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發動叛亂,清軍與其作戰屢次失利。為了剿平金川,乾隆帝召回文華殿大學士、川陝總督慶復,特命以幹練著稱於朝野的張廣泗繼任川陝總督。
由於莎羅奔狡黠且素得當地民心,張廣泗到金川以後清軍在軍事上亦沒有大的進展。為此張廣泗令乾隆帝大失所望,所以他自以為是地派出了毫無軍事指揮經驗的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訥親為經略,命他急速從山東賑災處率禁旅趕赴金川視師,用以統籌全域性,以期迅速全殲莎羅奔所部。
那麼,這個訥親又是哪方神聖?他憑什麼值得乾隆帝如此信任?
訥親的曾祖父額亦都是追隨清太祖努爾哈赤掃平遼東的開國五大臣之一,清太宗皇太極稱帝建國號為大清時,額亦都因功勳昭著而得到配享太廟的待遇,其靈位與費英東分列太祖左右。有清一代,從太宗到清朝滅亡,額亦都一直都受到歷代清帝的尊崇和禮遇。
訥親的祖父就是清聖祖康熙時的四大輔臣之一遏必隆,其姑母為康熙帝之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父親尹德為都統並領侍衛內大臣。
訥親雖然出身顯貴並在雍正五年(1727年)承襲了曾祖二等公之爵,但他一直以勤謹廉潔著稱於朝。時雍正帝正在力除康熙帝晚年之弊政,因此訥親倍受雍正帝的信任,所以訥親也由散秩大臣逐漸升任軍機大臣。
乾隆帝繼位以後,訥親又因是累代勳戚且與乾隆帝自幼交好的原因,先後擔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要職,同時又因辦事得力而被乾隆帝晉爵為一等公,並於乾隆十年(1745年)正式入閣拜相出任保和殿大學士,不久又升任領班軍機大臣,其地位尚在三朝元老張廷玉之上。這個時期的訥親可謂躊躇滿志、風光無限,其權勢已經超過了先祖。
由於訥親是由累代勳貴拜相併入軍機,但他除了居官清廉以外並無大功,所以乾隆帝為了堵他人心之非議,便乘著平定金川之戰事,命令訥親以經略的身份去前線主持大局,希望他快速取勝以服眾臣之心。
訥親接旨後立即向乾隆帝表示,以皇帝之威、天朝之強,他這位首席大學士又親統大軍出征金川,莎羅奔這種小丑那夥人可以一戰而定。
畢竟訥親不懂軍事,同時他又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異常剛愎自用,這就導致他此去金川對他來說註定是個悲劇。
事實上,無論是乾隆帝還是訥親再加上張廣泗都小看了莎羅奔還有金川人的抵抗能力。再加上自古來無論任何軍事行動都講究事權專一,最忌令出多門,所以訥親的到來很快讓他與張廣泗產生了水火不相容的分歧,而這種分歧直接的惡果就是清軍與莎羅奔之戰的屢戰屢敗。
恰在這年三月,與乾隆帝伉儷情深的嫡後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在山東德州驟然崩逝,再加上金川戰事屢屢不利,為此乾隆帝的心情已經壞到了極點。
雖然金川戰事“曠日持久,了無成績”,但乾隆帝還是希望訥親能夠力挽狂瀾,早日克捷,但怎奈訥親此時已經是畏敵如虎,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個藉口早日回京。
訥親的這種表現叫乾隆帝徹底失望,為此他下旨到軍前,給訥親定了個“有負皇恩”的重罪。
乾隆帝的詔書是這樣說的:“今觀金川窮寇,以國家全盛之力,何患不捷?今年不捷,不妨待之來年。即班滾亦釜底遊魂,不足介意。惟是大臣如訥親,其受恩非他人比。乃此次奉命經略,諸事錯誤。一至於此殊出意外,實難於措置!”
因為訥親是乾隆帝力排眾議才被委以金川戰事重任,所以為了他個人的皇威,到這時就只能犧牲訥親向天下臣民做個交待。
正因為這樣,乾隆帝一面令孝賢純皇后之弟傅恆去金川軍前接任訥親經略之職,一面命人將訥親押回北京。當訥親在被押回北京的途中,越想越生氣的乾隆帝命侍衛鄂實攜帶其祖父遏必隆所遺之腰刀,逼令訥親自殺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