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釋出的是我撰寫的“做人做事能力篇”系列文章的第93篇,歡迎點選右上方“關注”,持續與您分享做人做事方面的人生感悟。
情商高的人,做人做事讓別人有如沐春風的舒適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中說過:”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情商是指一個人自我情緒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的指數。情商由認識自己情緒、管理自己情緒、調節自己情緒、理解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係這五個部分構成。
認識自己情緒,關鍵在於著力提高感知自己當下情緒的能力,目的在於讓他人覺得舒服。
管理自己情緒,關鍵在於著力提高有效控制自己負面情緒的能力,目的在於讓他人覺得舒服。
調節自己情緒,關鍵在於著力提高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目的在於讓他人覺得舒服。
理解他人情緒,關鍵在於著力提高察言觀色的能力,目的在於讓他人覺得舒服。
處理人際關係,關鍵在於著力提高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目的在於讓他人覺得舒服。
綜上所述,判斷一個人情商高低的標準,就是是否讓人覺得舒服。
要想讓人覺得舒服,就必須懂得換位思考。
全世界最早的偉大勵志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過:“懂得換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考慮問題,並能切實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這個世界就是你的。”
古今中外大量事實表明,懂得換位思考的人善於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一事當前,先替他人打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善解人意,與人為善,成人之美;不懂得換位思考的人則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的感受。
換位思考,體現的是情商,彰顯的是修養,融洽的是感情,理順的是情緒,減少的是失誤,化解的是矛盾,解決的是問題,改進的是工作。
在實際工作中,有的人善於換位思考,注重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做到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許多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有的人不懂換位思考,憑習慣幹事,憑感覺處事,憑經驗辦事,雖然做人做事都很努力,但是成效卻不盡如人意;有的人不願換位思考,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固執己見,墨守成規,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建議,甚至對提意見建議的物件持有偏見;有的人不會換位思考,沒有充分認識到在換位思考中,換位是前提,思考是目的,理解是本質,在思考工作時雖然換了個位置,但還是用自己的思維、性格、心態去理解別人,以己度人,而不是用別人的思維去理解別人,想別人之所想,結果卻是難以得到別人的理解、支援和幫助。
換位思考,大家都知道,但卻難以做到。這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為自己謀取利益。比如,你開車時,討厭行人,你走路時,討厭車;你當下屬時,覺得領導要求太高,你當領導後,覺得下屬沒責任心、沒執行力;你是顧客,認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人,覺得顧客太挑剔。站在自己位置上看別人,所得出的結論,或許永遠都是糟糕的。而只有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才會對他人多一些尊重、理解和寬容,讓他人覺得舒服,才能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懂得換位思考,是提高一個人情商的主要方法。
01
懂得換位思考,前提是瞭解對方
瞭解對方,就是要透過坦誠溝通交流,深入瞭解對方所思所想、所願所盼、所憂所慮,進而做到想對方之所想、急對方之所急、謀對方之所需。
有一個這樣的寓言小故事: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裡。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小豬大聲嚎叫,猛烈地抗拒。
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嚎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
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他捉我,卻是要我的命呀 ! ”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只有真正瞭解對方,才可能理解對方的感受,使自己說的話和做的事讓對方更容易接受,這樣就不容易產生誤會和矛盾。
02
懂得換位思考,關鍵是理解對方
理解對方,就是要真正理解別人的想法,理解別人的做法,理解別人的好意,理解別人的失誤,理解別人的難言之隱,理解別人不為人知的難處。
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一次外出散步時碰到一個窮人向他乞討,他在衣袋裡摸了半天,然後抱歉地說:“兄弟啊,實在對不起,我沒帶吃的東西,錢包也丟在家裡了。”
乞丐突然緊緊地抓住屠格涅夫的手,一個勁兒地說:“謝謝你,謝謝你,太謝謝你了!”
