔣軍集團軍司令。
74軍在王耀武多年的帶領下,打出過“抗日鐵軍”“頭號王牌”的稱號,先後獲得4面蔣軍蔣軍至高榮譽的“飛虎旗”,被美軍讚譽為“中國最能打的軍隊”。
1945年2月,張靈甫被授陸軍少將師長,8月授中將軍長,開始執掌74軍,同時兼南京衛戍司令,成為蔣氏名副其實的御林軍頭領,一時間風光無限。1946年,74軍改編為74師,所屬兵力3萬出頭,張擔任師長。9月份時,74師猛攻我方蘇皖解放區據點——江蘇淮陰,我軍退往漣水。74師又追至漣水,再次向我軍逼近,我軍就退到山東境內。當時,我軍的第6師師長王必成,對74師早已虎視眈眈,但因兵力懸殊卻沒有辦法與之硬拼,王必成便下定決心:早晚要報這兩次失城之仇。
隨後,74師奉命進入山東戰場與我軍形成對抗。但直到1947年5月,張靈甫帶領的74師與我軍發生的正面較量並不多。
張靈甫的名聲很大,一部分都與74軍有關,比如抗日戰功、裝備精良、蔣軍王牌、嫡系中的精銳等,來自張自身的名聲,並不佔主要。
(二)張靈甫奉命向坦埠進發,被我軍包圍,未聽王耀武勸說,蔣軍74軍被全殲
1947年5月11日至5月16日,是張靈甫生命中的至暗時刻。按照徐州綏靖公署及南京的指示,張靈甫奉命帶領除輜重部隊以外的主力,自西南界牌、垛莊一帶出發經孟良崮,向我軍後勤補給基地坦埠進發。
張的74師作為中路主力軍,李天霞的83師及黃百韜的25師中的一小部分兵力作為側冀,這是整體推進、相互照應的一種行軍方式,其目的是不給我軍機會攻打任何一股部隊。
如果74師、83師和25師相互配合向坦埠推進的話,我軍還真是不好下手,可是三支隊伍之間並沒有默契。
25師只派了一個團的兵力在74師左側側應,主力全部停駐在垛莊西北15公里處的北桃墟,此處離坦埠較遠。
83師就更離譜了,只派了一個連的兵力假裝成一個團在74師的右側側應,完全是擺擺樣子。83師的主力停駐在垛莊東南青駝寺一帶,此處離坦埠也較遠。
原來計劃好的齊頭並進,變成了只有74師在山中行進,這就給了我軍一個絕佳的圍殲機會。
華東野戰軍的領導商量後決定:由許世友的9縱負責坦埠的口袋底,決不能讓74師從坦埠衝出去;命令王建安的8縱從74師右側迂迴到垛莊,解決掉垛莊的敵軍;命令還在魯南的王必成率6縱火速從西南趕往垛莊,與8縱一起把口袋口紮緊,防止74師逃回垛莊;在74師左右兩側共安排6個縱隊,一方面打掉側冀,另一方面阻止有可能來增援的敵軍。
調兵完成後,只等74師一步步靠近坦埠。12日,蔣軍74師51旅152團率先與許世友的9縱交火,許世友邊打邊退,為我軍的全圍爭取時間。
張靈甫沒有料到,這是我軍的誘敵深入之計,仍令部隊向前開進。然而,遠在濟南的王耀武在得知74師孤軍深入山區後,馬上聯絡張靈甫,提醒他有被我軍包圍于山中的危險,希望他不要繼續冒進,最好是先停下來,等兩翼收攏形成合力後再前進。
但張靈甫此時也是身不由己,表明是蔣氏直接下的命令,他不能抗命不遵。王耀武聽後也覺得無能為力,只能為自己一手帶出來的74師祈禱。
5月12日夜,粟裕緊急把側冀的4縱抽調到坦埠,協助9縱堵住袋底。此時,我軍的口袋已完全撐開,張的主力部隊也全部進入口袋。
