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雍正之所以能在九子奪嫡當中勝出,其中有一個謀士,功不可沒。他就是雍正身邊的謀士鄔思道。正是他對於康熙帝的內心把握得相當準確,幾乎算無遺漏。有點像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刻畫一般,大智若妖。然而現實歷史中也能找到類似的原型,他就是雍正身邊的重要謀士之一戴鐸。
戴鐸的出名是因為在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康熙廢黜之時,給雍正寫了好幾封信。當時立儲的事牽動著雍正的每一根神經,他要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奮鬥。戴鐸在信中給雍正分析了政治形勢,明確了政治目標。
分析政治形勢確定目標
戴鐸分析,太子胤礽再次被廢黜,儲位未確定的時候,諸皇子競爭激烈,誰的活動有利,誰就可能最終勝出。所以,這時是“利害之關,終身榮辱” 的關鍵時刻,因此,他極力地勸說雍正參入儲位的爭奪,以獲得最終的皇帝寶座。奮鬥目標有了,接下來就是怎麼做。
實現目標的方法
戴鐸給雍正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四點
1、想方設法取得康熙的寵愛
2、以廢太子為戒,處理好兄弟關係
3、聯絡百官,尤其是康熙親信重臣
4、大力培植雍正自己的人,出任官職
雍正的態度
雍正認識到戴鐸的建言,對形勢分析得很準,爭位的策略和方法,較為完善和巧妙,完全可以付諸實施。而且在戴鐸建議以前,雍正已經開始實施將雍正自己的人,推薦到外面去做官,培植個人勢力。現在看到戴鐸的詳細規劃,肯定是正中下懷,非常高興,說戴鐸的話是“金石”之言。但是,後面又補充說道“與我分中無用”,做皇帝是“大苦之事”,這應該是雍正的場面話。
戴鐸的結局
戴鐸確實很聰明,他的那些方案,策略,雍正後來就是這樣做的。但是,雍正想要表現出給人無爭的印象,讓戴鐸不要再提這些了。
不久後,雍正就找了一個理由,將戴鐸調離京城,放到福建一帶任職道臺,以免他禍從口出,壞了雍正的計劃。此後,戴鐸還多次要求調回京城,雍正都拒絕了。
雍正繼位以後,戴鐸本以為可以榮華富貴,然而,沒有等來飛黃騰達,等到的確是被雍正發配到年羹堯的軍隊裡。之所以要將戴鐸“發放與年羹堯軍前效力”,是因為他們二人都知道雍正爭奪皇位最多的秘密,讓他們互相監督。
不久後,年羹堯寫奏摺舉報了戴鐸私藏當年雍正的密摺一事,這件事讓雍正抓住了把柄,最終以“貪汙”為名,將戴鐸處死了。
小結
戴鐸雖然聰明,但是面對到自己的事情,就變得沒那麼聰明瞭,他沒有像鄔思道猜透康熙的心思一樣猜透雍正的心事。最後不知道收斂,被雍正找藉口處死了。