屠格涅夫奇怪地說:“你謝我什麼呢,我什麼也沒有給你啊。”
乞丐激動地說:“我本想找點東西吃然後去自殺,沒想到你竟然稱我為兄弟!還向我表示歉意,您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懂得從對方角度來考慮對方的需要,讓對方感受到別人的尊重與理解是多麼的重要。
03
懂得換位思考,本質是寬容對方
寬容對方,就是要堅持求大同存小異,自覺做到容人之長見賢思齊、容人之短寬以待人、容人之功為其喝彩、容人之過以德報怨、容人之異兼收幷蓄。
讓我們認真讀一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顆糖果》的故事: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泥塊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
陶校長掏出一顆糖給這位男生:“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校長又說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陶校長於是又掏出一顆糖說:“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顆糖。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在這個故事中, 陶行知先生將“寬容”演繹得淋漓盡致、盡善盡美,體現了寬容的魅力,閃耀著教育者的智慧。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寬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能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之過,就能夠達到更好的溝通和教育效果,就會讓他人真切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和溫暖。
04
懂得換位思考,核心是尊重對方
尊重對方,就是要以平等的心態、平常的心情、平靜的心境去面對所有人,不因人們之間的差異而劃分尊卑等級,顯示不同的態度,切實做到對上不阿諛奉承、對同事不厚此薄彼、對下不盛氣凌人,並充分尊重和吸收對方的意見建議,盡力改進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在美國,流傳著這樣一個真實故事:一天下午,一位穿得很時髦的中年女人帶著一個小男孩走進美國著名企業“亞聯集團”總部大廈樓下的花園,他們坐在一張長椅上,女人不停地在跟男孩說著什麼,一臉生氣的樣子。
不遠處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在打掃垃圾。小男孩終於不能忍受女人的大聲責罵,他傷心地哭起來。女人從隨身挎包裡揪出一團白花花的衛生紙,為男孩擦乾眼淚,隨手把紙丟在地上。
老人瞅了中年女人一眼,她也滿不在乎地看了老人一眼,老人什麼話也沒有說,走過來撿起那團紙扔進一旁的垃圾桶內。
女人不停地責罵,男孩一直都沒停止哭泣,過了一會兒,女人又把擦眼淚的紙扔在地上。老人再次走過來把那團紙撿走,然後回到原處繼續工作。
老人剛剛彎下腰準備清掃時,女人又丟下了第三團衛生紙……就這樣,女人最後扔了六七團紙,老人也不厭其煩地撿了六七次。
女人突然指著老人對小男孩說:“你都看見了吧!如果你現在不好好上學,將來就會跟他一樣沒出息,做這些既卑賤又骯髒的工作。”
老人依舊沒有動怒,他平靜地對中年女人說:“夫人,這個花園是亞聯集團的私家花園,按規定只有集團員工才能進來。”女人理直氣壯地說道:“我知道,我就是‘亞聯集團’所屬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邊說邊拿出一張名片丟在老人的身上。
老人從地上撿起名片,扔進了垃圾桶,並且從口袋裡掏出手機撥了一個電話。女人十分生氣,正要理論時,發現有一名男子匆匆走過來,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對男子說:“我現在提議免去這位女士在‘亞聯集團’的職務!”。“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辦!”那人連聲應道。
老人說完後徑直朝小男孩走去,溫和地對小男孩說:“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每一個人。”說完後,就朝大廈走去。
中年女人由生氣變成了驚呆,他認識這個男子,他是亞聯集團所有分公司的總監。“你……你怎麼會對一個清潔工畢恭畢敬呢?”她驚奇地問道。
男子用同情的眼光對女人說道:“他不是什麼清潔工,而是亞聯集團的總裁。”中年女人一下子癱坐在長椅上。
在這個故事中,中年女人自始至終都沒有正眼看過老人一眼,她除了不尊重老人的勞動果實,更重要的是不尊重老人的人格,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05
懂得換位思考,難得是欣賞對方
欣賞對方,就是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優點和長處,進而發自內心地進行恰如其分的讚美,讓被讚美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志,從中感受到快樂和溫暖。
克林頓·希拉里曾在演講中多次提及,她在中學讀書時與爸爸相處的一件往事:
一個春暖花開的中午,希拉里和爸爸在公園裡散步。她發現一個老太太緊裹著一件厚厚的羊絨大衣,脖子上圍著一條毛皮圍巾,那穿戴彷彿是在滴水成冰的三九隆冬。她說:“爸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穿的,真是太奇怪、太可笑了!”