大戰從13日開始打響,張命51旅和58旅正面與我軍坦埠方向守軍血拼,命57旅張開雙冀,打算快速拿下坦埠。然而戰鬥打的卻沒有他想的那般順利,他預感到74師可能真的會陷入我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12日夜,我軍8縱在王建安的帶領下,快速清除掉蔣軍83師駐守在垛莊附近的一個團,嚇得83師師長李天霞馬上派出一個旅前往垛莊,由於粟出兵及時,垛莊暫時安全。
可到了14日,垛莊遭到我軍8縱和6縱的兩面夾攻,李天霞把自己的63旅從垛莊撤了出來,導致74師留守在垛莊的輜重部隊被我軍成功拿下,口袋陣的口牢牢掌握在我軍手中。
5月14日,張靈甫不斷接到戰報,外圍各部相繼被殲,想要拿下坦埠已不現實,現在回撤垛莊還有幾分勝算。於是,張靈甫命令部隊向垛莊和孟良崮一帶撤退。
4縱和9縱見張開始撤退,一路窮追猛打,加上另外幾個縱隊不斷向張的主力緊縮,張被迫把主力部隊帶上了孟良崮。
南京得知張的處境後,一面派飛機空投物資彈藥給被困山上的74師,一面命令周邊的11師、65師、25師、83師等10個師的力量增援74師。
陳粟深知:如果不能迅速吃掉74師,很有可能會被蔣軍的增援部隊內外夾攻,到那時就相當被動和危險了。於是對各縱隊下死命令:負責側冀及阻援的部隊,一定要擋住從各個方向增援的蔣軍蔣軍,負責主攻的縱隊不惜一切代價強攻孟良崮,務必在援軍到來前吃掉74師。
經過15日和16日兩天的猛烈交戰,我軍完全控制孟良崮各個山頭,74師的抵抗越來越微弱。至16日傍晚,74師被全殲,張靈甫被擊斃。
蔣軍各路前來增援的部隊,沒有一個到達孟良崮,全部被我軍阻擋在路上。這主要是我軍的阻擊之功,但也有蔣軍各增援部隊並未全力以赴、甚至有意遲緩的原因。
(三)兵敗孟良崮,身死孟良崮,張靈甫成為敵我兩方共同聚焦的物件
74師的強項在於平原作戰,張靈甫曾坦言:如果在平原地帶作戰,就算是陳毅的20萬大軍也可以應付。由此可見,74師在平原地帶是多少自信。
不擅長山地作戰的張靈甫,之所以義無反顧地往山溝裡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74師的全美式裝備相當精良,這是張靈甫敢進入山區的底氣;其次,蔣氏同意了徐州關於向坦埠進攻的方案,而且是要快速拿下坦埠,這是蔣氏的命令,必須服從;再者,根據進軍的部署,74軍兩翼分別由83師和25師側應,即便另外兩個師的側應不力,74師仍可分出一個旅的力量自行擔當側冀,這是張靈甫的後備方案;最後,萬一與我軍交火,南京及徐州方面一定會出動周邊近40萬的大軍進行援助,自己作為誘餌,吸引住陳粟大軍,給蔣軍一個絕佳的大包圍,實現內外夾攻,進而全部消滅我方大軍。
張靈甫按照上層的指示向坦埠進軍,一路上不斷有小股部隊騷擾,這並沒有引起張靈甫的重視。當王耀武提醒他有被我軍包圍的危險時,張靈甫沒有果斷停止前進。他認為此險可以冒,而且也必須冒,只有冒險才能達成蔣氏全殲我方孟良崮地區大軍的意願。
然而在事實面前,張靈甫逐漸清醒,83師和25師是指望不上了,只有自己的74師在孤軍奮戰。所以他採取分出一個旅的力量,作為側冀然後回撤的措施,當回撤路上不斷遭到阻擋時,他又決定佔領孟良崮這個制高點,堅持待援。
至16日,困守孟良崮已第三天的張靈甫有點絕望了,他寫了一封給妻子的絕筆信,告知家人自己的處境與打算:“彈盡援絕、水糧俱無,餘與仁杰決戰至最後以一彈飲絕成仁……”這裡的“仁杰”,是指74師副師長蔡仁杰,說明張靈甫已感到突圍無望,已作好殺身成仁的準備。此信交由自己的隨從參謀楊佔春,並讓他設法交給妻子王玉齡(玲)。
