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留抵退稅別亂去申報,小心別把自己給賣了
我在前面的文章裡有專門說到增值稅留抵退稅的政策,也進行了解讀,有興趣瞭解這個政策的朋友,可以翻一下前面的文章。
今天我們不重複說前面已經說過的內容,而是關注兩個點:
1.增值稅留抵退稅是不是政府補助,收到了退稅錢是不是計入營業外收入?
2.我們企業之前為了控制稅負,還有很多發票沒有勾選抵扣,這次是不是一併勾選了,然後去申請退稅?
我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來說,尤其是第二個問題,裡面蘊含的風險,必須給你講明白,要不然,你被自己賣了都不知道。
先說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有些網友提的,他認為這是政府補助,收到錢後,做的分錄就是: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
有這種想法的人,是沒有搞清楚留抵退稅的本質是什麼,而之所以沒有搞清楚留抵退稅的本質,則是他沒有搞清楚增值稅的本質。
下面我們來說說增值稅的本質。
增值稅是對貨物、勞務、服務等在流轉環節中,就增值部分徵收的稅種,最終承擔者是消費者。我們一般給增值稅貼的標籤有三個:流轉稅、價外稅、鏈條稅,其實這3個標籤都很好的形容了這個稅種的特點。
舉個例子,貨物A,要經過1、2、3、4個環節,才能到最終消費者手中,在這4個環節裡,都有增值的部分,只有到第4個環節,到了最終消費者那裡,增值才停止,假如到最終消費者手中價格是100元,那麼13%稅率,增值稅就是13元,那麼這13元就是貨物A應該最終承擔的增值稅,按理論上,只要在最終的環節徵稅就可以了,前面環節不用徵收,要不然會重複徵收。
但是實際上,我們會在商品的1、2、3、4這4個流轉環節都徵收了增值稅。
為什麼呢?因為誰也不知道,這貨物是在哪個環節到最終消費者手中,所以乾脆每個環節都徵收,買方按稅率繳納稅款,賣方代收代繳。那這重複徵收的問題怎麼解決呢?
下面舉個例子來說明:
按圖示,如果每個環節買方都向買方繳納稅款,那麼工廠環節要交50*13%的增值稅
批發商這裡又要交80*13%
超市環節交100*13%
可以看到,按正常的,只要超市環節交100*13%就可以了,前面批發和工廠環節是重複徵收了。
那怎麼避免重複徵收呢?
你如果申報過增值稅就會知道,增值稅是在每個環節中,將該環節代收的下游增值稅(銷項稅),減去該環節採購上游貨物時支付的增值稅(進項稅),作為每個環節實際要交的稅款。
還是上面那個圖示:
工廠環節繳納的稅款=50*13%=6.5
批發商環節=80*13%-50*13%=3.9
超市環節=100*13%-80*13%=2.6
這3個環節繳納的增值稅=6.5 3.9 2.6=13,跟最終銷售環節增值100應繳納13%稅率的13是一樣的。
所以,各個環節繳納的增值稅,本質就是各個環節在代收代繳,不影響企業自身的利潤情況,所以增值稅也不會影響利潤表。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再繼續。
一般來說,各個環節要生存下來,賣價會高於買價,也就是會有增值部分,那麼就會是要繳納增值稅。
而留抵退稅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這是因為有些企業會集中投資、集中採購,比如建設廠房、生產線,會有大量投資帶來大量進項稅,或者貨物生產週期比較長、銷售困難沒有多少銷項。
造成了進項稅多過銷項稅,形成了留抵退稅。這些留抵退稅,相當於是該環節墊付的增值稅稅款。
以前稅務局的做法是,這些留抵稅款,就用於企業以後有銷項稅時抵扣,不進行退還。
現在的政策則是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退還留抵稅款,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
所以,這退還的錢,根本就是不是國家的政府補助,而是企業自己之前墊付的增值稅稅款,那還為什麼要計入營業外收入,還要去交企業所得稅呢?
正確的做法是這樣的: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第一個問題解決了,那我們來說第二個問題。如果平時企業為了控制稅負,保持一部分發票沒有勾選認證,現在有退稅政策了,企業想全部勾選了去退稅,有沒有風險?
這個你要自己問問自己,為什麼平時要控制稅負?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發票沒有去抵扣?
你可能不想說,但我還是要講出來,你的企業可能有部分收入沒有入賬,導致銷項少,而你平時為了不造成企業稅負太過異常,就控制稅負率,交一點稅意思一下。
如果被我說中了,那麼你自己想想,如果你去退稅,稅務局問你,你咋這麼多留抵稅款呢?你咋解釋呢?你這種做法不就是把自己賣了嗎?
所以別看到什麼優惠政策都想要,自己一定要想清楚,有些事情要慎重。
最後,我必須宣告,我非常不提倡這種少列收入的方式來偷逃稅款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