當時爸爸的表情有些嚴肅,沉默了一會兒說:“希拉里,我突然發現你缺少一種本領,就是欣賞別人的本領。這說明你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缺少了一些熱心和友善。”
希拉里覺得爸爸太小題大做了,很不服氣地問:“那你不覺得老太太穿得太多了嗎?”
爸爸說:“恰恰相反,我覺得老太太很值得欣賞。她穿著羊絨大衣,圍著毛皮圍巾,也許是因為生病初愈,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也許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但你仔細看,她專注地看著樹枝上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麼的安詳、愉快。她是那麼熱愛鮮花,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我覺得老太太的神情令人感動!難道你不認為她很美嗎?”
希拉里認真地觀察了之後,覺得確實像爸爸說的那樣,從老太太臉上的笑容可以看到她的內心像怒放的鮮花一樣。爸爸領著希拉里走到老太太面前,微笑著說:“夫人,您欣賞鮮花的神情真令人感動,您使這春天變得更加美好了!”
老太太似乎有些激動:“謝謝,謝謝您!先生。”隨後,她從提包裡取出一小袋餅乾,一邊遞給了希拉里一邊誇讚地說:“這孩子真漂亮……”
事後,爸爸對希拉里說:“渴望得到欣賞,是人的本性。一定要學會真誠地欣賞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欣賞的優點和特點。當你學會真誠地欣賞別人之日,就是你得到別人更多欣賞之時。”
06
懂得換位思考,目的是幫助對方
幫助對方,就是要儘自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在別人最困難的時候,從物質上或精神上給予無私的幫助,救人於危難或緊急關頭,讓別人渡過難關、擺脫困境、戰勝困難,真正感受到人間真情和溫暖。
有一個這樣的真實故事:一位窮苦的學生為了湊足學費,到外地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由於他一心一意想湊足學費而不想多花錢,於是他決定硬著頭皮向人討些食物。
他敲開了一戶人家的門,開門的是一個小女孩,他一看便失去了勇氣,心想,天下哪有大男生跟小女孩討東西吃的?於是他只要了一杯開水解渴。小女孩看得出他非常飢餓,於是拿了一杯開水和幾塊麵包給他。他很快把食物接過來,狼吞虎嚥地吃著,在一旁的小女孩看到他這種吃法,不禁偷偷地笑著。
吃完後,這位學生很感激地說:“謝謝你,我應該給你多少錢?”小女孩笑著說:“不必啦,這些食物我們家很多。”這位學生覺得自己很幸運,在陌生的地方還能受到他人如此溫馨的照料。
多年以後,小女孩感染了一種罕見的疾病,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小女孩的家人聽說有一個醫生的醫術很高明,找他看看或許有治癒的機會,便趕緊帶小女孩去接受治療。在醫生的全力醫治和長期護理下,小女孩終於恢復了往日的健康。
出院的那一天,護士交給小女孩一份醫療費用賬單,小女孩幾乎沒有勇氣開啟來看,心中知道可能要一輩子辛苦工作,才能還得起這筆醫療費用。最後,小女孩還是打開了,看到簽名欄寫著這樣一段話:“一杯水和幾塊麵包,足夠償還所有的醫療費用。”小女孩眼裡含著淚水,終於明白,原來主治醫生就是當年的那個敲門的男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人當初幫助別人的時候,也沒想過要得到回報,但善有善報的故事,還是經常發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時一個小小的助人舉動,可以給他人以溫暖和希望,會讓人感動不已,甚至銘記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