然後,命令譯電員鍾世炎給南京發電:“被圍六晝夜,僅餘負傷高階將領及衛士,且糧盡彈竭,援軍不至……今職等誓願成仁殉國”。
至此,張靈甫已經為自己作好打算,戰至最後“成仁”。然而在我軍的猛烈進攻下,張靈甫的打算卻落空了,我軍的突擊隊在衝殺過程中,擊斃了張靈甫及蔡仁杰等蔣軍高官。
當時4縱處於最前沿,當陶勇得知張靈甫已死,據俘虜說是自盡時,陶司令馬上帶著軍醫盛政權前去驗屍。張的頭部沒有槍傷,只有被我軍的衝鋒槍擊中腹部的槍傷,結論就是張靈甫並非自殺,為兩彈四孔的貫穿傷致死。
我軍在打掃戰場時還出現過一個情況:電臺檢測到在孟良崮附近還有電臺向外聯絡。經再次搜山發現,有一股近6000人的敵軍被我軍打散後,與74師主力斷開。因聯絡不上師部的電臺,就不停地向南京方面發電請求支援。好在我方及時捕捉到電臺訊號,且核對了敵軍人數才沒有釀成後患。
兵敗孟良崮,身死孟良崮,張靈甫成為敵我兩方共同宣傳的人物。
南京方面認為:張靈甫“以身殉國”,應大加肯定,以激勵其他蔣軍將領,效仿張靈甫的這種精神;而我方認為,張靈甫的74師兵精器良,是老蔣的精銳部隊,加上張靈甫算得上是蔣軍中能打的將領,卻照樣被我軍全殲。我軍宣傳是為了打擊敵人計程車氣,也是為了顯示我軍的英勇與頑強,更加顯示出我軍的不可戰勝。
張靈甫的敗亡,讓南京方面大為震驚,蔣氏下令所有蔣軍部隊暫停對我軍的進攻,召集各軍將領開會商討失利的原因及下一步的計劃,這也為我軍贏得了一個多月的休整時間。
可以說,孟良崮一戰,打掉的不僅僅是蔣氏的3萬多蔣軍,更重要的是,讓蔣氏看清了蔣軍內部存在的各種問題,人數上、武器上佔據絕對優勢,卻敗得如此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支部隊之間,不能很好地相互配合。
張靈甫以為有蔣氏的統一指揮,各軍一定會聯合撲向包圍孟良崮的我軍,實現戰局的大反轉。但令他失望的是,近在一二十公里外的83師和25師,都遲遲沒有發力,更別說指望其他援軍了。
在等待多日仍無援軍的情況下,張靈甫只有以身殉國這條路可走,所以他在臨死前準備好了遺書,並向南京發了最後一通電報。
張靈甫被困孟良崮多日,卻等不來援軍是令人深思的:這裡面既有他太過於冒進想搶頭功的原因,也有他得罪了蔣軍不少人的原因,還有就是徐州乃至南京指揮排程不力的原因。
在74師進軍蒙陰前,負責統一指揮的是83師的李天霞,然而由於李天霞得到訊息說,前方有大批我軍聚集,於是下令74師後退20裡。結果74師非常不樂意後退,就對徐州打了小報告,徐州的湯恩伯一道命令下來,免了李天霞前線指揮的職,還命令部隊不得後退,繼續向前開進,同時把74師劃給25師的黃百韜統一指揮。
這一個小報告讓李天霞記恨在心,當上頭要求他去支援74師時,可想而知後果會是怎樣:83師不斷遭到共軍的阻擋,無法前往孟良崮。而25師黃百韜因之前只派了一個團作側冀,74師被困後很是內疚,所以就派出25師的主力前往孟良崮,但是25師卻沒能突破我軍的阻截,還白白搭進去不少隊伍。
所以,張靈甫在孟良崮戰敗戰死,反而成就了他的“名氣”,更成就了我軍具有打敗任何一支蔣軍的能力與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